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2018-02-25 10:16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延时创设情境

邹 伟

(安徽省淮南一中,安徽 淮南)

近几年我们国家提出了课程改革政策,要求当前高中数学课程应当提升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为此,高中教师理应针对这一方面加以研究,提出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予以实践。

一、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1.理论概念分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依靠十分具象化的场景内容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激发自身数学学习的兴趣,到达情景交融的良好效果。同时,为了防止教学内容出现认知方面的片面性,不需要每一节课堂中都要将情境引入进来,一些创设难度较高的情境可以直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将新课程的内容导入进来。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明白情境创设的意义,增强其目的性,促使情境与教学内容能够形成完美的平衡[1]。

2.具体案例分析

教师在进行“立体几何”的内容学习时,为了促使学生彻底了解知识内容,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的形式将3D图形绘制出来,并用多媒体将其投放到教室的荧幕上。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自主展开探讨,共同对这些几何图形进行剖析,以此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而在学习“双曲线”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初中的双曲线知识引入进来,促使学生的思维认知产生冲突,从而增加知识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应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课堂学习的氛围得到了有效改善,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均有所上升[2]。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

1.理论概念分析

为了优化现有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结构,教师理应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关重点知识内容,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价值的素材,抓住教学重点和关键,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相关要求。教学方法本身便是基于教学活动的一种操作形式,不仅直接决定课堂学习的基本效率,同时还能反映当前教学水平以及时代的相关特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发展,原本十分抽象化的数学教学也逐渐变得更为具象化,教师要促使学生通过十分直观的教学体验,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原本理解难度极高教学方法变得简单化,原本处于静态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具动态化特点,以此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完全展示出来。尤其是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几何知识以及文字量较大的应用题,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化繁为简,降低教学难度。

2.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三角函数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电脑课件的方式向学生将复杂的几何图形展现出来,促使学生能够十分直观地感受到图形本身的特征;之后教师再对其进行相应的变换,展现其动态特点,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全方位了解图形的知识内容,进而加强了知识理解,知识学习的印象也变得更为深刻。此时,教师再给予相应的描述,针对重点难点问题予以深入剖析,促使原本十分深奥的知识内容变得更为浅显,原本非常单一的知识信息变得更为鲜活。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的效率将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重复的展现。

三、利用延时评价活跃学生思维

1.理论概念分析

所谓延时评价,主要是指当学生做出一些行为或者阐述一种想法之后,教师不需要立即对其言行做出评价,而是暂时让其自由发挥。延时评价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从而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能够轻松展开问题的思考,进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针对同一问题进行全面思考。如此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全面性,促使其创新思维得以拓展[3]。

2.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一些较为奇怪的问题之后,教师一定不能凭借自己的思维定势抹灭学生的思想火花。此时便可以采用延时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想法予以实践论证,自主做到问题的提出与解答,不论最终结果正确与否,都需要搞清楚问题的本质以及具体原因,从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拓展其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追求。为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促使其自主完成知识解答,进而激发自身创造性思维。

猜你喜欢
延时创设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基于级联步进延时的顺序等效采样方法及实现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日光灯断电关闭及自动延时开关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Two-dimensional Eulerian-Lagrangian Modeling of Shocks on an Electronic Package Embedded in a Projectile with Ultra-high Acceleration
桑塔纳车发动机延时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