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不倦 情怀未老

2018-02-26 13:04蒙秀溪
广西教育·D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工作坊化学班级

蒙秀溪

“岁月不居,精神不老!孜孜不倦,情怀未老!”

这是在2018年9月10日北海市铁山港区举办的师德楷模颁奖活动中,评选组对孙益辉的评语。1981年,孙益辉踏上了教书育人的讲台,38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农村高中教学一线,孜孜以求、不倦探索,特级教师、自治区特级教师工作坊主持人以及我区首批、北海市第一个正高级教师等荣誉印证了他的成绩。“我没有什么成功秘笈,只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孙益辉如是说。

做一个合格的化学教师

在孙益辉看来,无论处在什么位置上,都要把工作做好。当一名化学教师,是孙益辉工作后的第一个身份。他认为,一个合格的化学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拥有开阔的学科眼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保证教师顺利完成一节课,开阔的学科眼界则能使课堂教学内涵不断丰富。

做化学教师以来,孙益辉将一腔热情投注到学科教学研究中。他撰写的《在农村中学化学教育中渗透现代农业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获国家级三等奖、《让学生学会学习之研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在教学中渗透现代农业化学知识》获自治区级一等奖。“学科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每一个教师必需具备的专业能力。”他说。

多元化的研究实践,让孙益辉的化学课变得“驳杂”。孙益辉的学生、现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的温家慧觉得,孙益辉的化学课更像是一节“杂课”,在扎实完成化学知识讲授的基础上,他会适度将语文、数学、物理、英语等学科知识,甚至是种田、养猪、养鱼等知识融入课堂。“这样的课很丰富也很接地气。种田养猪这些知识经过孙老师的巧妙化用,让化学课变得特别有趣。不得不感叹孙老师的知识渊博。”温家慧说。

虽然孙益辉的化学课比较“杂”,但始终没有背离学科教学的本质。他认为,化学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能力、变化发展与相对平衡的观念,以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实验,是他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如讲金属钠时,他在简单介绍钠的物理、化学特性后没有进一步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钠与什么物质接触时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孙老师在实验中引导我们观察、思考并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很好地培养了我们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孙益辉的学生、现就读于齐齐哈尔医学院的廖佰怡说。

“实验的过程是学生进行探索、思考、分析、总结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过程。这么多年来,能做实验的我就绝不多讲。”孙益辉说。不仅如此,他还注重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规律,形成了《烃及其衍生物相互关系一览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推导方法》等学习资料,帮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做一个优秀的“引路人”

2010年12月,孙益辉接到一个由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任务,但因为他还有其他工作,便向主办方推荐自己的徒弟、贵港市港北区高级中学教师覃秋明参加此次活动。“因为自己的水平有限,那时候我真是诚惶诚恐。”覃秋明回忆说,“可孙老师一直在鼓励我,还通过QQ、电话指导我。在孙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方法。”

覃秋明是孙益辉主持的“绿色化学教育工作坊”的坊员,参加上述“送教下乡”活动时,他才进坊两个月。对于这样一个“新人”,孙益辉如何放心将重任交给他?孙益辉解释说:“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锻炼,而且只有让他们多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才能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老教师,孙益辉乐于提携后进,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坊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教学方法,帮助更多青年教师成长。他以“绿色”定义工作坊,该“绿色”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科的教学规律,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

“帮助老师研教、会教、乐教,促使学生研学、会学、乐学,这是我多年来研究的课题。研究中,我发现‘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尤其符合农村教师的需求。”孙益辉说。为此,工作坊成立伊始,他便确定了“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探寻更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的“绿色化学教育”研究方向。经过八年摸索,他带领全体坊员研究出了能有效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三维六段学案辅助课堂教学模式”,“三维”是指教师“导知、培能、导法”、学生“求知、展能、得法”的过程,“六段”则是前情回顾、新课导入、新课研学、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巩固训练6个教学环节。

“在孙老师身上收获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他对工作是那么认真负责、敢于探索,对我们又是那么和蔼可亲、从不藏私,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教给我们。对我来说,孙老师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北海市合浦县公馆中学教师、“绿色化学教育工作坊”坊员周忠深说。

做一个出色的管理者

2013年,当时在铁山港区南康中学读高二的蔡丽蓉有机会参加化学“奥赛”,赛前要到南宁进行为期10天的集训,但10天集训的食宿费要自理,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她差点就与这次集训失之交臂。孙益辉了解情况后,立即为她向学校申请补助金,还自掏腰包帮她补足了不够的部分。

“比赛让我得到了锻炼,也让我更加喜欢化学了。如果没有孙老师的帮助,我就错过这次比赛了。”今年已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蔡丽蓉说,“事实上,不只是对我,孙老师对每个他教过的学生都这样,只要我们有困难,他就会想办法帮助我们。感谢孙老师在我高中这个重要的人生阶段,给我上了这么生动的做人的课。”

“以真心换真心,以灵魂育灵魂”是孙益辉坚持的育人理念,也是他管理班级的理念。走上教师岗位至今,他有17年的班级管理经验。他认为,要管好一个班级,关键在于抓“育人”工作,而要抓好“育人”,关键又在于坚持“人本”思想。他坚持记录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家庭、思想状况,一旦学生碰到困难,他就积极帮助解决;管理班级,他坚持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正因如此,他曾带出多个自治区级、市级优秀班级,他自己曾多次获评为市级、县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管理班级如此,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亦是如此。2001年起,孙益辉担任铁山港区南康中学副校长,他提出用“人本”思想管理教师。一方面,他鼓励教师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情况,研究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他不建議实行“坐班制”,而是采取“学生认为你好才是真正的好”的考评标准,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最满意教师”评选活动,对当选教师进行公榜表彰。多年来,他积极研究农村学校管理方法,参与教育部重点课题“六年一贯制农村中学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并获评良好等级,主持完成的“农村普通高中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案”获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作为化学教师,孙益辉努力研究教法,引导学生会学、乐学;作为工作坊主持人,孙益辉积极带领坊员做研究、学技能,引领教师成长;而作为班主任、副校长,孙益辉则不断研究有效的管理方法,营造和谐民主的管理氛围。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始终孜孜不倦,彰显了一名当代人民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不老情怀。

(责编 莫东霞)

猜你喜欢
工作坊化学班级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不称心的新班级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