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阅读教学的智慧之路

2018-02-26 18:12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朱巧彬
学苑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百草园智慧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 朱巧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论述突出文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的重要价值,初中语文教师要将文本细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路径,引领学生钻研文本,潜入文本,在情感体验中与文本、作者交流和对话,在理性与感性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获得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一、文本细读价值意蕴

文本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文本细读则是发挥教材载体效应,是帮助学生搭建阅读学习支架的必然路径。

1.发挥教材最大效应。

目前不少教师缺乏正确的教材观,忽视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一味地求拓展,谋延伸,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低效性,以及教学功能弱化。文本细读,将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徜徉、漫溯,深入文本,细细品读,品读细处,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从而发挥教材资源的最大效应。

2.帮助学生搭建支架。

文本细读以教材为载体,教师通过挖掘文本细读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从而在文本细读过程中获得真切体验,并促使学生进行学习迁移。可见,学生从文本习得阅读方法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搭建支架的过程,学生在文本细读过程中自主阅读学习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二、文本细读智慧实践

1.斟字酌句,细读文本语言智慧。

文学艺术究其根本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作者传情达意的载体,离开了语言,就失去了阅读的凭借。文本细读需要教师着眼于细处,从字词句入手,潜心涵咏,斟字酌句,透过字词句符号,倾听字词句背后丰富的内涵。通过斟字,体会字词的言简义丰,遣词的独特构思等;通过酌句,抓住关键句,如中心句、突显中心的抒情议论句等,以智慧细读开启文本之门。

如朱自清的名篇《春》一文,在字词运用上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叠字。全篇共用叠字17处,如用“嫩嫩的”写小草的质感,用“绿绿的”写小草的颜色,用拟声词“嗡嗡”表现成千成百的蜜蜂飞舞的景象。通过文本细读,学生能够领会到叠字运用的独特艺术,既能够放慢句子节奏,造成舒缓亲切的语气,也可以使书面语尽量向口语靠拢,使书面语更平易、自然、顺畅;尤为重要的是叠字运用,可以更准确地描绘形象,产生独特的韵味,如“舒活舒活”“抖擞抖擞”,让人感受到一种运动力感。

《春》的主题思想的把握,如果我们能够智慧地抓住文末“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三组比喻句,我们就抓住了关键,在感受春天“新”“美”“力”的特点中萌发抓住春天大好时光、追求美好未来的积极情感,文本主题在酌句中水到渠成地浮出文面。

2.矛盾交错,细读文本巧设之意。

文学作品中,我们会发现文本中存在一些矛盾,细细品读,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矛盾并不是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失误,也不是认识上的错误,而是作者故意设置矛盾,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费解,进而引发学生阅读困惑,使学生在矛盾的激发下,深入文本,触摸作者的巧设之意,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

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文章第一段,有这样一段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似乎存在这样两处矛盾之处:一是“似乎”与“确凿”自相矛盾,既然是“似乎”,为什么又说是“确凿”;二是只有一些野草,本该是无趣之园,作者为什么又说是“我的乐园”。

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文本之矛盾,引导学生进行细读,就不难理解这些矛盾:“确凿只有”是从大人的眼光来看,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这是从儿童的眼光来看。这就奠定了文本“回忆性散文”的属性,从儿童的视野进入文本,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情形,自然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在借助矛盾细读文本过程中,学生的儿童生活积累被调动,自然能够感受到文本充盈的浓浓的童真童趣,强化学生对文本思想主题领悟。

3.话语碰撞,细读文本匠心独运。

没有比较,就不会获得细致的感悟,也难以感受到文本的独特匠心。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对比”进行细读。对比的本质是多元话语的碰撞,通过比较,让特点更加明显,作者的情感、态度更加明确。

仍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两相比照的结构,将“三味书屋”与“百草园”的生活比照来写,我们可以抓住文本结构特点,推动学生之间多元话语碰撞:“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连接的?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解:观点一: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观点二: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观点三: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这一设计,基于文本细读,使语文阅读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有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思维,有助于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发展,也使文本的内涵变得丰富起来,阅读智慧熠熠闪光。

4.场景还原、细读文本意蕴之美。

含蓄与奔放都是一种美,它们共同演绎了语文丰富的意蕴,赋予语文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将自己打造为一名智慧的引领者,引领学生沁入文本,将作者潜藏的场景进行还原,在还原场景的过程中彰显语言的魅力,使学生在细读场景中感受文本丰富的意蕴,以及文本独特的审美价值。

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当一家人走在初春的田野上,有这样一段:“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儿童童真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人三步的温馨,然而细细品读,似乎还缺点什么?这就是场景的还原,于是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结合绘画将此时一家人田野散步的画面用画笔再现出来,并借助角色扮演,再现文本展现的散步场景。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既打通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美术与语文融合起来,借助绘画语言还原场景;角色扮演除了再现那时、那景、那人,还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从而感受到文本潜藏的丰富的意蕴之美,让人心驰神往。

文本细读不仅是对文本的深入,更是学生亲历阅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一次生命体验的过程。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生命的摆渡人,既要把握文本的宏观内容,又要着眼于细微处,引领学生与教材,与作者、文本进行充分对话,让文本细读,开启学生阅读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刘军.文本细读“:文学场”建构的基石 [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5.

[2]朱红.浅谈语文阅读中的文本细读——以《背影》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0.

[3]黄沼锋.立足于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3.11.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百草园智慧
百草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三味书屋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