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探析

2018-02-25 10:16王吉鸿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古诗创设小学生

王吉鸿

(青海省海西州茫崖行委中学,青海 海西)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古诗教学历来都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教师讲解、学生背诵、检查反馈的方式进行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沿用了多年,早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学生求知欲的发展了,早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了。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调,过分重视教师的教学行为,片面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行为,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效果提升有限,这又大大制约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语文能力的提升。为了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夺目,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小学古诗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素养。

一、加强古诗的朗读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让学生多进行朗读,才能保证学生对古诗的字音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古诗的具体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对古诗的主题有一个正确的体会。所以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通过范读、齐读、单人朗读、接读等不同方式对古诗进行初读、再读、精读、研读,最后实现对古诗的精准把握。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一诗的朗读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一句,“回”字应该读现在的读音“huí”还是读古音“huái”,我们可以先不要进行断定,而是首先给出两个读音,然后组织学生分别进行多次的阅读和体会,很自然就能够得出应该读古音“huái”,从中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中所蕴含的韵律美。例如在三年级上册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朗读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古诗的反复朗读感受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中饱含的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二、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

因为古诗毕竟距离当今的时代较为久远,和当今时代、当今生活具有相当大的差距,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为了降低古诗学习的难度,增强学习过程的生动性、形象性、灵活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的方法开展教学,通过游戏、竞赛、生活、问题、悬念等不同情境的创设,给学生营造出多种不同形式的、不同主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入到具体环境中,获得特定环境中形成的特定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方面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把握,一方面更加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丰富与意识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江南》一诗的过程中,一年级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感知能力、思维能力、体会能力正处于启蒙阶段,水平较低,注意力极其容易分散,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开展教学,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课前搜集的资料,包括莲叶接天的图片,荷花盛开的图片,鱼儿在莲叶与荷花的间隙活泼游动的视频,以及人们在荷叶间悠闲泛舟的情境等,借此提高学生对那种美好情境的无限向往之情,然后在这种情境之下再开始对古诗的学习,效果就很明显了。

三、增加丰厚的古诗积累

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古诗教学,不仅要促使小学生对所学习的古诗词进行准确的把握和深入的体会,还应当通过不同的方式和策略激发小学生积累古诗、运用古诗的热情,实现小学生文化底蕴的形成,促使小学生文学修养水平的切实提高。例如在五年级上册语文《长相思》一诗的学习中,因为本诗表现了作者对家乡温馨、安宁生活的眷恋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究,找出所学习过的或者所积累的表现思念家乡的古诗,学生很自然就可以说出比如《秋思》中的“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这种在教学中进行迁移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以及古诗的积累,让学生充分开动大脑寻找相同主题的诗句,更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传承中积淀下的宝贵的结晶,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效把握古诗教学过程,用优美带有韵律的语言、深厚而深刻的内涵、高远而丰富的意境对学生进行陶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高度热情,并引导学生积极、深入地开展古诗研究探讨活动,以实现学生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古诗创设小学生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拟古诗”之我见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是小学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