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对话意识

2018-02-25 10:16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培育主体意识

张 惠

(湖北省宜昌市第四中学,湖北 宜昌)

21世纪中国核心素养的提出呼唤教育回归人的价值,回归学习主体,课程教学的背后是人的成长,学习者才是学习主体。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育其的对话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思考呢?

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对话兴趣

目前历史教材最大的局限就是历史情景单一、材料单一、观点单一,学生对整个历史情景没有基本的感受,课堂上缺乏学习的兴趣,这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全面而准确地创设学习情境,使历史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时空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再现人类过去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虚拟“真化”的生产生活情景,使“历史人”与现实人面对面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对话兴趣。

二、诱导质疑探索,培养对话意识

核心素养也呼唤教育回归思维启迪。在授课中,教师要赋予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权、质疑权和评价权,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不忌谬误,大胆质疑,帮助学生另辟蹊径,进行知识整合,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参与讨论,允许他们多维选择解决问题的渠道,促进其在设疑、激疑、释疑中悟透规律,突破常规,迸发灵感。

1.开放教学内容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对教材进行大胆整合,进而确定课堂对话的主体和方式,把课堂教学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学习实践活动。

2.开放教学策略

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应该向学生兴趣靠拢、向内容特点靠拢、向学情靠拢,围绕学生怎么学去运筹,推动学生对话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即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设计一个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留下一个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空间,使其获得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改变以听、记为标志的接受式单一学习方式。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让学生通过与书本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我对话,不仅能提出问题、自我答疑,更重要的是参与了探究过程,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提取信息、如何处理信息、如何合作学习等一系列学习技能。三是注重培育学生的质疑精神。历史本身并不会说话,说话者正是历史学人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释权在生”“释导在师”。教师在授课中要突出一个“导”字,用导趣、导向、导思、导疑、导创、导行等手段,去引发主体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品质,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张力。

三、尊重差异,提升对话品质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都是课堂学习的主角。学生因为年龄和阅历限制,在主体参与对话教学中提的问题很可能以幼稚或矛盾的形式出现。这就需要:

1.形成积极的课堂文化,让每个学生都能散发出自己的光芒

创设以学定教、促学长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智慧的潜能,启迪学生“我要学”的动力源,有效地传递教育的正能量,变教师的“教堂”为学生的“学堂”,变“教书”为“教人”,让历史学科素养养育的使命真正落到实处,让历史课堂更具生长性和灵动性。

2.肯定学生的独立精神,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尝试

一个人最可贵的应该是保持自由独立的精神,因为它意味着变革、创新、希望。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独立的人格、独辟蹊径的勇气、离经叛道的思考,教师应该增一分气度,添一分修养,肯定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质疑能力,珍惜学生的点滴努力,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尝试,引领学生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去构建、去探究、去感悟。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生成课堂的每一分精彩

生命之美,美在它的差异性;课堂之妙,妙在它的生成性。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性的生命个体,都是唯一的存在,学生心智发育的个体差异非常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把它变成珍贵的教学资源,灵动地实现课堂生成。让学生润泽于课程,成就于赏识,让教师体会到“教学相长”的真谛。

4.培育互动倾听,激活学生的每一丝热情

(1)要倾听学生的发言。课堂是双向的,既有教师的讲,学生的听,也应有学生的讲,教师的听。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展示他们的思维构想,绽放智慧的火花。(2)倾听学生的情绪,学生只是身份,人才是他们的本质属性。所以情绪是学生作为人而言无法避免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教师除了要留给学生充分的对话思考时间外,还要预留少许让他们情绪缓解的缓冲时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感受到课堂对学习的尊重。(3)倾听学生的恳请。学生的个体差异常常导致课堂教学进度和成效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正常的,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学生的课堂恳请就是他们真实诉求的表达,其表现为:学生知识获取的不饱和、学习难度的障碍、教学多样化的诉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教师只有多方位学会倾听学生的课堂恳请,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才能真正提升对话教学的品质。

总之,对话意识的培育,教师是智慧之源。因此,教师要以全纳的姿态,理解学生,尊重差异,在教学中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育学生的对话意识,让课堂绽放独特的教育生命姿态,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找到落地的力量。

猜你喜欢
培育主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