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视域下昂昂溪文化原始美术的分布特点及美术特征研究

2018-02-25 05:30崔昊刘沛然
理论观察 2018年10期

崔昊 刘沛然

摘 要:昂昂溪文化是我国细石器文化的杰出代表,极具地方特色。本文在美术学的视域下,运用美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从原始美术的角度进行研究,着眼于昂昂溪文化的分布特点及其美术特征等两个方面。研究不但可以深度还原昂昂溪文化本身,肯定昂昂溪文化的历史高度;更可以与其他周边原始文化的原始美术特征进行比较来解释本地区原始美术的发展状况;进而也可以充实黑龙江流域原始美术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昂昂溪文化;原始美术;分布特点;文化属性;细石器

中图分类号:J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10 — 0005 — 03

一、绪论

(一)昂昂溪原始美术的文化背景

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滕家岗遗址为核心文化区的昂昂溪文化,是我国北方原始石器文化乃至于东北亚原始石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该地域特殊的地理气候和自然资源,为原始先民提供了丰富而又特殊的生活条件,逐渐形成了以渔猎为主的原始文明形态。在优质石材的物质基础之下,打制、压制等多种加工方法并行,逐渐形成了丰富而又经典的细石器文化。昂昂溪文化的细石器总体数量大、种类繁、分布广、形制全、用途多,并且临近各部落发展的相对平衡。仅齐市昂昂溪区一地就有至少39处遗址,其在当时的文化辐射和发展影响巨大,辐射至周边乃至拓展到整个黑龙江流域。

(二)昂昂溪文化原始美术概述

作为新石器时代文化代表,昂昂溪文化的核心区域遗迹多达39处,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广泛分布在昂昂溪区内临近河流水泽的沙丘之上。这一时期的文化正是在江河湖泽之滨的丘岗之上达到了普遍繁荣。昂昂溪遗址由17个遗物点和22个遗址组成,大体范围在方圆30公里。分别为五福A遗址、五福B遗址、五福C遗址、五福D遗址、五福E遗址、滕家岗遗址、额拉苏遗址、霍托气遗址、龙坑遗址、南岗遗址、莫古气遗址、胜利三队一号遗址、红旗营遗址、北岗遗址、胜合遗址、心合遗址、前五家子遗址、后五家子遗址、大阿拉街遗址、水师遗址、小巴虎遗址、哈青岗遗址、胜合遗物点、心合A遗物点、心合B遗物点、前五家子A遗物点、前五家子B遗物点、后五家子遗物点、霍托气遗物点、头站遗物点、衙门遗物点、水师遗物点、小巴虎遗物点、大巴虎A遗物点、大巴虎B遗物点、大巴虎C遗物点、小三家子A遗物点、小三家子B遗物点、平房遗物点。此39处遗址的规模和出土文本数量不同,其中突出的代表是滕家岗遗址和五福C遗址。滕家岗遗址距今4800年,属细石器时代晚期,器物数量最多,造型最美,器型最全。目前出土有20具完整的人类骨骸,完整的房址5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人类学家潘其风对此地两例颅骨1983M1、1994M1详细鉴定后确认其体质特征与远东蒙古人种接近,兼有北亚蒙古人种特征。五福遗址距今5000年,在其第三沙岗,出土单人墓一处,无墓圈及墓穴,骨骼排列错乱似故意摆放但具体含义待考。出土有阴线刻划纹的圆身平底陶罐1个,石锛1个,骨器12件,角器1件,此外还有带流陶罐碎片,鸟骨和烧焦的骨锥,锯割过的鹿腿骨等。据梁思永考证此为墓主的生活方式以狩猎为主。

二、昂昂溪文化原始美术的分布特点

(一)与常规分布相一致的方面

1.紧邻水源

石器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原始居民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非常大。水作为最为重要的生活资源之一,原始先民多寻水而居。河水受季节和降水量的影响而有涨有落,为了在水涨时也不会冲毁生活区,先民普遍是首选水边高地作为生活选址。所以就此常理,水旁高地应是原始文化的集中地区,出土的石器等生产生活器具和遗迹也应相对较多。例如前五家子村附近遗址群的7处遗址附近就有河流经过,此遗址群的7处遗址皆是沿河分布。在该河流的下游河水聚集成名为阿西湖的湖泊,大阿拉街遗址即在此湖畔,但大阿拉街遗址是孤立存在,其周围未见其他遗址。昂昂溪文化当中距离水源较近,临近未发现其他遗址而孤立存在的遗址除大阿拉街遗址外还有头站遗物点等。

符合择水而居这一常规分布的遗址有五福、滕家岗、胜合、北岗、前五家子、霍托气、后五家子、大阿拉街等处遗址以及胜合、头站、霍托气等处遗物点。

符合临近水源且遗址分布较为密集的是五福、滕家岗、胜合、前五家子等处遗址群。

符合临近水源,遗址点分布较为密集且出土实物文本较多较全,代表性较强,可以作为昂昂溪文化突出代表的是五福及滕家岗等处遗址。

2.一大多小的分布

原始文化的遗址分布一般为一大多小的分布规律,有一个规模相對较大的遗址,围绕在其周围分布着规律小于该遗址的若干遗址点,在此方面滕家岗遗址是代表。昂昂溪文化当中的滕家岗遗址周围分布有近15个遗址点,是一个典型的大规模遗址群。但是到目前为止,只在滕家岗遗址这一处出土了大量的实物样本,且在各方面的成就都很高,可是在其他14处遗址地点遗物数量不多且代表性不强,在材质、工艺、造型等方面多是平平,远没有滕家岗那么突出。所以,据此推测很可能是这15处遗址以滕家岗遗址为中心,其他14处为附庸,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近千人的原始部落。部落的统领等身份较高的人生活在滕家岗区域,他们掌握着部族内实用且精美的生产工具。并且在此处发现生活区和墓葬区分离。

(二)与常规分布不一致的方面

1.距离水源很远甚至周围无水源

以当下昂昂溪河流分布情况为参考依据,在一些河流密集处并未发现遗址。但这也很可能是数千年间河流改道甚至消失或增加造成的,不能武断地就此判断遗址本来就生发于远离河流水源之地。在大巴虎村附近分布有12处遗址点,但此处并未发现水源。这12个点中,哈青岗遗址距离其他11处相对较远,也可视为孤立遗址。大巴虎村附近并无水源,渔猎经济时代的原始居民生活方式对水源十分依赖。原始先民生产力相对低下,生产工具更是珍贵,不可能每天用陶罐去很远处取水。没有临近的水源,昂昂溪文化的特色文化类型——渔猎文化也就无法产生了。但密集的遗址点分布事实无疑证实了原始先民曾在此居住,所以推测此处原本有河流,只是在长时间的地理演变中,原有的河流干涸或改道了。此外,昂昂溪铁路交汇处的12个遗址点也构成了遗址群。此遗址群中,唯独胜合遗物点距离水源较近,其余如南岗、胜利三队一号、红旗营、心合等遗址距离水源都相对较远。

2.遗址分布较为孤立

与滕家岗遗址相比较,五福遗址的文化发展和美术成就也很高,出土器物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如出土有完整骨骸、近球形陶罐、精美的各类细石器等,而且五福遗址距离水源也很近。但是围绕五福遗址周围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遗址群,只有相互紧邻且发展程度十分近似的五福A、五福B、五福C、五福D、五福E这五处遗址。因距离非常近,可将其五处遗址视为同一个大规模的遗址。推测可能是由其他地点迁徙来的,他们拥有大量且精美的生产工具,说明应该是一个较大的部落群体。但是在迁徙的路上,由于生产力低下、气候条件恶劣等原因,一部分人没有坚持走到五福遗址处,而坚持到最后的人,为了更好的生活,紧密的生活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遗址分布情况。

(三)与周边其他地区原始美术发展的比较

作为黑龙江流域腹地细石器文化最早的发现地点,昂昂溪文化的核心是嫩江下游,直接辐射区是整个嫩江流域,所以周边其他原始文化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昂昂溪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地域性美术特征。但与周边其他地区相比,昂昂溪及整个嫩江下游地区多为以精细压制法加工的的细石器且体量较小,特征是小巧精致、便于携带且种类繁多,数量可观。嫩江上流的石器大多数的加工都比较粗糙,精巧的压制石器占比例较小而打制石器相对比例较高且优质玛瑙玉髓等石材比例相对较少。

三、昂昂溪文化原始美术的主要特征

本地原始美术出土遗物甚多,完全可以梳理出发展脉络并呈现出较为完整的发展体系。大体体现在石器、骨器、陶器等方面,在材质、形态、加工工艺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和不同取向的美术特征,在整体上构建起了昂昂溪文化原始美术的主要成就和显著特征。

(一)材质方面的美术特征

在石器方面,材质通常为碧玉、蛋白石、燧石、玛瑙、石英、石髓、黑曜石等石材为主要原料。嫩江玛瑙摩氏硬度为7.0--7.6,密度为2.57--2.64/cm,等于或高于翡翠,色彩丰富,呈黄、白、红、赭、紫、灰、蓝、黑、绿等色。如在滕家岗遗址出土的宽身三角形凹底石镞就是用优质的碧玉石材加工而成,通体翠绿酷似翡翠,耀眼异常。在陶器方面,材质通常为优质高岭土,如果说这方面还不足以突出地域文化及艺术特色的话,那么陶土里面的添加材料就很有代表性了。本地陶器的陶土里面多有添加一定比例的河蚌壳粉。这样的材料配置烧成陶器之后在器表有闪亮点,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装饰性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加入河蚌壳粉之后能够在材料方面起到类似混凝土一样的加固效果。而且,河蚌粉远比陶土要轻,加入河蚌壳粉的陶器烧制后比未加入河蚌壳粉的陶器要轻便,提高了生产生活效率。在骨器方面,材质多为鹿狍、鹤鹳、野猪、鱼等,猛犸象的骨骸也有一定数量,但是在骨器中未发现猛犸骨质。这可以作为本地原始文化的主体阶段是以渔猎为主的证据(早期以采集和狩猎为主,晚期出现明显的农业特征)。 (二)形态方面的美术特征

在石器方面,造型十分多样。打制石器方面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砍砸器、石斧、石球、石锤、石锄、播种器等。磨制石器有石磨、石杵、石擀杖、石臼、石环、玉璧、玉镯、玉环、玉珏、玉连环、玉管。压制细石器有刮削器、石刀、切割器、石镞、笔形石核、船形石核、球形、石叶、尖状器、剔挖器等。按照当下新兴的“大小石器划分法”的研究方法,本地石器多属于小石器,普遍小巧细致。如石核、石镞的形态极为丰富多样。石器的形态多呈现出细腻精密、小巧严整的艺术审美意识,石器形态精巧细密、造型严整规范。对称的造型、光滑的肌理、艳丽的俏色无不体现出本地原始美术审美意识的全面觉醒和广泛探索。在陶器方面,徒手堆塑法存在的时间较长,旋转塑形法出现较晚。陶器的种类、器型的形态在大的方面与黄河、长江等其他地域原始美术大同小异,但是在装饰手法方面有自身特色。本地原始陶器的装饰手法以各类的阴线刻划、戳钻、挖挑为主,内容以抽象纹饰为主,未见有如半坡彩陶盆那样的颜料勾画和相对具体的自然物象刻画。色彩以素色为主而未见多色彩陶,但是发展到了晚期有独特的红陶出现同时伴随旋转塑形法,红陶色泽鲜亮而又不失沉稳,也为单色陶,无多种颜色并置。骨器的形态方面多保留骨质本身的基本形态,如将动物腿骨截取稍加打磨之后制成的骨管。骨器的装饰纹样多为阴线刻画,尚未见浮雕或圆雕文本。

(三)加工工艺方面的特征

石器方面的加工工艺多为精细的压制法。工艺方面,多为压制、打制。其中最具代表性应用最广的是压制法,这是比磨制、打制更为进步的加工方法。采用压制法,可以制作石镞这样的精小石器,甚至有时长度仅为1-2厘米。但是在这1-2厘米之上,很可能遍布着原始居民细心加工的痕迹,这也体现了压制技术的进步性。在骨器的加工工艺方面,整体加工塑形多采取石器剔挖和磨制相结合;纹饰加工多为阴线刻画。陶器方面多为堆塑法,相对而言,旋转塑形法在本地出现较晚。

四、结论

经过考古数据的汇总,实物文本分析及比对,昂昂溪文化原始美术分布特点及整体的美术特征相关研究的结论如下:

首先,昂昂溪文化原始美术成就很高且特色鲜明,其代表文本是以精细的压制工艺为主要特征的细石器。

其次,昂昂溪文化原始美术分布的特殊性根源在于傍水而居的生活方式,其发展的规模性根源在于部落多达数百人的文化规模。

最后,昂昂溪文化原始美术整体上美术特征的形成在于先民逐渐由流动的狩猎经济向相对稳定的渔猎文化过度,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走势。

总之,昂昂溪文化作为我国境内原始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原始美术层面的发展成就是可圈可点的。对其所进行的研究方兴未艾,对此我们任重道远。

〔参 考 文 献〕

〔1〕崔昊,刘婷婷.嫩江流域玛瑙材质原始石器的初探〔J〕.理论观察,2016,(07):120-121.

〔2〕崔昊,趙梓竹.黑龙江流域原始石器中的小型石核用途研究〔J〕.理论观察,2017,(11):14-16.

〔3〕高星.昂昂溪新发现的旧石器〔J〕.人类学学报.1988,(01).

〔4〕黄慰文,张镇洪,缪振棣,于海明,初本君,高振操.黑龙江昂昂溪的旧石器〔J〕.人类学学报,1984,(03).

〔5〕崔昊,张辛欣.黑龙江流域原始石器文化概述〔J〕.理论观察,2017,(08):05-07.

〔6〕崔昊,王荻.试论黑龙江流域原始石器中的特殊器型——以剔挖器的研究为核心〔J〕.理论观察,2017,(1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