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聋生数学课堂与“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2018-02-25 10:16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聋生生活化教学听力

文 宇

(湖南省桃江县特殊教育学校,湖南 益阳)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教学科目,相较于平常的学生而言,聋校学生对外界的感知能力会相对较差,教师应该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准。

一、聋生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必要性

聋生的听力功能障碍,大多是因为先天遗传和后天因素造成,聋生无法与正常学生一样听到外界传达的声音,与外界不能直接沟通联系,让学生的思维、逻辑受到严重的影响,大多数的聋生都伴随着语言功能障碍,缺少语言作为交流沟通的载体,聋生在认识事物与分析问题的本质时,往往容易停留在事情的表面,教师深入解析与讲解,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障碍性,缺少听力与语言功能的辅助,学生在脑海中难以形成条理性,学生对教师的知识输出方面,理解往往比较片面和单一,难以形成立体的理论体系。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就会为你开一扇窗”这句话对于聋生而言也可以说十分适用,聋生在语言和听力方面具有相对的缺陷,但是聋生的视觉神经往往比平常学生更为发达,心思往往更加细腻,会比平常的学生更留意生活细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合理地加以引导,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极度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听力和语言功能的障碍,让学生的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小学数学从本质上是一门逻辑性强,考验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数学教学内容中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从感官上直观地接触到数学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走出数学学习空洞、困难的心理阴影。例如教师在讲授“认识人民币”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饰演小卖部老板和购买零食的小孩,利用课前购买一些零食和水果,并对其进行标价,让学生来销售或者是购买。这样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而言会更加熟悉,充满亲切感,教师在数额的选择上面,可以选择五角、一元、十元面值的人民币,这样的面值相对较小,计算起来也会更简单,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往往保持着较高的好奇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提问“现在是下午三点,我饿了想吃水果,苹果一块钱一个,我有两块钱,请问我可以买几个苹果呢?”教师可以采用肢体表达的方式,来与学生互动,在传达自己饿了的时候,教师可以捂住肚子,做出饥饿的夸张的表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勇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三、结合生活化教学方式设计练习,增强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聋生在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往往会因为听力和语言功能的障碍,在社会生活和行为能力上处于劣势。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生活,数学教学同样如此。对于聋生的数学教育,教师更应该注意将教学内容合理地结合实际生活来进行设计和开展,做到真正地“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可以鼓励每个学生做家庭的小小管家,帮助自己的父母记录家庭的基本开支,以一周作为一个周期,让学生计算父母消费的次数(无论金额大小),树立学生基础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让数学教学更具实际性和针对性。教师也可以布置与学生日常相关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实际操作,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卧室的面积,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按照现如今房子的市价4000元每平方米,那么我们购买你卧室面积大小的房间需要花费多少钱?”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将数学知识实际运用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让课堂教学练习和课后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被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师也能够通过简单直观的教学方式,帮助聋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学习和生活。

小学聋生的数学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相对被动,教师的理论式教学举措,也让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逐步脱离,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难以运用,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方式,结合聋生实际的生活需求,转变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通过小学数学学习作为载体和桥梁,能更好地融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猜你喜欢
聋生生活化教学听力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