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与德育教育渗透探究

2018-02-26 23: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政治课德育政治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永兴中学校 四川攀枝花 617101)

党在“十八大”上提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除关注书本知识落实成效基础上,还尤为侧重培育学生德育素养,为此教师期许通过教育创新,为德育教育输出提供路径,达到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综合水平的目的。然而,在初中政治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政治教师却存在教师沿用传统教育方法,不注重教育创新等问题,阻滞德育教育有效渗透,无法培育学生德育素养。基于此,为使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思考初中政治课与德育教育渗透良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学生德育素养着手在初中政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阶段,德育素养相对较为薄弱,在政治思想及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上存在差异,为此教师需在以人为本教学思想加持下,时刻关注学生初中政治学习情况,探寻学生德育教育着力点,继而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初中政治课堂中,使学生能在学习政治知识同时,提升其德育素养,凸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践价值。

例如,教师在进行《历史的足迹》教学时,可启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使其自主学习成效得以提升,并能在本章节教学内容中受到德育教育熏陶,感受德育思想浸润,教师需以提问形式制定学习任务,如“通过自主理解陈述中华民族发展史”、“对中华文明的认知”、“怎样诠释中华民族精神”等,其中需囊括开放式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总结、联想创新等核心素养,其中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引下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感受中华文明,体悟民族精神的过程,继而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历史、热爱祖国意识,落实德育教育渗透目标[1]。

二、从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在初中政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良师益友,为扭转政治课堂枯燥乏味、呆板无趣固有印象,初中政治教师需从学生学习兴趣着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学实践,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助力学生找到政治学习乐趣,并在“乐趣”指引下明确政治学习方向,以“兴趣”为纽带,将“教”与“学”关联在一起,为教师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进行《历史的昭示》教学时,为借助书本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树立保护国家为国家繁荣富强奋斗的意识,落实德育教育渗透目标,教师可鼓励学生依据自身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创设“政治教育小剧场”,通过表演诠释中华民族精神,明晰本章节教育内涵,有些学生通过改编影视剧《亮剑》、《建军大业》、《战长沙》等,从抗日战争中诠释民族精神,面对国家存亡之际,共产党人舍己为人、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精神,印刻在学生每个眼神、动作及台词中,继而将爱国敬党的种子深植学生内心,达到借助政治课程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通过“政治教育小剧场”教师能掌握学生德育素养培育实况,以此为由丰富政治教学方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引导其自主学习,探索政治学习乐趣,为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奠定基础。

三、从学生生活实践着手在初中政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生活是道德的“发酵器”,其将以最为真实的姿态充斥在人们的身边,为此教师需秉持生活化教学理念,从学生生活实践中汲取政治教育素材,并将其视为德育教育渗透载体,使学生明晰政治与道德就在人们的身边,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此为由深度发掘政治内涵,从生活中攫取德育素养培育养料,助力学生自我成长,在生活实践中有所收获[2]。

例如,教师在进行《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教学时,需秉持以小见大教学原则,从学生生活经验中搜集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引导其树立忧患意识,在落实政治教学目标同时,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待陈述教学案例前,教师借助信息化教学法,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春晚小品《扶不扶》的片段,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能唤起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对本章节教学内容产生期待,随后教师需将该小品片段引申到学生现实生活中,询问其是否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该情形,如果老人摔打在你的身旁,你会如何处理,通过设问调动学生政治思维,引导其积极参与到政治教学进程中,大多数学生会在第一时间扶起老人,不管他到底是不是故意的,都应该帮助弱势群体,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不会扶老人,怕老人会“赖上”自己。待学生针对相关案例自主探究结束后,教师不应急于针对学生探究内容下定论,应引导学生带着探究余热,自主学习本章节政治知识,通过学习学生明晰青少年应承担的责任,需集成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反观“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个社会现象,学生均异口同声说道“扶”,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做一名敢于担当的青少年,承担社会责任,不代表需要牺牲自己的权益,避免学生心中滋生“英雄主义”,引导学生用科学路径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继而在渗透德育教育同时,提高政治教育质量。

四、从教学方法创变着手在初中政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创设高效课堂,落实教学目标的基础,为此初中政治教师需不断创变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进程中积累育人经验,旨在不断优化教学体系,提高当前政治教学质量,为渗透德育教育拓展教学路径,引导教师立足新课改背景,凸显教学是方法创变价值。

例如,教师在进行《财富中的法与德》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秉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以4—6人为基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通过独立学习、协作探究,整合政治学习成果,分析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习小组将无法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如“什么是税收?”、“为什么施行税收政策?”等,使学生能在教师针对性讲解下,攻克政治学习难关,弥补自主学习缺失,优化其政治学习体系,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意识,助力学生在未来受道德与法律引导获取更多财富,落实德育教育渗透目标[3]。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先进育人方略将得以丰富,为此初中政治教师需积极学习并创新实践教学方略,为探索全新优效德育教育渗透路径奠定基础,达到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政治课德育政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政治攀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