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楼主的剑侠精神

2018-02-26 17:20乔成龙
文学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摘要:还珠楼主的剑侠精神有其自身的文化渊源,一方面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来自于西方现代文化,还珠楼主将两者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超越的融合了儒释道一体并且具有现代意义的生命观,这种观念就是剑侠精神。还珠的剑侠精神虽然受到动乱时事影响发展不够成熟,仍为后世武侠小说作者提供了新的价值观念,对侠文化的发展意义深远。

关键词:《蜀山剑侠传》 还珠楼主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 剑侠精神

从事还珠楼主研究的学者甚少,相关著述极少,不足金庸武侠研究的百分之一,[1]这与还珠楼主作品的成就和影响力是严重不匹配的。本文希望从文化的角度阐释还珠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一.儒释道一体的剑侠精神

最早对还珠楼主及其小说进行系统评论的徐国桢是如此看待还珠楼主笔下的剑侠的:“还珠楼主所创造的小说人物,在行为上可说如下:本来是李耳庄周一般的襟怀,可生就了释迦牟尼的两只眼睛,却是替孔丘孟轲去应世办事,于是儒释道混成一体了。”[2]这一观点被大多数论者所赞同,也有少数声音认为道家或者佛家思想占据主导,但是尚无否定的声音。

《蜀山》系列在文体上最大的创新就是将传统的武侠小说和神魔小说进行了融合,开创了全新的“武侠+神魔”的文体模式,这类模式在当下的网络文学仙侠小说创作中十分常见。在还珠楼主的作品里,还没有仙侠一说,剑侠是核心人物,故事的主线就是讲述剑侠如何得道成仙,而成仙的关键就是剑侠的精神观念,也就是说剑侠精神就是作者最为推崇的核心价值观念,只有坚持并不断提升这种精神方可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求得人生的圆满。

这种精神具体体现在小说中剑侠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之中,正统的峨眉派剑侠最高的追求是得道成仙,他们的修行,内在的功夫是凝炼元神,需隐逸山野,求万法自然,这正是道家出世思想的体现;然而这种隐逸不代表他们不积极参与现世生活,他们同时还心系苍生,他们修行的外在表现就是要惩恶扬善,对于邪恶妖人绝不姑息,这则是孔孟思想的体现;剑侠们慈悲为怀,看众生平等,皆有超越的可能,看妖人也有改正的可能,哪怕因果报应,自己要为此多修行几百年,这体现了佛家的平等观念和因果报应天道轮回思想。唯有做到以上种种,才能修得正道获得飞升,正说明剑侠精神中儒释道的元素是不可分割的,本就是一体的。

这种儒释道一体的剑侠精神正是还珠楼主独特而深远的生命超越观的体现,还珠楼主和其他武侠作家一样,着重于人的生命境界的探寻,而不是要进行某种封建式的观念说教。[3]剑侠最高的追求就是得道成仙,这也就是他们生命的最高意义,他们对待生命的观念也就是还珠楼主的生命观。剑侠为了实现人生最大价值,在生命的使用上,既要远离世俗,在高山上修行;又要维护世间公平正义,斩妖除魔保世间太平。这样矛盾的生活根源于因果报应和轮回观念,凡事皆有因果,万物皆有轮回,想要得道成仙,必须积善行德。还珠楼主通过剑侠精神传递了他的生命观念,这种儒释道一体的观念和传统武侠小说单调的“为江山”、“为江湖”生命观相比有明显提升,这种具有现代性的观念也是传统文化的一次进步,对后世创作影响深远,在这个层面上来说,还珠楼主俨然已经不仅是一个优秀的通俗小说作家,更是一个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家。

二.还珠楼主思想的文化源流

还珠楼主原名李寿民,出身于书香门第,明清两代祖上共有11位进士。他自小兼习文武,聪颖过人,曾获得“神童”称誉。他也曾多次登临名山青城、峨眉,和僧人、道士一起生活,求佛问道,习练功法。

还珠楼主的家学,从内容上看,蒙学打基础,然后经史子集、古文诗赋、医卜地理之类,并没有特别之处。李氏家学传统中,真正最有特色的,却是“他家

所难得”的“家传之捷诀”。如八世祖崐崃公李士震,就总结出间架、脉理、意致、局阵、料当等“行文五则”,[4]此类捷诀给还珠楼主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珠所学极为丰富加之自小便聪明过人,《蜀山》中那些瑰丽奇绝的想象和深奥的哲学观念皆得益于此。

还珠楼主的文学修养也是极为深厚的,他的文笔极为华丽,特别长于写景。他的小说回目也极尽典雅工丽之能事,在武侠小说界可谓首屈一指。如全书第一回回目为:

月夜棹孤舟,巫峡猿啼登栈道;

天涯逢知己,移家结伴隐名山。

回目对仗工整,并且选取了月夜、孤舟、巫峡、猿啼、栈道等富有蜀山特色的意象,耐人寻味。这样强的语言功底足见他年少时期的积累。而能够将神魔与武侠小说相结合,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多种传统神魔和武侠小说的叙事技巧。还珠楼主为人称道的想象,还有不少上古神话因素,想必《山海经》等神话典籍也给还珠楼主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李寿民父亲病逝,家道中落,他不得不远赴天津闯荡讨生活。虽然他一直惦念着家乡,并且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寿民”,取“长寿县中一小民”之意,乡情至深,但是天津的生活给李寿民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军政府任职、担任银行家的家庭教师,李寿民接触了很多新文化、新思想,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很大转变,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在他身上实现了融合。现代思想在他身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的传奇婚姻,他不顾“辈分差异”和“师生恋”这两大传统文化所不容的因素,拒绝金钱的诱惑,不畏暴力和权势的威胁,坚持与银行家的二小姐结婚。这样反传统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是时代给予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時代,想要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实现生命的圆满,需要与时俱进,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这样的追求不仅体现在他的现实生活,同样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李寿民广博的学识让他在儒释道三家之间可以自由行走并且可以将不同的观念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而具有超越性的观念,古代文学的深厚积累和家学的作文技法让他的写作得心应手,个人丰富的经历让他接触到了现代文化并深受影响,结合了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让他的作品更具有现代性的超越。endprint

三.剑侠精神的超越性探索

武侠小说最重要的就是世界观的塑造,还珠楼主的剑侠精神开创性地将儒释道三家精神融为一体,打造出一个超越传统武侠小说的世界观,意义极为深远。后世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古龙、梁羽生或多或少都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而当代更能承接还珠小说源流的仙侠小说,更是普遍因袭了还珠儒释道一体的价值观,最为畅销的作品《诛仙》、《花千骨》、《仙剑奇侠传》等都是这样的世界观。

《蜀山》系列也吸取了传统文学作品里的精华,叙事技巧、结构多取自志怪小说,语言也习得古典的华美,还珠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主要在于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引入了西方的成长叙事模式,将故事主线定为凡人修仙,通过剑侠的成长故事来表现剑侠精神,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文白结合的语言,更加贴近普通市民读者,并且丝毫不失古典韵味。

侠客形象之得以形成和发展,与讀者大众的心理需求大有关系。[5]因为人们往往通过阅读武侠小说得到了自由自在的审美体验,想象出来的神化描写,使侠客有了超人的力量。小说家也必须努力使侠客的形象举止符合当时人们的需要,也就是人们对侠客的共同“期待视野”。这种期待视野一方面有助于还珠的创作,儒释道一体的结合满足了当时社会各方面观念混乱的需要,传统精神也被注入了现代因子更具有现代性,另一方面对于期待视野的屈服,也削弱了剑侠精神的表现,为了迎合世俗文化,作家降低了作品的格调,书中不乏血腥的暴力描写和淫乱的黄色描写,这些描写都非常细致且出格,极大满足了部分读者猎奇心理的需要,然对于整部作品的思想价值来说毫无意义,反而有损于剑侠精神的展现。

当时新兴的商业文化对于还珠楼主的创作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还珠楼主借着报刊业发展的东风成为了一名作家。然作为一名报章小说家,以稿费为生,创作的压力也是极为巨大的,加上后期染上鸦片,花费日益增多,每天都要交稿,难免有灵感匮乏需要生编硬凑的时候,所以还珠的作品显得过于冗杂重复,还珠很多时候还同时兼写多部小说,多的时候每天要创作两万字,花在构思上的心思就少了许多,小说整体性和连贯性也大大下降,对于剑侠精神的表现也有所削弱。身处乱世,政治文化本就处于高压状态,身无长技只能卖文为生的的通俗小说家还珠不敢正面对抗当局,又因不与日本人合作被投狱,为避难不得已迁居上海,加之遭遇全国性的严重通货膨胀,对于以稿费为生的他来说,必须创作得更快更远离时事才能维持生计,而迎合大众读者是最简单最快捷的生财之道,所以还珠后期的创作质量逐步下滑,剑侠精神也逐步消弭在这些劣作之中,没有进一步地提升高度,这实在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商业文化既成就了还珠楼主,也最终毁掉了还珠楼主。

参考文献

[1]韩云波.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还珠楼主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1-2

[2]徐国桢.还珠楼主论[M].上海:正气书局,1949.

[3]孔庆东,蒋炯毅.论《蜀山剑侠传》的超越生命观[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2):73

[4]李永明.还珠楼主家世考述[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18-33

[5]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作者介绍:乔成龙,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