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基于美国道尔顿制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2018-02-26 01:31田爱丽
现代教育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班级作业

田爱丽

(华东师范大学 慕课中心,上海 200062)

引言

自20世纪初期以来,在西方课程教学发展史上,追求“儿童本位”、“活动本位”和“个别教学”的教育探索从未停止。这些教育探索在20世纪20、30年代对我国教学改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尤以“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的影响最大。尽管这些教学改革实践在当时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但并不能就此认为这些教育理念和制度一无是处。诚如瞿葆奎等[1]所言:“班级授课制依然是中小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决不能肯定它是唯一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前进,班级教学必将不断改革,个别教学的发展值得关注,需要认真研究。”与百年前所不同的是,当今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互联网已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沟通方式,“互联网+”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新业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并将成为未来教学的主要形式。本研究基于“互联网+”的社会背景,借助“道尔顿制”的相关经验,探讨当今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问题。提及“道尔顿制”,不少人以为它只是过去式,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目前,美国纽约的道尔顿学校(Dalton School)是美国精英教育的典范,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意志力等优秀品质。美国《时代》周刊盛赞该校为“哈佛熔炉”[2],不少学者撰文分析道尔顿制在当下的实践探索,形成了道尔顿制研究的第二次高潮[3]。

一 自主合作的道尔顿制原则及其实施形式

道尔顿制(The Dalton Plan)是由美国教育学者Parkhurst总结发明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由于该制度率先于1913年在美国马萨诸赛州道尔顿市的公立高中实施,故被称为道尔顿制,旨在改变班级授课制下因统一的教学节奏、统一的教学内容以及统一的学习方式所导致的忽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现状,主张学生在目标引导和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教师阶段性记录与反馈学业成就。道尔顿制的基本原则是自由与合作:所谓自由,是指“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行动”,其涵义等同于当前语境下的“自主”;所谓合作,则指“群体生活的互动”[4]。道尔顿制的主要实施形式如下:

1 基于目标引导自主学习

针对特定时间(通常是一个月)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教师和学生签订合同,也称“布置作业”。根据合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速度、方法和习惯来学习,直至达到要求。在这种安排下,Parkhurst[5]认为,学生对于结果的责任心发展的不仅仅是他潜在的智力,还会锤炼他的判断力和个性。所以,要想成功地实施道尔顿制,布置作业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随后,Parkhurst[6]还就“如何布置作业”这个问题提出了以下要求:①制定作业方案,作业必须是书面的而不是口头的;②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作业方案,最好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至少要有3种类型的作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③作业要尽可能细分,需要细化到每个周的安排;④要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提出有益建议;⑤作业布置要统筹安排各个学科,每个学科的教师不能只顾自己本学科的教学。

2 使用图表记录学业进展

记录并不断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重要因素。为此,Parkhurst[7]设计了3张图表供教师和学生管理学习进度:第一张图表提供给教师或导师,用以跟踪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第二张图表是提供给学生的作业图表,便于学生在上面记录自己每天的进步情况;第三张图表描述整个班级或整个年级以及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在完成一件一件任务的过程中稳步前进,并完成他的全部课程——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可能在一个学年里完成全部的18个月的课程,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会增加学习时间以赶上学习进度。

3 把教室改为学科实验室

和普通教室不同,道尔顿制根据课程安排建立专门的学科实验室。每个实验室由相应的课程专家或学科教师负责,实验室内陈列本学科的书籍(如教材和辅助阅读资料)、学科图表、实验器材、标本、模型、桌椅、黑板等。Parkhurst尤其强调,这些实验室是孩子们做实验的地方——他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地做自己的作业,而不是孩子们被做实验的地方;这样的实验室兼有自修室、图书室、教室、作业室的作用。每个实验室有1~2位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并考核学生学习的结果[8]。

从上可知,道尔顿制是20世纪20、30年代进步主义教育、新教育所做的一种尝试性探索,该制度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重视儿童差异,注重激发和发展儿童的兴趣。显然,不断“被告知”做什么、如何做的学生一开始肯定会不太习惯这种学习方式,但教师的任务就是消除学生的“依赖”习惯,确保学生适应自学与自主的要求——“不论哪个阶段的学生,很少有人知道应该如何学习,道尔顿制的主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9]

二 道尔顿制在我国实施的成败

20世纪20年代初,在知名教育学者舒新诚、廖世承等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上海的中国公学(今天的吴淞中学)、南京的东南大学附中(今天的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北京的艺文中学、长沙的楚怡学校等积极实施了道尔顿制。在当时,这些实验学校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也遇到了诸多困难。

1 道尔顿制在我国实施的成效与不足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实验学校取得的积极成效如下: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提升。不受课程表和时间的限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定学习任务和计划,按照自愿的方法完成。“因为以上诸种缘故,所以在试行‘道尔顿制’的很短时间内,我们竟得到了平时所得不着的两种效验:一是学生对于文艺这门功课给予了极大的注意,二是学生真正能够发展他们个人的自由研究精神。”[10]②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不受其他同学的牵制和影响。③合作能力得以培养。在实验室或活动室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讨论。在各学科具体实施道尔顿制的过程中,该制度也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如小学国语教学,“我们时常嫌儿童的读书能力薄弱,而不知他的原因,是接触文字的机会太少了。我们相信实行此制后,儿童读的书,一定大大增加;阅读能力,当然要进步的了。”[11]

与此同时,在实施道尔顿制的过程中,实验学校也遇到了如下问题:教学成效没有明显改善,并且出现了秩序紊乱,作业作假,所需的师资、经费、时间增多的现象[12]。东南大学附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控制与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就国文、英文、数学、地理、理科五科的学业成绩而言,道尔顿制班级并不比常规班好;而在其它学科的学业成绩中,道尔顿制班级甚至比授课制常规班还要差。到了20世纪30年代,道尔顿制退出了我国的历史舞台。

2 道尔顿制在我国实施失败的原因分析

深入剖析道尔顿制在我国实施失败的原因,对于今天更好地完善与实施该制度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来说,道尔顿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①和当时中国的社会需求存在一定脱节。舒新城指出,班级授课制之所以能够风行世界,其原因在于班级授课制适应了工业社会的需要,在于班级教学诸事划一、整齐高效;而道尔顿制的长处在于注重个别指导与个别学习,它能够将学习转化为学生主动为之的事情,这超越了当时中国的实际需求[13]。②过于重视实施形式而非核心理念。实验学校的管理团队和教师将较多精力放在落实该制度的组织实施形式上,而“应如何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加以剪裁添削,都没有来得及认真研究。”[14]③缺乏系统的管理支持。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转为以道尔顿制为主,不是局部的变革,而是系统的变革。“从前的教科书,是预备教员教的,所以述不求详,因为要留着教员讲演的余地。现在既然要使学生自己研究,教科书很少适用的了。无论哪一科,都非另编书籍不可。这是不得不望于教育界和出版界了。”[15]此外,道尔顿制在当时对于刚刚习惯班级授课制的教师而言也并非易事。对此,民国学者赵廷为表示:“进步的学校,斟酌情形去做道尔顿制实验,我固然很表同情;但是使一般训练不足的教师都盲目去仿行此种新教育法,实有莫大的危险。因为方法是不能自发动作的,所以我相信目前我国首要的教育问题,是师资的养成,绝不是新方法介绍。”[16]

3 辩证反思道尔顿制在我国实施的成败

深刻反思在我国当时历史情境下实施道尔顿制的来龙去脉,本研究认为,该制度对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对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有效补充;该制度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既和当时的社会发展条件有关,也和实验学校缺乏系统的管理支持、缺少实施过程中的总结反思有重要关系。具体来说,本研究认为应该辩证看待道尔顿制在我国实施的“失败”:当时的东南大学附中仅实验了一个学期,就以学业成绩作为衡量成败的标准,这种做法有其不合理性——对照班的师生已经熟悉班级授课制,故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障碍;而实验班的师生对道尔顿制的适应尚需要一段时间,并且在适应阶段还需处理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学校管理的其它方面也都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和支持物,并不利于道尔顿制在实验班的开展。此外,人的行为都存在一定惯性,仅仅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的实践实际上还处于道尔顿制“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就让实验班和对照班对比学业成绩,是不妥当的。况且,实验班的学生在道尔顿制实施过程中所养成的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对结果承担责任、时间预算、合作能力等重要品质难以量化,并且这些品质所带来的学习进步在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也并不能完全看出来。

如何将道尔顿制的优势与班级授课制的优势结合起来,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如果说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还不具备这样的需求和实施条件,那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已经有了这样的需求和实施保障。当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已经从20世纪初大规模受过教育的劳动者数量要求逐渐转化为让每位学生主动充分发展的质量要求,而这也正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追求。

三 整合优势,推进混合式教学

道尔顿制的核心要素是“学生的实践和探索,给予学生安排长期任务的时间,创造、设计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听教师照本宣科”[17],这与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追求有诸多一致之处。因而,在今天富技术的环境下,整合班级授课制与道尔顿制的优势,推进混合式教学,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养成,是推动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可行思路。

1 实施翻转课堂,有机整合二者优势

综合来看,集体学习的班级授课制和个性化学习的道尔顿制各有其优势,二者结合的方式之一便是翻转课堂:由师生一起制定学习指导单,明确特定时间内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先让学生在实验室内(或自定地点)根据教师指导和作业安排自主学习,有问题可以线上或线下请教老师和同学;学生自学的时间可以是一节课、一天,也可是三天或一个星期;在此基础上,师生于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集合在一起,针对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由教师重点讲解,随后或者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或者组织学生动手实验、一起完成复杂作业等。整合班级授课制和道尔顿制的优势,既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有助于在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2 借助学习管理平台,学习进度可以自适应提示

实施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要素是师生协商作业任务和定期记录学习进展,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特定的学习管理平台,均可使这两个要素更为高效、智能,更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基于特定的分析模型,学生的学习进展、师生的交流情况等可在学习平台上自动显示,及时提醒每位学生把握学习的进度、目标达成的情况,并明了进一步学习的任务和资源。根据这些数据,教师也可清楚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进展和每位学生遇到的问题。

3 线上线下结合,丰富学生学习资源

相较于百年前学科实验室图书资料不足的情形,今天无论是线下的纸质阅读材料,还是线上的电子资源、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资源或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资源等,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4 基于平台自学,增强实践活动体验

学生于课前通过学习平台自主学习,来到集中的课堂内,师生的讨论更深入,学生的实验操作时间更长、调研机会更多,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得更好、学习主动性更强。而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好学生开展面对面的实验和调研,正是当今学校教学管理转型的任务之一。

综上所述,班级授课制和道尔顿制各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其不足之处。现代便利的信息技术拓展了学习的时空,打破了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学习规定内容的束缚,丰富的线上线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选择提供了保障,智能诊断与评价系统为精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及时反馈和个性化指导提供了支持,这些都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保障。整合班级授课制和道尔顿制两者的优势,让学生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促进其高层次思维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则是当今课程教学改革的应有之策。

[1][8][12][14][16]瞿葆奎,丁证霖.道尔顿制在中国[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5,(2):77-90.

[2][4][5][6][7][9][17](美)海伦·帕克赫斯特著.陈金芳,赵钰琳译.道尔顿教育计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9-41、16、24-27、38、30-31、39-41、185.

[3][13]王保星.美国话语与中国语境:道尔顿制中国化命运的一项诠释[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0-135.

[10]郑国民.道尔顿制教育在中国实验的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8-55.

[11]潘履亏.道尔顿制试行的经过[M].南京: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校出版部,1924:75.

[15]沈仲九.国文科试行道尔顿制的说明[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54.

猜你喜欢
互联网+班级作业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作业
班级被扣分后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