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

2018-02-25 10:16陈莺文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矩形解题习惯

陈莺文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华侨中学,福建 福州)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良好的习惯养成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有序,尤其是高中数学学习。学生进入过高中以后,数学学习的内容增多了,学习难度加大了,自主学习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而对于一些不良习惯,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纠正。本文就高中阶段学生应当具有的数学学习习惯所包含的几个方面,以及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和方式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对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起到一些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高中阶段需要具备的数学学习习惯

1.专注于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数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较多,学生这些思维能力形成的前提,是独立的思考与专注的探究习惯。如果一个学生不能在面对数学习题的时候专注其中,心无旁骛,就无法深入地思考题目所包含的信息量以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更不能静下心来对题目进行解答和演算,因此,专注思考和独立探究的习惯是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

2.严于律己,规范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讲究规范性和严谨性,解题过程中的一点小小的疏漏,往往会导致整个题目全方位的错误,因此,学生必须养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例如,书写必须规范,对于数字及各种数学符号、定理、公式等在书写过程中必须清楚明白,不能随意地写写画画,再比如数学题的演算,必须一丝不苟,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长足进步都是必要的保障。除此之外,学生要养成规划自己学习时间的习惯,并且严格要求自己执行,长期坚持,学习就会成为一种本能,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3.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习惯

数学的解题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因为思路不对陷入僵局,这时其他人一句关键的点拨往往能起到“柳暗花明”的作用,因此,学生样要养成与人合作,交流探讨的习惯,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视野会更加开阔,学习态度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

4.及时反思,归纳总结的习惯

数学学习中,一个问题地解决往往代表着一类问题的解决,因此,学生有必要养成反思学习内容,归纳总结的习惯,将学习过程中的经典例题,以及错误率较高的习题随时随地记录下来,集结成册,在业余时间或者复习的过程中可以翻阅回顾,从而进一步巩固相应的知识点。

二、对高中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钻研教材教法,授学生以渔

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源于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师要勤于钻研,总结数学教学中规律性的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例如在数学解题思路中的特例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较限法、估值法等,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遇到问题主动思考和探究,尝试解题方法的习惯。

2.实施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相交流,共同探究的习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从而形成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例如“函数”内容的教学,学生刚开始接触,会感觉抽象难懂,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函数的定义,设置一些问题,请学生讨论解决,比如:将一块圆形木头28 cm锯成矩形木料,设该矩形木料的面积为y,一边长为x,要求列出圆内接矩形的x,y函数表达式。假定该矩形的面积为15 cm2,其中矩形周长为L,长为x,宽为y,对角线为d,你可以根据现有的已知量和变量列出哪些函数关系式?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将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总后汇总从正确结论。

3.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每天安排一名学生讲解某例题,请小组的组长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教学过程中请学生进行板演等,利用这些方式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更好地表现自己,以此,就会主动地进行预习和练习,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终生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对此提起重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矩形解题习惯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上课好习惯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化归矩形证直角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从矩形内一点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