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思考

2018-02-25 10:16王艳芝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历史学名师老师

王艳芝

(西安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陕西 西安)

讨论之前对概念进行明确是必需的。何为课程?课程是课堂教授的教学科目内容,是有计划地教学活动,是预期的学习效果,也是学习经验和文化再生产。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教育课程的过程性特点就更为明显,因此,把课程定义为教学科目或讲授提纲和课程文献往往不会包括在教这些学科时课堂外发生的事情,然而教育实践的丰富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实践知识的易变性,使得“有的人认为,我们有关教育过程的知识只有极少数,是可以肯定的,许多教育理论很可能是不合适的。因此,根据这些教育理论事先规定的东西很可能对学生是有害的。”所以关注过程性课程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灵活处理教育过程。从这个角度讲,重新定义课程就显得必要,凡是有利于开拓未来的历史教师的教育视野的一切学习和活动,有利于帮助他们胜任实践性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特点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称为历史教师教育课程。

从业十余年,笔者对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些素养有了一些自己的粗浅观察和反思,在此仅提出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耐得住性子

不想当名师的老师不会是好老师。不想成为名师的师范生当然也不会是好的师范生!但是历史学科有一个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厚积而薄发。今天我们处于一个可以多渠道成名的时代。我们经营好一个公众号,经营好一个网站,持续不断把自己的课件在网上公布,哪怕是不停地和全国各地的各位大佬合影,发朋友圈蹭知名度。都可以有助于我们迅速成名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出名变得越来越容易。途径和渠道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些渠道还不是,特别费力。出名意味着名利双收,意味着有更广阔的舞台、更好的发展。可是各位,在众多的乱象面前,能不能耐得住性子。有句古话叫板凳须坐十年冷。历史学怕是十年都不够,历史学需要,古今中外通,需要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积淀。我们不能急,要慢慢来,所以,我劝大家要耐得住性子,坐的住冷板凳。

二、要打好学术的底子

决定一个老师能走多高能走多远,最关键的还是这个老师在史学功底的积淀上能有多深,能有多广。由于我们这个学科的特点,需要大量的教学实习时间,大概占据我们整个培养过程的1/3。这样我们用于专业的学习时间其实是有限的。加上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相关的课程。在历史学学习方面可以投入的时间就更少,这是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承认,和综合性大学相比,我们需要开设的课程门类更多,投入历史学专业的学习时间势必更少。史学功底方面我们不占优势。因此我特别强调要加强史学方面的学习和课程的建设。尤其是对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内容,在校期间就有计划做学术史上的梳理和了解,是必要的,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备课可以积累大量的资料。这是张洪山老师给我的启示。

三、要形成教研的圈子

一方面是平时同学们之间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另外,珍惜实习机会,多听名师的课程。从模仿开始,是年轻老师迅速成长的捷径!关于教师的成长不是有句叫“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嘛。形成教研的圈子,就是实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最有效途径。取长补短,切磋琢磨,大家进步都会快。相反夜郎自大,闭门造车,即便毕业之后进入非常好的名校,也会陷入狭隘和自以为是。

四、修炼两把刷子

一把刷子是教学技术,师范院校对于学生的粉笔字、钢笔字、板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等都会有比较高的要求。会有专门的训练,对老师的言谈举止、演讲能力,在教学期间也会有一定量的训练,这些都是我们教学技术方面的优势。但有一方面的训练是不足的,比如说命题技术的训练、听课评课技术的训练、教学案例和论文写作的训练,我们都还有很多方面可以细化。

第二把刷子是教育艺术。教育是一个特别细的活儿,如何和孩子打交道,帮助孩子成长,这是每一个需要进入职场的年轻人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在学校中,我们自己都还是孩子,迅速走上工作岗位,我们将面对一群孩子。这种身份的转变,对我们很多学生来说,突然完成会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在研究生和本科阶段课程设置中,帮助学生完成这种转变。从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世界,了解儿童心理学、儿童认知规律、对于学生迅速胜任教师工作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历史学名师老师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竜林”文化与民族社会历史学(下篇)
论军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