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水稻丰产栽培技术

2018-02-25 12:56薄燕
农家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丰产栽培技术水稻

薄燕

摘 要:我国人民对水稻的需求始终较大,确保水稻质量及产量,采取多种有效手段促进水稻的质量及产量提升,有助于更好的满足人民需求,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本文主要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例,就如何有效栽培水稻进行了分析,并对黄河中下游水稻丰产栽培技术实施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为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黄河中下游;水稻;丰产;栽培技术

黄河中下游地区中的平原、高原较多,气候特征表现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于夏季时空气温度较高,降雨较为频繁;于冬季时空气温度较低,较为干燥,同时,该地区存在春短秋促的特点。7月多数区域的平均温度高达24摄氏度以上,1月多数区域的平均温度常为0摄氏度以下,春季气温提升速度较快,蒸发速度较快。有效研究及分析黄河中下游水稻丰产技术,对促进我国水稻栽培技术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黄河中下游水稻丰产栽培技术的意义分析

有效提升水稻丰产栽培技术水平,是为了更好的迎合我国现实国情客观发展需求,有效研究及分析黄河中下游水稻丰产栽培技术,有助于了解更多的水稻丰产栽培技术,明确何种技术于怎样的条件下应用可以发挥出更高的实效性,对促进水稻丰产栽培技术水平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我国人口数量较多,且超过六成的人口均以稻米为主要粮食,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我国有必要加大力度进行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并促使各环节种植操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为了大幅度提升粮食供给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有必要对水稻丰产栽培技术加以有效研究,促进单产量提升,有助于增加总产量,不仅有利于大幅度提升粮食的供给稳定,也有助于确保我国人民生活质量。

二、黄河中下游水稻丰产栽培技术

1.合理择选水稻栽培种类

在具体实施水稻的种植操作以前,应对黄河中下游区域的生产环境及合适的栽培、管理技术等加以充分的考量和分析,并以相应的分析结果为基础,实施科学的水稻栽培种类择选操作,有助于确保水稻的质量及产量。质量较高的水稻产量高、口感好、抗性较强,择选高品质水稻,是保证水稻丰产的第一步。其中,在择选水稻品种时,应注重择选有包衣且具备较高抗病性的种类,并应着重于结合实际的种植情况,选择可有效满足黄河中下游地区环境条件的水稻品种,有助于促进水稻产量及质量提升。

2.合理择选育秧田块

秧苗的质量可对水稻的产量起到决定性影响,因此,育秧的秧田理应具备农业排灌条件优良、平整性较高、土壤肥沃等特点,想要有效确保秧苗质量,还应重视确保秧田的整体质量、苗床的平整性,同时,在实施具体的育秧操作以前,应对种子实施一段時间的搁置操作,以防止落塘烂种问题发生,对稻种的出苗率造成影响。应用较为广泛的育秧方式包括肥床旱育以及薄膜湿润育秧等,同时可利用已经实施完充分腐熟操作的农民基肥对苗床实施相应的施肥操作,且切勿将肥料直接覆于稻种之上,在灌溉秧田时也应尽可能的应用无污染问题产生的清水,严禁利用污水实施具体的灌溉操作。

3.优化秧苗培育流程

想要促使水稻丰产栽培技术发挥出较高的实效性,理应重视加大对各环节秧苗培育操作的管理及控制力度,以为水稻的高产提供保障,究其原因,只有确保秧苗具有较高的质量,才可以保证水稻产量。就秧苗培育环节而言,其中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流程较为复杂,包括发芽实验、选种以及消毒等多项工作,想要促使每一项工作的实效性都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注重优化秧苗的培育流程。此外,也应注重对育秧的具体地点及规格等加以严格筛选,有助于确保各环节秧苗培育工作更为顺利的开展和进行。

4.科学择选播种时期

确保水稻播种时期具有较高的合理性,是保证水稻高产的主要前提条件,尤其培育壮秧和移栽后的水稻生长发育质量而言,秧龄的长短具有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此,在具体实施黄河中下游水稻丰产栽培技术时,理应注重对秧龄加以有效控制,大力倡导“乳苗移栽”,并扩大其宣传范围及影响,具体而言,在栽培水稻的过程中,应确保水稻的秧龄均小于40天,且在栽培过程中,应择选具有三个以上分蘖的秧苗,究其原因,此类秧苗发根质量较高、返青速度较快,且出现死叶的可能性较低,长势通常也较为旺盛,可良好囤积营养,有利于加快水稻丰产的实现速度。

5.确保水稻栽插标准选择科学性

具体栽秧时,应注重提升水稻栽插标准择选的针对性,优先择选分蘖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并应注重合理控制栽插的密度,其中,应将水稻的栽植密度控制在每667平方米1.5万到1.6万穴之间,且最好促使4到个各茎蘖苗每穴、每667平方米中的基本茎蘖苗8万到9万左右。同时,可通过宽行窄株的栽插方式,并将秧苗的行间距控制在27.67到30.00厘米之间、将各秧苗的距离控制在13.33到16.67厘米之间。此外,需要基于现实的栽培状况,合理条件株距以、行距以及通风、透光性,并应重视有效预防及治理各种病虫害。

6.水肥管理及稻田晒田

良好的管控水稻水分具有的意义十分重要,具体而言,就分蘖期的水稻而言,应注重浅水勤灌;就足苗期的水稻而言,应注重排水晒田;就幼穗分化其的水稻而言,应注重浅水常灌;就抽穗扬花期的水稻而言,应注重保持水层;就灌浆乳熟期的水稻而言,应注重干湿交替。针对水稻分蘖期以后到幼穗分化以前的这段时间,应重视实施高质量的排水晒田工作,并应对无效分蘖实施科学控制,以促进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提升,同时,需要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加强水稻的营养吸收能力,不仅有助于优化水稻根系的生长状态,也有利于促使根系的生长更有力,对实现水稻丰产存在积极影响。

在具体实施各环节栽培操作时,应对水稻的具体施肥量加以有效控制,并应注重合理设计肥料施用的时间和次数,严格遵循“前重后轻”的原则,且应于后期重视科学补充磷肥以及钾肥。就底肥而言,应尽可能的多采用有机肥料,可经由秸秆还田的方式,为秧苗提供另外的养分,也可以将尿素和复合肥当做分蘖肥进行施用。在实施完上述操作以后,应对水稻的实际生长发育情况加以充分了解和观察,以便于提升施肥的针对性。

在水稻处于抽穗灌浆期时,应注重确保施肥的量,并应将施肥的时间设置为抽穗期以前的15天左右。在具体设计追肥量时,应对水稻秧苗的现实生长状况加以充分考量,可应用2.5到5.0千克的尿素,并应基于水稻秧苗的实际状况加以科学调整。但与此同时,也应促使追肥量具备较高的合理性,可在前期施用氮肥时留出一部分应用于后期施肥过程中,以确保氮肥的总施用量不发生改变。其中,应注意的是,需要有效控制钾肥的使用。

于抽穗灌浆期时,水稻通常会对钾肥具有较为强烈的需求,于该时期内合理加大钾肥的使用量,有助于促进水稻茎干的生长质量提升,同时,有利于促进水稻的抗早衰能力提升,延长水稻叶片的存活期。此外,也有助于促使光合作用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提升水稻的生长效率及质量,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该阶段中也应基于现实状况合理的进行穗肥的施用,同时也应重视加大穗期病害的防治力度。将钾肥合理喷洒于水稻叶面上,有助于大幅度提升丰产效果。最后,在具体实施底肥的应用操作时,可仅施用碳铵、磷肥,但需要重视于根外实施施肥操作,有助于促进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提升,提高水稻的生长发育质量,促使水稻更健康的生长。

7.提升高温热害防控质量

就黄河中下游区域的水稻生长而言,由于该区域夏季高温天气较多,基于高温的影响,水稻极易出现不结实等问题,且出现各种高温热害问题的可能性也极大。为了大幅度降低上述问题产生的几率,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第一,提升灌溉科学性,即经由调节灌溉的方式降低气温影响;第二,合理应用喷水降温方式。同时,也可以利用植物调节剂以及磷酸二氢钾于根外对水稻实施喷洒操作,不仅有助于促进水稻的抗高温能力提升,也有助于降低高温热害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8.高质量管控病虫害

就水稻的生长而言,理应注重采取多种有效手段,降低二化螟以及三化螟等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有助于确保水稻的产量及质量。想要有效治理二化螟,就需要于其幼虫尚未蛀入乳稻秆以前,对其实施科学的治理操作,也有助于减少病虫害治理资金;而针对三化螟而言,则应注重于破口期实施有效的药物施用操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水稻于我国具有的地位和作用都至关重要,促使其产量及质量提升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经由提升栽培管理质量的方式,可以确保黄河中下游水稻生产的实效性更为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不論是就择选栽培品种还是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而言,实施合理的质量控制操作均十分重要,有助于推进水稻丰产实现进程。

参考文献:

[1]柏连阳,李巳夫,方宝华.有机、绿色与常规栽培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7(12):71-74.

[2]田永宏,赵沙沙,潘高锋.水稻欣荣优华占在鄂北稻区麦后旱直播的表现及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3):78+127.

[3]陈元洲,张庆堂,梁尚虎.水稻新品种“盐粳15号”的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7(06):41-42.

[4]刘大明,陈燕华,吴碧波.晚粳“宁88”在奉化地区的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7(06):43+45.

猜你喜欢
丰产栽培技术水稻
林木速生丰产抚育性间伐技术的作用及应用要点探讨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拯救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