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因”而“为”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接班教学

2018-02-25 10:16杨小渊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威信因材施教习惯

杨小渊

(江苏常州溧阳市燕山中学,江苏 常州)

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从分配工作开始,我一直是循环教学。2016学年,因学校工作安排,我被继续留在了初三,这是我第一次接班。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心里有一些紧张,不知道学生会不会喜欢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现在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中有过焦虑,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收获了快乐、成功。

回顾这一年,我思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对于初中语文的接班教学,尤其是初三的接班教学,我有了自己一些浅显的认识,那就是要做到顺因而为。

我所说的顺因而为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

一、立威信,因人而异

接班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不是你一手带上来的,对你的感情不够深。他们总是对你不够热情,甚至有一点排斥,而且总喜欢把你和以前的老师相比。所以我觉得接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学生接受我喜欢我。而要让他们喜欢我,首先得走进他们的心里。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心里呢?树立威信。当然我这里讲的威信并不是一味的严厉使学生怕你,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用自己的关爱和魅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打眼里喜欢你,佩服你。

1.陈×,一位坐在教室最后面的学生。每次上课永远是闷着头,看不到他的眼睛,听不到他读书的声音。第一天进教室我就发现了,因为不了解,所以我并没有点他的名。回去后我向班主任了解了情况,原来这个孩子的这门功课最差。显然这个学生是过于自卑,不愿与同学为伍。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他更多的关爱,所以每次上完课我都会关切地问他有没有听懂,鼓励他读出声音来。考虑到他的基础比较差,布置作业时我为他量身定做,让他从中得到认可和肯定。慢慢地这个学生脸上有了笑容,更可喜的是从来不做作业的他居然主动交作业了。他渐渐地喜欢上了我,爱上了语文。

对于这些基础较差不被重视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宽容和耐心。

2.潘××,一个很有灵气,很聪明的学生。但一个星期下来,我发现他的作业质量太差了,总是寥寥几个字就把一道题目完成。这孩子理科相当出色,但语文真的不好。我就找他谈话,他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语文老学不好,听到语文这两个字就害怕,一点自信心都没有。对于这样的学生第一紧要的事是让他收获自信。但收获自信光嘴上说说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要让他在语文上取得大进步,在进步中收获信心。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不断地在方法和技巧上指导他,时刻关注他的作业情况,果然在摸底考试中考出了出色的成绩。从此以后,他在语文上自信了,语文成绩当然也不错。

对于这些有基础却又缺乏自信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收获信心。

二、缓推进,因势利导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习惯,学生在初一、初二会逐步形成习惯。而要想改变一种习惯,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一定要耐着性子,缓步推进。教古文时,我发现了一种现象:他们会用一本厚的硬面抄,先把原文抄下来,然后再把翻译一字不落地记下来。我觉得很奇怪,因为我根本就没布置这样的任务,而且很多的注释文下都有,根本无需这样。后来我问了学生,原来他们初一、初二一直是这样做的,老师就是这样要求的。我就和学生说以后不要这样做了,这样做太辛苦了。想想也是,两年养成的习惯怎么可能说改就改了,要给孩子们点时间,慢慢来。因此我制定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不要抄原文。

第二步:记翻译时,如文下注释有无需记录,只要记下序号即可。

第三步:完全把翻译权交给学生意对即可,只需记录书上没有的字词的解释。

通过这三步,学生逐步摆脱了古文只知记录,不去思考的习惯,慢慢地硬面抄收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三、微调整,因材施教

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刚接班时,我还是按我自己的方式去上,结果很不理想。我一直以来喜欢学生上课各抒己见,气氛活跃,不举手没关系,插嘴没关系,错了没关系,只要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行。可是接手的班级恰恰相反,他们很文静内敛。一个问题抛下去,没人举手,鸦雀无声。虽然我不停地鼓励他们,可是他们还是不响应我,我上得又累又急。后来我冷静地思考了原因,班级和人一样,各有各的特点,这个班级的学生性格就是偏文静,你一定要他大方显然是不容易的,再说这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为什么不去适应他们呢?迎合他们的学来调整自己的教。

所以我及时适度地微调整了自己的教学,不等学生举手,我直接点名叫学生起来回答。

这些只是我对语文接班教学的一些浅显认识,当然在这一过程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去完善,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发现、思考和解决。今年我又留在了初三,又要接班,希望在新的一年中我能有更大的进步,更多的收获,做得更好,更出色,更完美!

猜你喜欢
威信因材施教习惯
上课好习惯
威信要靠腰杆硬,而不是“腰包鼓”——葛村与他们的的主心骨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努力消除威信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