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分小组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25 10:16李莹华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期分组交流

李莹华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中学,甘肃 兰州)

作为一线教师,永远在教学方法探求的路上。结合学校外派老师学习的经验传授,我也进行了一项自我教学改变的尝试,即学习杜郎口中学的“生本教育法”,将原先传统课堂转变为分组讨论学习的创新型课堂。

通过对分组学习的观察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分组学习是一次教学改革,将老师“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过渡到分组讨论学习中,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该模式下,学生上课时积极性高涨,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和感召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责任心、自觉心、自信心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学风逐渐养成。

其次,从我所做的学生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同并赞扬了这一教学尝试,学生认为传统课堂内容乏味,并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相反,分组学习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拥有更多想象空间。

在学生眼中这种新鲜感极强的教学模式是他们认识自我的镜子,展示自我的舞台,磨砺自我的砺石。

但是随着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学生所暴露出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一是在课前按照教学计划,学生应该分组分部准备上课内容,并在课前相互交流,达成共识。但学生并未严格遵照老师要求去做。部分学生照搬教辅资料不动脑不思考,完成任务后没有及时与其他组员交流,各顾各,不能很好地形成整体意识。二是上课时,学生在讲课时不得要领,毫无章法。要么照本宣科,要么不分重点,要么内容重复脱节。并且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上课不动手,教学效果不理想。

而课后,也传来很多负面声音。譬如有的学生提出:“我们掏钱来学校上课还让我们自己讲课,老师呢?”也有学生家长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处处合作很好,但高考的指挥棒还在,考场上学生不可能分组讨论答题,考生要学会竞争,而这种竞争如何与课堂上的合作相互和谐?”有些老师也反映:“学生对新型课堂的新奇感很强,如果新奇感结束了,学生会有什么表现?我们如何应对?”

总而言之,质疑声一片。面对这种状况,我想,既然是试验,一定要把这学期进行完。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把组员进行调整,让每个组都有领头羊和认真负责、敢于大胆管理组织的学生。多和学生沟通,作指导。慢慢地质疑声没有了,有些组课间不时地踊跃到老师办公室来进行沟通。每天的课堂就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课堂。他们非常有成就感。

一学期下来,我让学生写一写“对语文学习小组的思考”,高一(4)班李××同学说:这学期开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我个人觉得既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我觉得合作的精神体现得还不够充分,都是组长分配谁谁谁讲哪部分,那每个人就只管自己讲的什么,大家也不会讨论别人讲的什么,讨论没有形成气氛,说明同学们还不习惯自己动脑去思考问题。

其次学生讲课太过死板、不生动,相当于把参考书上的东西念了一遍,不会有什么自己的思考(我们组很少有人吧)。这样,会让学生的思路局限在一个圈圈里,老师讲呢,就可能由这句话联想到别的什么样,不会太局限于文章。

好的地方就是大家都可以锻炼自己,在很多人面前讲,有时候会很紧张但是锻炼锻炼会越来越好。

高一(4)班罗×同学说:我在组内负责关于课文段意、重点句式的讲解。小组内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负责的是哪部分的解析。然后通过全组讨论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有了了解。最后再由每个人讲解自己所负责的部分。

通过这一段时间内分小组学习语文的练习,让我对语文以及团队协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虽然小组内的每个人都有明确分工,但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在对自己负责的部分进行赏析后,再由全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自己所遇到的疑难问题,交流自己读文章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不一样的理解,不同角度的观察,大家集思广益,从而对每一篇文章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合作精神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每个人都具有合作精神,小组内的交流与讨论才能正常进行,如果其中有一个人不愿与大家合作,那么别的人也自然兴趣缺乏,不愿去做。

可见合作精神对于一个团体的重要性,可以说它是一种黏合剂,将大家都紧紧粘在一起,每个人都要尽心尽力去维持这个团体,反之,如果每个人都不愿与他人合作,那么这个团体也只是一盘散沙,无法成大事。

我们要学会团结每个人的力量,完成我们共同的梦想!

高一(4)杨×同学说:这学期我们语文课的学习是分小组进行的,我们自己在组内讨论、分析、理解后由每个组轮流与同学交流。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们的责任心,是对我们身心的进一步升华,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组内的成员配合不默契,组织分配工作不合理等等。

尽管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值得提倡。

好了,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我感觉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很受大多数同学欢迎,对极少数同学也是一种鞭策。初次尝试虽然问题还是比较多,但它积极的一面还是值得肯定的。这就是我的一次改变教学方式的尝试,并觉得这种方法比较好普及,应该加以提倡。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许会有更先进的,能够普遍应用的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探索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学期分组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