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如何遨游蓝天“不添堵”

2018-02-26 01:44
发明与创新 2018年33期
关键词:黑飞

伴随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种小而强的“精灵”横空出世,红遍全球,时至今日更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它就是无人机。于众人的喝彩中,无人机一路高歌猛进,在物流、植保、消防、测绘、航拍等多个领域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无人机的频繁出现不只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也引起了市场、资本的注意。随着市场资本的不断入局,无人机市场规模扩张速度正不断加快。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我国民用无人机产品销售和服务总体市场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465亿元,2025年将达750亿元。

不过,在无人机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逐渐显现。干扰飞行、偷拍隐私等“黑飞”行为带来的安全隐患,就犹如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挥之不去。无疑,无人机“黑飞”造成的一系列令人头痛的问题,正亟待遏制与解决。

无人机已在多领域应用

随着行业应用的加速推广、消费领域的需求爆发以及新应用领域的拓展,无人机的行业应用将呈现几何级增长。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金伟介绍,就具体行业而言,当前无人机在农业、物流快递、电力巡线、抢险救灾等方面应用广泛。

5月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兴镇松柏村的一片稻田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轻巧如燕,在空中来回穿梭,机身上的药液在距稻田2米左右处均匀地喷洒而下,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10多亩稻田的植保作业。在农业自动化与数字化大趋势下,无人机可搭载高浓度的农药或者各类试剂,对农田、果树及其他种类作物进行喷洒。

无人机在物流快递领域也开始推广应用。3月27日,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江西丰羽顺途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颁发的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证,成为国内第一个经民航管理部门批准运行的物流无人机运营企业。这也意味着,中国无人机物流配送正式进入合法运营阶段。

对此,金伟指出,在物流快递领域,无人机可以实现从支点、站点再到个人的物流传输,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运输时间短,快速直达。“用无人机来运输快递,原本需半天才能送到的快递现在可能一二十分钟就能到,效率很高。”

除了在农业、物流快递领域的应用之外,无人机在电力巡线方面的应用也值得关注。

看到过供电人员工作画面的人都会清楚这份工作的艰苦,不管是冰天雪地还是骄阳似火,他们都要坚守一线完成巡检工作,有些地形环境相当恶劣,为了检查故障还要爬上高压铁塔进行高空作业,容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而无人机的使用,犹如为巡线工人安上了一双会飞的“眼睛”。

与过去翻山越岭、人工攀爬杆塔的检查方式不同,无人机可以轻松到达距离地面100多米高的铁塔上方,利用高清相机实行全方位、多角度实时观测和高清拍摄,实现点对点的故障巡查,并对线路中有可能存在的隐性或潜在缺陷进行定点排查,及时掌握特高压输电线路设备的运行状态。

“多场景多频次的无人机应用,已经改变了国内电力行业。目前,输电线路巡检工作正从人工巡检、无人机协同巡检转变为无人机智能巡检。”国内某无人机制造企业负责人称,“现在的无人机已经具备了环境感知、远程控制、自主学习等功能,实现了4G联网,可以实现超视距飞行和远距离数据传输。”

▲植保无人机为玉米田施肥(图/东方IC)

市场增长背后的烦恼

无人机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黑飞”、扰航等“罪状”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2018年2月,某技术有限公司员工唐某等4人操纵无人机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范各庄上空约1000米高度,对矿区进行航空测绘。由于该航拍行为未向中部战区申请飞行空域、飞行计划,在航拍过程中被解放军空军雷达检测发现为不明空情,中部战区组织战区空军、河北省军区各级指挥机构和相关部队千余人,出动多部战斗机、雷达、车辆参与处置,并导致民航多架次航班被迫修改航线。

实际上,无人机“黑飞”事件屡见不鲜。2017年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重庆等地机场频繁遭遇了较为严重的无人机扰航事件。当年的4月17日、18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均出现无人机扰航情况,造成34个航班备降、40多个航班延误。

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通用航空处处长赖文强表示,我国无人机扰航事件从2015年开始出现,并呈现出日渐严重的趋势。据统计,2017年4、5月间,成都双流机场连续发生10起这类事件,不仅如此,该机场也多次遭到无人机扰航。仅5月12日,重庆江北机场就有140余个航班被迫延误、40余个航班备降,上万名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另外,据德国航空交通管制中心公布的信息,2018年该国无人机扰航事件数量大幅超过往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德国各大机场共发生无人机干扰航班事件100多起。此外,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也都出现过无人机扰航情况。

“机场一旦发现无人机等航空器靠近飞机,会紧急采取措施,在确保安全后,航班才能恢复正常起降。”海口美兰机场相关负责人指出,未经审批的无人机飞行活动对民航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相关无线遥控、导航系统可能对正常运行的航空器构成电磁干扰,并且还会导致机场空管运行方式被迫转变、跑道关闭。

事实上,除了造成航班延误,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也可能直接威胁公共安全。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重量为10千克的无人机与时速900千米的飞机相撞,其能量不亚于一颗小口径炮弹,无人机会直接洞穿机体,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违法违规使用无人机给社会造成的困扰远不止于此。“一些较为专业的无人机在技术上能从高空清晰拍摄小到汽车牌照的物体,因此可轻松获取很多私人画面,更不用说从一两百米的距离内拍清人脸了。”宁夏银川市一位持证无人机驾驶员说。

▲成都警方启动机场周边重点区域管控,设置了无人机监测点位(图/华西都市报)

全面规范任重道远

无人机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壮大需要呵护,但发展不能不顾安全等发展底线,放任其“野蛮生长”。“黑飞”乱象暴露出我国在无人机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从客观方面来说,国家监管规范模糊、飞行申报流程繁琐、无人机隐蔽性强、调查取证难等都为无人机“黑飞”提供了条件。从主观方面来说,无人机购买门槛低,而从事无人机操控的人当中有很多都未经过专业培训,无疑严重威胁了空域安全。

操作者大多“自学成才”

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以“无人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价位从数百元到数十万元不等的无人机产品多达100页,包含市面上常见的各种品牌、型号的无人机。有媒体记者在一款“四轴高清航拍无人机”的页面上看到,该产品月成交量达2911笔。尝试下单购买后发现,购买无人机和购买衣服一样简单。

于无人机市场而言,其使用门槛和价格的日益降低,使得相当一部分“菜鸟”也可轻松购买一台无人机,即使他们对飞行安全一无所知。对此,河北省航空产业协会无人机委员会秘书长戴金陵指出,无人机“黑飞”事件的频繁发生,与无人机操作者缺少系统的培训密切相关。其实,2013年颁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早已对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提出要求。

有3年无人机“飞龄”的韩冰也是无证的“黑飞户”。韩冰表示,一开始他也想考个无人机飞行执照,可了解后发现,中国AOPA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UTC认证、ASFC航模驾照……各种无人机“驾照”令人眼花缭乱。而且大都价格不菲,有的一个证考下来要花费一两万元,比他买的无人机还要贵,于是就放弃了。

对此,中国民用航空西北地区空中交通空管局高级工程师张璐认为,目前很多无人机操作者抱着一种玩航模的心态操控无人机,这非常不合适,也很危险,会给飞行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

▲无人机操作人员也必须依法取得与飞行活动相对应的驾驶员资质。图为中国AOPA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考试现场(图/中国网)

飞行申请手续繁琐

天津的飞手韩杰不光有驾照,还有教练证。他对于飞行计划申报步骤十分熟悉。“全国各省市都明确划分了无人机的禁飞区域。”他介绍,飞行前须申报飞行计划,提交航空适航资质、人员执照、任务委托书、任务申请书等材料,涉及部门较多。

近些年,没有经过批准的“黑飞”现象时有发生。深圳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深圳,飞行申请由中国民用航空深圳空中交通管理站受理审批,公安部门仅为备案,一经中国民航审批同意,除有治安风险外,一般不予干涉。但2017年全年,除特殊时期外,经过正常申请并备案的无人机飞行活动不到5宗。

“向我们备案的各类活动中,申请人都是企业、社会组织等,尚无个人备案。由于个人申请者难以达到准许条件,往往会选择‘黑飞’,给禁飞区带来很大风险。”该负责人如此表示。

业内人士介绍,飞行申请落实难,主要是由于审批需要书面报送,且内容较为繁琐。

监管难度较大

无人机通常由非金属材料制作,目标小,低空慢速飞行,导致传统雷达无法有效探测,且监管涉及多个环节与部门,存在管控难、防范难、取证难、处置难等问题。昆明长水机场相关负责人坦言,无人机活动隐蔽性大、进退快速、追查取证困难。

从目前来看,法律对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的处罚力度偏弱。对于“黑飞”的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中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在低空飞行无人机、动力伞、三角翼等通用航空器、航空运动器材,或者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等升空物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对此,云南飞虎驼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俊坤提到,具体罚则的缺失增加了无人机管理的难度。“比如在某个禁飞区飞无人机,执法人员可以劝阻,有的执法部门还会没收无人机,但真要细究起来,‘没收’行为并没有法律依据。”

而对于有后台监管技术的来说,一些技术也很容易被破解。深圳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说,据初步统计,深圳有无人机整机生产企业34家、无人机零配件生产企业23家、无人机销售企业103家,无人机购买较为容易。但是,其中支持后台监管技术的仅有38%,如果算上自组机器,比例会更少,这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

需要法律与技术双重护航

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无人机市场前景可期,但是就目前而言,解决无人机“黑飞”引发的一系列挑战刻不容缓。无人机行业的发展需要法律和技术的双重护航,只有这样才能堵上管理漏洞,促进行业和应用市场的发展壮大。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无人机在全球引发热潮,如何管好这一“新玩意”是个世界性难题,而通过立法,框定无人机的“天空”是各国共通之处。

目前,我国已陆续发布了各项无人机管理规定,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等持续推进,而今年1月26日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更是细化了政府对于无人机的管理。

北京盈科(昆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杨飞剑认为,目前,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对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慢小”飞行器的规定偏向于原则性、指导性、临时性,不能对“低慢小”飞行器特别是无人机的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市场准入、适航审批、安全运行、监督管理等相关的环节作出切实有效的指导、规范和约束。

杨飞剑指出,立法部门该立足于“低慢小”飞行器的特点,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求和民航、空管、公安、无线电管理等部门的工作需要,从生产、适航、注册、审批、飞行、监管、处罚等方面全方位前瞻性立法,明确相关参与人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并同步出台与法律配套的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和行业规章。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将“低慢小”飞行器管理真正纳入国家法律体系。无人机操作者也必须依法取得与飞行活动相对应的驾驶员资质。

“应对无人机界定、主管部门、空域申请主体、隔离空域的范围等加以明确,确保无人机的研制生产、销售使用运行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明确公安、工商、质监、民航、军队等部门对无人机监管的职责分工,严密生产、销售、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管。”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高明分局副局长梁志毅指出,当前应明确各有关单位管理工作机制及职责任务。

此外,各级政府应在军事重地、机场净空保护区域等关乎国家安全的区域及周边划定禁飞区,明确重大会议、重要活动、重要节庆期间的限飞区域。

用技术管控非法飞行活动

加强法律监管是一方面,重视科技手段的应用也十分重要。为了全面遏制无人机扰航等事件的发生,必须强化及时发现和现场处置的能力,这也对反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眼下,随着无人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全球范围内针对无人机安全监管的技术手段愈发丰富。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应加强高科技的应用,深入发展无人机数字身份识别、云联网、电子围栏、通信导航、自动监视、反制等系统技术和模块,提高技术可靠性灵敏度水平,有效降低技术成本,从源头控制无人机非法飞行活动,并提升即时处置能力。

▲在物流快递领域,无人机可以实现从支点、站点再到个人的物流传输(图/东方IC)

在生产端,电子围栏技术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愈发受到关注。京航创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荣华指出,目前正规无人机生产企业都会在产品中内置“电子围栏”,当无人机闯入机场净空区等“禁飞区”时,GPS(全球定位系统)会锁死无人机,使其无法起飞。

此外,积极建设和完善无人机云平台也可形成强力的低空防御体系。以AOPA推动的“云管控”系统为例,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无人机的隐患,所有接入该系统的无人机在飞行时,飞行轨迹、高度、速度等信息都实时回传给空管部门,且这些飞行数据会保留3个月以上。

如果真的遇上不接受监视且“使坏”的无人机怎么办?强制性技术手段也不少。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通用飞行标准处处长陈广承介绍,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反无人机设备,比如用激光和无线电波“炮打”无人机,今后可以在城市重点区域安装这种设备。

“如果这些手段都到位了,相信当你看见城市上空有无人机在穿梭时也不会担心。可能你打开手机地图导航,不仅能看见道路桥梁,还能看到你周围有多少无人机在飞行。”陈广承如是说。(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黑飞
管住“黑飞”
防无人机“黑飞”,多国出新规
无人机反“黑飞”之道
“黑飞”惹祸,监管何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