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宜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8-02-25 12:56郭和平吴喜昌
农家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制约因素思路

郭和平 吴喜昌

摘 要:介绍了林下经济科学内涵, 分析了分宜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和制约因素, 提出了林下经济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林下经济; 经验; 制约因素;思路;对策

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科学经营林地,而在林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一种生态经济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林下经济的科学内涵

我国林业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社会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出现新变化,在继续发挥生态效能、提高国土生态承载力的同时,如何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源,成为林业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林业发展的一大课题。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已经成为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协调长期与短期矛盾、协调生态与经济关系、协调国家与农民利益的重要途径。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环境资源为依托,发展林下养殖业、林下种植业、林中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林下经济是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与经济现象,循环农业的理念是林下经济产生的科学基础,社会的快速发展是林下经济产生的前提,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目的。理论上,它是对生态学、经济学及工程学等学科的创造性运用和充实;实践上,它是一种拓展产业的体系,集林业、农业、渔业、牧业、副业、旅游业于一体,实现了产业间经济互补、物质能量的多层互用和系统潜在生态优势的发挥;经济上,相对于林业生产来讲,这种生产系统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可以起到以短养长、以耕代抚的作用,提高劳力、财力和肥力的利用率,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是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二、分宜县林下经济发展及典型经验

近年来分宜县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根据森林资源、林果业资源现状和林下生态条件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和森林旅游业,取得了一定成效。

1.林下种植业

(1) 林药模式:利用林地空间和林荫优势以及药材喜阴特性,在未郁闭或半郁闭、土层深厚、水肥较好的杉木林、竹林、阔叶林和柑桔、 板栗、 油茶等经济林的林下间种中药材。林下间种中药材可以提高林地利用率,同时通过对种植的中药材实施松土、除草、施肥等起到了改良土壤、 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的作用。

通过与北京同仁堂、上海医药公司、浙江大东吴药业、浙江一新药业、长沙世唯科技公司、湖南威嘉生物药业、江西江中药业、江西杏林白马药业等中药材种植加工龙头企业合作,成立了 6个农村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规模种植玉竹、玄参、射干、白术、丹参、薏米、太子参、青蒿、黄栀子、黄柏等中药材233.3 hm2,仅分宜县鑫盛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杉树林、红豆杉林、高产油茶林中套种了中药材233.3 hm2,产值1750万元。

(2)林粮模式:在未成林造林地,种植当地盛产的西瓜、玉米等农作物和花生、刚豆、碗豆、黄豆等豆科类作物,一方面提高林地利用率,一方成又通过对种植的粮食作物实施松土、除草、施肥等起到了林地土壤理化结构、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加快林分郁闭的作用。据统计,全县各乡镇、村在林下种植西瓜、花生、豆类等各类粮食作物共计1000hm2 ,年产值1500万元。

(3) 林苗模式:在用材林基地中或在通道绿化中,利用森林遮阴环境为花卉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利用花卉苗木的精耕细作来替代森林抚育来提高森林的生长量,同时利用花卉苗木水肥管理来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进一步提高森林效益。到目前为止,全县林下种植杜鹃、红叶石楠、小叶女贞等花灌木和南方红豆杉、竹柏、罗汉松、桂花、红枫、闽楠、木荷、香樟等绿化苗木1333.3hm2 ,产值500余万元。

(4)林菌模式:充分利用林分郁闭后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林下种植长裙竹荪、双孢蘑菇、球盖菇、猴头菇、黑木耳、香菇、鸡腿菇、茶树菇等食用菌。同时,利用生产菌菇后的菌基质废料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进一步提高林木效益。分宜县原野食用菌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操场乡、风阳乡、双林等乡镇,林下种植菌类133.3hm2 ,年产值6000余万元。

2.林下养殖业

(1)林禽模式:充分利用郁闭林下昆虫、小动物、树木落下花果及杂草多的特点,在林下放养或围栏养殖禽类。其作用是森林为禽类提供生存生长环境,使家禽类免疫力提高,降低了疾病发生率,提高了成活率和产蛋率,从而降低了养殖风险,直接增加了养殖经济效益。同时,家禽类食用林中虫草和果實,同时减少虫源;禽粪可增加林中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生长,实现林养禽、禽育林的互利共生循环。

全县在森林中规模养殖鸡、鹅、鸭等家禽类66.69万羽,仅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新余市仙女湖畔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岩宏山庄在33.3hm2 的竹林、果园套养或放养萝蔓鸡、北京峪口鸡、五黑鸡等50万羽,每年创造的经济价值约7200 万元。

(2)林畜模式:在林中放养或圈养畜类。森林为畜类生存生长环境,增强肌体免疫力,减少药物使用量,生产出更加绿色、健康、环保的畜禽产品。畜类产生的大量粪便与叶草及落叶混合,两者快速分解,为森林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生长,不仅形成了生物产业链,还减少了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江西众鑫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林下养殖“岚森牌”野猪已经形成规模,特种野猪森林驯养场144.1 hm2,养殖野猪11000头,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与当地农民共同办起了“分宜县众鑫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发林下蔬菜、林下饲料生产,公司年出栏商品野猪2284头,果蔬产量82吨,年销售收入2086万元,年净利润444万元,解决农民工就业156人,通过合作社联结167户。

(3)林蜂模式: 利用林下生态条件及野生花卉和其它野生植物资源,各乡 ( 镇 ) 、村的蜂业养殖户和村民下在林下和林草结合部发展养蜂业,养殖中蜂和西蜂0.5万箱,生产出的蜂糖、花粉、蜂王桨等产品的年产值为75万元。

3.森林旅游观光业

分宜县因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有国家4A级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大岗山瀑布、大岗山竹海、大砻下省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中国洞都、防里千年古樟群、芳山苗木基地等原始植被丰厚,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含量高。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这些都是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的非常重要的资源。随着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升温,森林农家乐也不断发展和壮大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县钤山镇、分宜镇、风阳乡、湖泽镇、双林镇、洋江镇、洞村乡、操场乡等乡镇有各种农家乐50多家,其中90%是森林农家乐或生态农家乐。新余市仙女湖畔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被省评定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每年旅游纯收入128万元。

三、林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今后发展思路

1.制约因素

分宜县农民在长期积累的生存智慧和市场机制融合中,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分宜县目前林下经济总体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不高,不仅是因为缺乏整体规划指引,还存在诸多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因素。

(1)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小农思想就是为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其具体表现在小富即安、缺乏自律、宗派亲族、个体经营四个方面。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农民认为林下种养与普通种养区别不大,甚至还不如普通种养,林地只要种上树苗就能依赖自然条件生长,未来能实现低成本式收益,因而无须更多管理、投入,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林下经济的空间和潜力,没有“做大做强”的主动意识。

(2)林地流转困难重重。分宜县2005-2007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全县101.98万亩集体林中有83.21万亩集体山林以责任山或自留山的形式分到5.66万户林农经营,平均每户15亩左右,每户一般有2-3宗地,平均每宗地不到5亩,小的只有0.1-0.2亩,全县林业建设呈现出林权结构分散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的特征。由于林业的长周期性,要想持续、高效获得收益,必须整合林地资源,进行规模化集约经营。从理论上说,林改后产权明晰有利于加速林地流转,促进林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但是,实际上至少在短期内林农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山林就是财富理念的束缚以及林农对山林的依赖程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人为设置障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了林地流转。由于单个农户拥有林地面积较少,无法实現规模化经营,即使投资林下产业也无法实现规模效益,严重阻碍了林农投资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3)资金投入不足。当前,分宜县林下经济正处于规模提升阶段,政策性资金投入较少,普遍存在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县财政自给率低,扶持资金有限;养殖、种植户自有资金不足,在做大规模、延伸链条方面后劲不足;金融部门对林农贷款额度小、周期短、门槛高,阻碍了林下经济的发展速度。

(4)市场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和林业协会发展相对滞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一些市场前景好、产业化程度高的项目受资金和人才制约,无法落地实施,致使林下产业科技含量较低,产业链条短。种养户的市场信息不灵,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过程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者上门收购或市场零售,经营效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5)基础条件滞后。分宜尽管有区域广、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等发展林下经济优势,但由于林区道路狭窄,通电条件较差,建筑材料运输成本高,对发展林下经济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了林下经济的发展规模。

2.今后发展思路

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林下资源,科学发展林下经济,显得尤为重要。分宜县应紧紧抓住建设江西“生态文明示范省”建设这条主线,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循环经济的要求,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带动为引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 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逐步形成林下经济发展有基地、管理有经验、技术有支撑、销售有市场、政策有保障的格局,实现林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林下经济发展: (1)在地域上,南乡山区乡镇主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北乡丘陵区乡镇主要发展林间种植、养殖业。(2)在产品定位上,森林生态旅游以森林农家乐、生态农家乐、生态养生园、森林休闲山庄等形式发展,林间种植养殖围绕仙女湖旅游集散地提供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和产品。(3)在经营形式上,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的优势,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林下经济。计划到 2020年,建立林下经济产业化龙头企业 50 家、农民林间种养专业合作经济示范社 100 家,林间种养大户 1 万家,实现产值 10 亿元以上。

四、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1.科学规划,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针对分宜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森林资源,以“不砍树、能致富” 为宗旨,以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科学选择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和森林生态旅游模式,本着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游则游,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布局,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突出发展林药模式、林苗模式、林禽模式,重点发展林菌模式、林畜模式、林游模式、林蜂模式,全面发展林粮模式,实现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大胆探索,创新林下经济发展长效机制

从分宜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实践看,深化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应重点建立“五大机制”:

(1)建立政策引导机制,充分调动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林下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是林业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有效破解林业生产周期长与农民要求致富快的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是林农实现“不砍树、能致富” 的成功实践,建立政策引导机制十分必要。一要制定出台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工作意见等相关文件,并进一步细化政策引导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林下经济的发展。二要综合运用电视、广播、网络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种养技术等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要从产业发展、项目扶持等方面全方位提供政策支持,引导林下经济有序发展,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四要积极引导林下资源优势突出和基础相对较好的乡镇先行先试,培育发展部分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和示范大户,通过试点村、示范大户的种养技术、管理经验,来激发更多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进而形成将林下经济推广到全县发展的联动效应。

(2)建立林农合作机制,积极引导规模经营。林下经济发展首先要注重规模效益,只有规模上去了,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才有承担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一要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资产流转体系,实现林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组建专业的森林资源评估机构,科学评估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规范森林资源资产流转交易市场和森林资源资产流转行为,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在林业资源的有序流转中,要积极引导各种组织或个人组建形式多样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业经营组织,实现林业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在集体林区,要鼓励林农联合成立各种区域性林业合作组织,建立起以林农为主体,以自愿参与为原则,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管理规范的林业合作组织,采取统一经营、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从而弥补分户经营的不足,更好的帮助林农抵御林业生产的各种风险,扩大规模经营。二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现林业资源的联合经营。正确引导和鼓励林农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有机地将家庭承包经营与合作经营优势结合起来,把分散的林农有机地联全起来,将分散的林地集中起来,有效解决林改后山林小户所有与林业规模经营的矛盾,使林业从单一要素合理流动,实行联合经营。利用林农的森林资源优势和劳力优势,企业的资金优势和林木产品销纳能力、科技人员的技术优势、森林经营公司的专业力量,建立新型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企业(合作社)+基地+林农”、“科技人员+基地+林农”、企业(合作社)+基地+专业公司”等多种合作经营模式,实行相互组合、优势互补、合理搭配,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合作,形成整体合力,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林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保障林农权益,增加林农收入。政府部门要为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利用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各种优势,促进林业生产新技术在林区的推广和应用,为规模经营提供技术保障。

(3)建立林产工业发展机制,着力培植龙头企业。发达的林产工业,在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和提高林农效益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龙头作用。一要切实用好国家、省、市、县出台的优惠政策和发展林下经济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形式,引导鼓励种养户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二要选择部分种养大户作为林下基地或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扶持其上档次、上规模,催生扶强一批有丰富林下种养经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专业化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形成“企业带动、基地联动、农户齐动”的发展格局。三要实行“扶优限劣”政策,扶大扶强扶优龙头企业。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采取税费经济政策与必要的行政措施,严格准入门槛,促使现有加工企业通过重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取缔一批家庭作坊式企业,淘汰一批中小企业,扶持一批规模较大、设备先进、管理科学、效益高、实力强的大中型龙头企业,对内起领军作用,对外开拓国际市场,力争产品创特色、品牌上档次、企业上规模、产业增效益,从而提升整个林产工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林产工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与林农采取“订单林业”、“公司+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建立工业原料林基地,从而使企业有稳定的原料来源,并能帮助林农规避林业资源培育风险,有目的开展定向经营活动,保障双方权益。

(4)建立科技服务机制,切实转变部门职能。一要加强与国家和省市级农林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引进推广林下经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主动组织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进行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的质量认证。二要经常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定期深入林区现场指导,传授技术,推广普及林下种植、养殖技术知识,向农民推介市场前景好、产业化程度高的建设项目。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不断提升科技报务能力和水平。三要经常组织林业大村、大户外出学习先进地区兴林致富的好经验和好措施,县林业局可通过选派业务骨干到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间种植、养殖大户持职,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四要充分发挥县农函大、职中等师资优势,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绿色证书”等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对林下种养户的技术培训、经验交流,组织专家定期集中授课,着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林农,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水平。

(5)建立公共保障机制,强势推动林下经济发展。针对发展林下经济资金不足的问题,应采取“多渠道注水”的办法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政府扶助、信贷融资、农民自筹“三位一体”的资金投入模式。一要主动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抢抓当前国家出台林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林下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林下種养殖等方面的项目资金;二要政府设立林下经济发展基金,用于重点扶持林业大户、专业组织和龙头企业,培训林农,推广林业新技术,提升林业科技含量,鼓励新兴林业产业,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加快将林业的巨大资源转变为巨大财富;三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用于防治重大有害生物,加强森林防火,扶持护林管林,建设林区水、电、路、林道和“三防体系”等基础设施,鼓励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四要建立林下经济财政担保机制;五要加大政府对林业贷款的贴息,特别是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下养殖大户等林下经济发展重点企业,组织优先安排林业贴息贷款和林业工程项目;六要开展银林合作,积极探索金融机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林业大户以及森林农家乐业主发展的新举措,引导政策性银行增加对林下经济发展项目的中长期贷款,进一步完善林业投融资平台,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大力支持农业银行和农商银行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积极创新林业合作社或联户担保等担保方式,简化贷款手续,放宽贷款条件,通过贷款利率优惠、增加授信额度等方式支持林业合作社发展。七要成立风险基金,由省、市两级农业发展银行或其他政策性银行为贷款信用社提供担保,确保商业性金融不受损失;八要建立林下经济灾害政策性保险制度,将现有的森林灾害性保险延伸到林下经济。

3.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战略,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水平

标准化是市场竞争规则的体现,也是林下种养业的生命和出路。要按照林下种养的技术规程和标准组织生产,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要抓好龙头企业的标准化生产,依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千家万户按标准化组织生产。

五、结语

从分宜县林下经济发展过程来看,越是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农民的收入增加也就越快越多。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日益成为展示该地区形象化的绿色名片、吸引社会投资的重要筹码、赢得新一轮竞争的制胜法宝。林菌、林苗、林药、林牧等循环经济的加速发展,带来了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长短互补、协调发展的综合效应,极大地化解了森林资源的生态性、公益性与农民利用林地发展经济的矛盾,实现了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金海 ,史亚军主编. 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第1 版 2009. 4. 1.

[2]冯达,郑云玉,温亚利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 .江西农业科学,2010,38(9):10357-10359.

[3]周学军,马廷贵,唐建宁.宁夏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 .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05):15-16.

[4]李荣和 ,于景华主编.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新模式 [M] . 北京: 科技文献出版社,2010. 9. 1.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制约因素思路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