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8-02-26 01:25赵晓雨刘雪巍邵琰
新一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赵晓雨 刘雪巍 邵琰

摘 要:通识教育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高尚情操的培养为根本之义,是高职院校基础基础的重要方面。而公共艺术课程正是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部分。构建符合公共艺术课程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是推进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关键。文章从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评价与管理等方面论述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通识教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又称“通才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同,不能直接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提供充分的准备,但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近年来,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改革持续进行,构建符合育人要求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配套教材、课程评价与管理等各个方面。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识教育更侧重各学科的融合,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视阈下,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目标需要以美育为核心,特别注重学生感知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树立较为科学的审美观念,并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包括课程的具体设置、课程的开设学期、课程的教学侧重点、课程的考核与评价等。

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高职院校艺术类课程并未制定较为统一的教学大纲,不同高职院校往往参考普通综合类高校的课程标准。然而,高职院校与综合类高校不同,高职院校更侧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既不同于义务教育体系中的艺术教育,又和综合类院校艺术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面对的是普通高职院校学生,他们更需要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标准要符合高职院校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着重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侧重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三、课程结构

科学的课程结构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识教育更侧重知识的普及,并不过分突出专业知识的深度。因此,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结构应侧重于重视艺术普及教育、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增强艺术实践能力。

(一)重视艺术普及教育。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在设置上应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接受能力,侧重艺术基础知识的普及。根据不同地区高职院校的实践,高职院校多开设音乐、美术、影视鉴赏等课程。在这些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面,应突出对艺术鉴赏的基本思维与方法的教学,使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如音乐欣赏课,要更侧重于对音乐作品、识谱唱谱的普及,不必要求学生掌握更深入的音乐知识。

(二)提高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感知与鉴赏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结构应更为突出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到课程结构方面,需要在课程教学中突出对经典艺术作品的鉴赏。实践证明,经典艺术作品是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是学生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要参考。如高职院校开设的影视鉴赏课,应侧重经典影视作品的普及,经典影视作品往往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与号召力,普及经典作品对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有着全面深入的影响。

(三)增强艺术实践能力。艺术实践能力是衡量艺术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应更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职业能力。不同地区高职院校的實践表明,合唱、团体操表演、工艺品制作等活动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而高职院校的各种文艺活动,更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广阔平台,高职院校艺术课程的教学应充分注重与文艺活动的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四、课程评价与管理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评价与管理是高职院校艺术教学的基础保障。对课程教学的评价主要针对教与学的质量层面。根据通识教育的要求,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要侧重于评价对艺术知识的普及效果和艺术实践活动的成效。对学生的评价则要侧重于对学生艺术感知与鉴赏能力、艺术实践参与度评价。在课程的管理方面。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构建优化需要进行分阶段的科学构建。可为大一学生适当多安排部分公共艺术课程,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感知与鉴赏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大二学生来说,已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在教学中则要适当加强艺术实践的教学,鼓励大二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艺术实践活动。

构建高职院校公共教育艺术课程体系,应借鉴通识教育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配套教材、课程评价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切实提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艺术感知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Z].2006.

[2]王继华.推动教育的力量:教育新文化执行力[M].长沙:岳麓书社,2008:56.

[3]朱英萍.音乐鉴赏(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