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中老年急性脑梗死分型及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2018-02-26 13:46肖丽华李钢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33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

肖丽华 李钢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年与中老年急性脑梗死病因分型、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异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青年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青年脑梗死组,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脑梗死患者63例作为中老年脑梗死组,对其TOAST分型、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青年脑梗死与中老年脑梗死组最常见的病因分型均为LAA,青年组其次为SAO、O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均是高血压,而吸烟、酗酒常见于青年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脑梗死组高尿酸血症患者多于中老年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尿酸血症是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TOAST病因分型均以LAA型为主,其次SAO;危险因素方面,两组均以高血压最常见,青年脑梗死组吸烟、酗酒人数多,应加强青年人的宣传教育,戒烟、戒酒,以期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延缓发病年龄。高尿酸血症是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饮食上应注意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防止尿酸升高,减少脑卒中发生。

[关键词] 青年脑梗死;中老年脑梗死;TOAST分型;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33-0035-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闭塞所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同时也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且具有致残率、死亡率高的特点,常见于老年人。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改变,伴随着不良个人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近年来脑卒中呈现年轻化态势。45岁以下的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占所有卒中的10%~14%[1-2]。患者过早的发生脑卒中,不仅丧失劳动力、生活无法自理,而且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为了探索高危因素对于青年脑卒中产生的关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住院的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提高对青年脑梗死进一步认识,加强预防意识,以期减少其发病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青年脑梗死组,其中男42例,女8例,平均年龄26~45(41.64±4.23)岁;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脑梗死患者63例作为中老年脑梗死组,其中男4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85(69.35±9.35)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发病在1周内,②均行头颅CT和/或MRI明确诊断为脑梗死,③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的诊断标准[3],并排除血液病、恶性肿瘤、心肝肾重要脏器衰竭等特殊原因所致。

1.2 方法

1.2.1 材料收集  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首次发病年龄、病史(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脑血管病家族史)、辅助检查(头部CT/MRI、MRA/CTA、心脏+颈部血管彩超、心电图、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尿酸测定)、入院时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4]。

1.2.2 试验方法  ①对所有患者进行高血压[5]、糖尿病[6]、高血脂[7]、心房颤动、心脏病、吸烟、酗酒、家族卒中史8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规定吸烟≥6个月,吸烟>10支/d者为吸烟人群;酗酒≥6个月,摄入酒精量至少30 g/d或210 g/周者为饮酒人群;患者的一级亲属中,至少有1例卒中患者则视为有脑卒中家族史。②对颈部血管有无斑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 mmol/L、LDL-C≥2.6 m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进行统计分析;③对NIHSS评分≤3分和NIHSS评分≥15分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1.2.3 TOAST病因分型  依据TOAST分型,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五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心源性脑栓塞型(cardioembolism,CE)、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其他原因型(other determined etiologles,OD)、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D)。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青年脑梗死患者占比情况

该研究期间共收治有9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青年脑梗死患者50例,其中男42例(占84%),女8例(占16%),青年脑梗死患者占同期全年龄组脑梗死的5.5%。

2.2两组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情况

TOAST病因分型中,青年脑梗死组50例,其中LAA 28例(56.0%),CE 2例(4.0%),SAO 12例(24.0%),OD 5例(10.0%),UD 3例(6.0%);中老年脑梗死组63例,其中LAA 49例(77.8%),CE 8例(12.6%),SAO 3例(4.8%),OD 0例,UD 3例(4.8%);两组最常见的病因分型均为LAA,青年组其次为SAO、O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老年组其次是CE,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主要危险因素的比较

两组患者主要危险因素情况:青年脑梗死组,高血压31例(62.0%),糖尿病10例(20.0%),高血脂26例(52.0%),房颤1例(2.0%),心脏病2例(4.0%),吸烟史27例(54.0%),酗酒史12例(24.0%),家族史23例(46.0%)。中老年脑梗死组,高血压50例(79.4%),糖尿病25例(39.7%),高血脂23例(36.5%),房颤8例(12.7%),心脏病10例(15.9%),吸烟史18例(28.6%),酗酒史6例(9.5%),家族史42例(66.7%)。两组常见的危险因素中,青年脑梗死组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其次吸烟、高血脂、家族史、酗酒、糖尿病病史,心脏病、房颤少见;中老年脑梗死组最常见的也是高血压,其次家族史、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心脏病,两组危险因素比较,吸烟、酗酒常见于青年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心脏病、家族史更常见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脑梗死患者检查结果比较

青年脑梗死组45例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10例(22.2%)有斑块形成,中老年组56例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55例(98.2%)可见斑块,两组颈部血管斑块形成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3.1 mmol/L及≥2.6 mmol/L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脑梗死组高尿酸患者相对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

入院时NIHSS评分≤3分,青年组有42例(84.0%),中老年组48例(7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15分者,青年组无,中老年组有4例(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n(%)]

3 讨论

青年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分析本研究顯示,青年脑梗死患者50例,占同期全年龄组脑梗死的5.5%,而其他文献报道的青年脑卒中占所有卒中的10%~14%[1-2],其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比例大致相等[8-9]。在TOAST病因分型中,我国主要以LAA及SAO最常见[10-12]。与本研究的青年脑梗死组结果相吻合,王德生等[13]通过尸检发现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梗死的主要原因;中老年脑梗死组最常见为LAA,相比青年脑梗死多,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青年脑梗死组中SAO型比中老年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青年脑梗死组SAO型比中老年脑梗死组常见,OD青年脑梗死组比中老年脑梗死组所占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复杂,需要临床医生积极查找病因,为防止脑梗死复发提供理论依据。

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与高血压、高血脂、卒中家族史、吸烟、酗酒、糖尿病有关,其中高血压病是导致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考虑青年人罹患高血压原因,除了家族史外,跟当今社会、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熬夜、吸烟、生活不规律等诱因使得很多青年人过早罹患高血压病。再者,青年人发现高血压病后未引起足够重视,很多未正规监测血压及规律用药,血管在长期机械应力影响下内膜逐渐受到损伤,出现脂质沉积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另外血小板易于附着、聚集,容易形成附壁血栓而导致脑梗死。所以,加强高血压病的宣教,纠正青年人一贯认为的老年人才容易中风的错误想法,从而积极预防、管理好血压,减少脑卒中发生。高血脂也是青年脑梗死常见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中,青年组及中老年组患者高血脂患者较多,分别占52.0%和36.5%。尤其低密度脂蛋白≥2.6 mmol/L的患者均超过一半,杨元菊等[14]研究显示LDL-C同样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为LDL-C升高时,刺激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使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的过程受阻,血黏度增高使血流阻力增加而促进血栓形成[15-16]。本研究发现1例青年脑梗死房颤患者,相比中老年人房颤的例数要少,考虑随着年龄增大,房颤的患者越来越多,而房颤导致的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评分普遍偏高,NIHSS评分≥15分的患者仅仅出现在中老年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青年脑梗死组,入院时NIHSS评分≤3分为主,提示青年脑梗死发病的严重程度较中老年要轻,预后相对更好。近年来有研究提出血尿酸水平升高和脑梗死呈正相关,是中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7-18]。本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是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青年人饮食上应注意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防止尿酸升高,减少脑卒中发生;除高血尿酸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通过NMDAr-ROS-ERK1/2/p38-NF-高,信号通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CRP mRNA和蛋白表达[19],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引起血管疾病,还会加速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加速血小板聚集和胆固醇合成,促进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20],本研究也显示两组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患者不在少数。

通过本研究发现青年脑梗死组吸烟、酗酒人数较中老年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醒青年人戒烟、戒酒的重要性,加强脑梗死高危因素的宣传教育,以期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延缓发病年龄。但本研究入组患者样本量较小,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今后还需更大样本、多中心的深入研究去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黄维,毕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筛查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2):1355-1360.

[2] Li F,Yang L,Yang R. 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s of northern China: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J]. Eur Neurol,2017,77(3-4):115-122.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4] 谈颂,常思远,宋波,等. 早期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作用[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3):154-157.

[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39:579-616.

[6]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S1-S36.

[7]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35:390-419.

[8] 山磊,李晁金子,杜晓霞,等.青年卒中与中老年卒中的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5-6.

[9] Smajlovic D. Strokes in young adults: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J]. Vasc Health Risk Manag,2015,11:157-164.

[10] 杨雪莲,蔡丽瑛,孙家兰,等.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与TOAST分型的比较及实用价值[J].世界临床药物,2014,35(8):466-470.

[11] Aquil N,Begum I,Ahmed A,et al.Risk factors in various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 according to TOAST criterial[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11,21(5):280-283.

[12] Shang WY,Liu JY.Stroke subtype classification:acomparative study of ASCO and modified TOAST[J]. J Neurol Sci,2012,314(1-2):66-70.

[13] 王德生,徐心,李树祥,等.中青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与病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2):98-101.

[14] 杨元菊,安中平.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TOAST分型与尿酸、LDL-C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33(1):35-37.

[15] Lee EJ,Kim HJ,Bae JM,et a1.Relevance of commo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carotidplaqueas risk factors for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Am J Neuroradiol,2007,28(6):916-919.

[16] Papa A,Danese S,Urgesi R,et a1.Early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Ea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06,10(1):7-11.

[17] 劉洁一,邢远,徐志树.血尿酸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6):757-759.

[18] 吴晓翠,冯丽莎,孙大伟.中青年急性脑梗死与尿酸、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5):451-453.

[19] Kim JT,Park MS,Chang J,et al. Proximal arterial occlus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ow NIHSS score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mild stroke[J].PLo S ONE,2013(8):e70996 .

[20] Shenoy V,Mehendale V,Prabhu K,et al. Correlation of serum homocysteine levels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Indian 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2014,29(3):339-344 .

(收稿日期:2018-08-01)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
急性胸痛恶性事件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及治疗策略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的临床研究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