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018-02-25 10:16赵思波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数学课儿歌直观

赵思波

(新疆医科大学子女学校,新疆 乌鲁木齐)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最让我快乐和担心的就是教一年级。每当我任教一年级数学课时,我都在努力地想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好数学?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很自由,孩子的自制力较差,注意力集中性较短,枯燥的数学课使他们坐不住、记不牢。因此,要想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喜欢学习数学,核心任务就是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体会到数学课轻松、有趣,感到快乐无限。

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注意设计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如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建议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探求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富有情趣的导入能很快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科书第92页)认识钟表中“小明的一天”这一课时,老师幽默地说:“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游戏,好吗?小脑筋,动起来,听仔细,猜谜底。‘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经验丰富的孩子们一下子就猜出谜底是“钟”。此时,出示各种漂亮的钟(表),进一步创设情境:“钟是记录时间的工具,人们想知道现在是几时,就得借助钟表的帮助。”孩子们很快进入情境,激起他们认识钟表的欲望。教师继续引导:“我们小学生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呢?来看‘小波的一天!’”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起来,在快乐的氛围中探求新知。

二、勤用游戏——氛围快乐、爱上数学

在课堂中为了提高孩子们注意力的持续性,克服不专心听讲、自制力弱的现象,教师应勤组织孩子们开展有益的游戏活动。这既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6的读写”时,设计了“抢凳子”游戏。8名学生围着7把椅子绕圈跑,其他同学唱拍手歌,歌声停止后,6名学生分别抢属于自己的座位,比比谁的反应快,可是总有1人不能抢到座位。通过此游戏,学生们直观地建立了数的概念,知道“7比8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7”的知识,又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在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用惯用的“剪刀、石头、布”的猜拳方法,公平选出4名同学参加游戏。把这4名同学头上戴上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的歌曲,边跳舞,边找朋友。头饰上的数字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并让学生再一次共同说说数的组成过程。(如:4和3 组成 7,5 和 2 组成 7 中,“4”和“3”是一组好朋友,“5”和“2”是一组好朋友。)学生在轻松自如、快乐自信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理念,其乐融融,乐此不疲。

三、巧编儿歌——寓教于乐、知识易懂

经过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乐中学、学中乐,发挥语言直观作用,快乐学习。利用儿歌(顺口溜)形式是不错的方式,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浅显易懂。

如,在“书写数字”教学时,把0~9这10个数字编成儿歌:0像老师肚肚圆又圆,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挂钩墙上挂,6像口哨吹音乐,7像镰刀割小草,8像麻花拧一拧,9像小勺来喝汤,运用儿歌这种直观形象的语言,孩子们较易地记住了数字,既有趣,又达到直观形象、记忆深刻的效果。

四、生活化的竞赛——积极鼓励、兴趣升华

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口速算竞赛,开火车比赛,夺红旗,小组竞赛,同桌互赛等多样化的微型小比赛,对表现突出的孩子积极鼓励,并且把鼓励做到实处,鼓励到具体的事情,做到鼓励的时效性,及时性和长期性。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一句句鼓励,一次次肯定,都是他们成功的标志,他们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信心倍增。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紧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就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使他们快乐学习,真正爱上数学课。

猜你喜欢
数学课儿歌直观
直观构造中的代数刻画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简单直观≠正确
有趣的数学课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培养问题意识,触摸数学课改的“核”
睡觉儿歌
“网红”数学课
儿歌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