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年全国卷Ⅰ看第41题的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2018-02-25 10:16王利兵李加兰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观点试题考查

王利兵 李加兰

(河南省许昌实验中学,河南 许昌)

一、回顾近六年全国卷Ⅰ第41题

年份 试题内容 试题设问

2011年,欧洲崛起方式,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2012年,中国近代化的动力,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2013年,汉唐行政区划,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说明;

2014年,抗日战争教材目录,对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2015年,科技与生产力公式,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公式进行探讨;

2016年,卢梭人民主权说,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

2017年,中西历史发展对比,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阐述。

二、全国卷Ⅰ第41题特点

1.命题立意越来越开放,答案多元,能力要求高

2011年考查欧洲崛起一题,试题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由于是新课改的第一年,所以较为简单,学生容易找出观点,这属于直接论证材料观点的阶段;2012年的“冲击反应模式”一题,考生既可赞同,也可反对,给予考生的自由度更高,这属于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得出观点并加以论证阶段;2013年比较提取信息并予以说明,难度有所提高。学生需要提取材料信息选择观点而后才能进行论证;2014年对目录的修改和比较并说明以及2015年公式探讨,此类题要求学生依据材料自主形成观点并进行论证;2016年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简要阐述,属于给定范围自拟观点进行论证,目的可能是为了方便高考阅卷;2017年延续2016年高考的风格,自拟观点并论证,延续了高考试题的稳定性。

2.历史学科能力的集大成者,在命题立意上,高于教科书

高考试题一般考查学生的四大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其背后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的阅读、理解、解释、认识的能力。其中前两项能力是每个学生所必备的能力,第三个能力是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最后一个能力是历史学科的最高能力。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达到最高的能力。

3.多与史学前沿研究动态相联系,体现新史观、新视角

新课程鼓励学生独立,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2011年的西方崛起试题就考查了文明史观,这也符合新课改鼓励史观多元化的要求。2014年的抗日战争一题则充分利用了学术研究的前沿成果,即认为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同领导,都对其最后的胜利做出重大的贡献。

4.直击现实热点问题

高考从不回避难点、热点问题,尤其是最近两年的高考41题。当今,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强调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崛起的关键。创新包括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等,基于这一点,2015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1试题考查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突出科技创新;2016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1试题“制度构想与实践”,突出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5.区分度高,难度逐年增加

这种新题型能较好地拉开优秀水平考生与一般水平考生的差距,使考生逐步与高等院校接轨,真正实现为高校选拔人才的目的。可以说,全国新课程试卷出现的开放性的小论文题,不但没有“超纲”,而且正是践行了《考试说明》强调的思想。

三、做题建议

首先,必须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方法技巧都是建立在学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务必重视历史主干知识,重视历史知识的整体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熟悉乃至深入的理解,把必修三本书有机整合形成通史体系。

其次,培养历史阅读能力,提高精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历史阅读是历史学科必不可少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该如何进行历史阅读。

第三,注意题目的时空限制。历史学科的归宿还是在时间,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督促学生识记重大历史时间,并进而理解这一事件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空间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地区,这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调动相应的知识。

最后,学生要注意做题格式的规范化、条理化。在阐述材料观点的时候,尽量不要轻易否定材料中的观点,要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实最充分的一个观点进行充分论证。

猜你喜欢
观点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观点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