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固有的小圈子,找到真正的自己

2018-02-26 07:05文心说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圈子德国人箱子

文心说

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比谁都坚强

凌晨五点,我一个人拖着大大的行李箱来到了语言不通的德国。是机场抵达区只有我们一班飞机,工作人员也没有几个。天微微亮,外面飘着雪。

提前约好了车,我在偌大的机场里寻找相应的柜台,在询问过好几个一听到英语就微笑摇头的人以后,我终于找到了那位同样英语不好的司机大叔。他是个典型德国人,外表高冷,话不多,只做事。他把车停在校门口车站后,便开车离开了。

早晨七点,我站在空无一人的校园里,拖着30寸的大箱子,身体被冻得瑟瑟发抖。大叔离开前给我指了一条路,但那是一条长长的楼梯。找不到其他路的我只好拖着箱子走到了楼梯下。也许,德国人都能轻易搬起30寸的行李箱吧。可我嘗试了几次,做不到。

待我花了十几分钟,狼狈地把箱子和手提袋分别拖上楼梯后,却发现自己好像走错了路。站在雪地里,我不禁笑出了声。这样的体验,对之前的我来说,很少有。

在加拿大时,我外出旅游,拖着箱子拎着包坐在巴士后面。正准备起身下车时,一个急刹车,手中的行李有些失控。身边的陌生人没来得及出手相救,我的箱子便翻滚着跌到了后门边,幸被一位小哥拦下。

若在以前,我恐怕早已尴尬地想要逃跑了。然而那一刻,我竟无比淡定地等车停稳,背上背包,拎起手提袋,一路跟两旁的人点头道歉,走到后门边接过箱子,笑着对小哥说声 “Thanks”,再入乡随俗地朝等我下车的司机喊了声 “Thank you”,这才推开门下了车。

下车后,我吁了一口气,理了理衣服,又不禁笑了起来。我的脸皮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厚了?

看亲子类真人秀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在离开爸爸以后,往往比之前表现得要坚强许多。其实这不是孩子才会有的表现,而是我们的共同点——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比谁都坚强。

与人相处,也许并没有那么难

到德国不久的一天下午,我突然听到敲门声。疑惑地打开门,外面站着一个亚洲女生,正冲我微笑。“嗨!你好,你是中国人吗?”她主动和我打招呼。我带着一贯的警惕心,只朝她微笑了一下:“嗯,对。”

“我也是!”她看上去很开心,“我在这里读研究生,这片学区的中国学生很少,我刚刚在楼下信箱看到你的名字是汉语拼音,想着你应该是中国学生,就来跟你打个招呼。”我看着她一脸阳光,也渐渐放松了警惕。

“对了,我叫Anne,今年26岁,来这儿两年多了。你刚来这里吗?”她不断地与我搭话。“嗯,我是交流生,大二。”“哈哈,我猜到了。我之前也认识过几个中国交流生。你德语可以吗?习不习惯?”

一说到这儿,我便打开了话匣子。毕竟,我的书桌上还放着一堆没读懂的信件呢。“没事,你要是有什么看不懂的,或者要用德语打电话,就来找我!我就住这栋楼。”

离开德国的时候,我和Anne已经成了好朋友。我问她,是不是因为这儿中国人少,所以见到同胞才会特别开心?她说,可能是,也可能是因为这里人都不介意与陌生人搭话,彼此信任感强,久而久之她也受到了影响。

我不是一个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在一群陌生人中,我常常是倾听者。然而,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以后,我开始被迫与身边的陌生人相处,被迫去做一段对话的开启者。在每个国家,我都遇到过不少热情似火的人。他们的热情教会我,与陌生人相处,也许并没有那么难。

“下次”是指什么时候

初到德国时,我不是很习惯德国人直接的相处方式。

一次,我在课堂上认识了一位喜爱亚洲文化的德国女生。聊到兴头上,她说,市中心有一家很好吃的日本料理店。于是我高兴地回应,那下次你带我去吃吧。她很开心地说,好呀!她还想说什么的时候,我们的聊天被上课铃声打断。

下课后,我匆忙赶去另一堂课,刚坐下来,就收到那个德国女生的短信:嗨,我还没来得及问你“下次”是指什么时候呢?你下周三有空吗?我带你去吃日本料理吧!我愣了一下,“下次” 难道不是一句客套话吗?

后来,每当用这个词的时候,我都会格外谨慎,因为向来严谨的德国人可能真的会直接问你“下次是指什么时候”。渐渐地,我竟然有些喜欢上这种直来直去的交往方式了。

一位德国男生发消息约我出去玩,他是个对亚洲文化比较了解的人,因此他在邀请后面特意加了一句 “如果你没有时间或者不想去,可以直接拒绝我,像德国人一样”,后面是一个大大的笑脸。

久而久之,我不再需要想各种理由来推托自己不愿意参加的活动,一句曾经以为很没礼貌的“我今天累了,晚上不想出去” 其实是再普通不过的拒绝。

见得越多,就越能够包容

曾经的我以为,文化差异,只需通过相互的了解就可以逐渐磨合。直到接触了不同的人,才发现,文化是生根在每个人脑海中的。

在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沉浸,让我学会如何让自己快速地融入一个地方。不少学弟学妹问我,该如何适应当地的文化?我告诉他们,不要把适应当作一种负担,而将它作为一种享受。

适应一个地方,不等于脱离自己的文化。相反,当我行走的地方越多,我便越能欣然接受对方对中国文化的质疑,附上一个有骨气的微笑,再用行动告诉对方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文化。

当我听到相处几个月的台湾朋友对我说“你真的改变了我对大陆人的印象”时,当我们穿上旗袍在文化周上引来大家纷纷合照时,当墨西哥同学专门跑来向我学做中式点心时……我真的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无比自豪。

遇见了越来越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后,我才真正意识到,不能试图去说服一个人改变对世界的看法,哪怕这种看法在你看来再自然不过。知道得越多,我们也就越能够包容。

如果要问,大学里,是什么让我成长?大概就是这几段异国的经历吧。

这三年里,我用奖学金在德国学习生活了半年,在加拿大交流了近三个月,深度游玩了瑞士、奥地利、捷克。五个国家的沉浸与游历,带给我的改变太多,也见证了身边人被某种文化吸引而改变了自己坚持多年的习惯与想法。

我是一个喜欢慢慢游历的人,不追求去更多的地方,只希望在每个地方留下更深的体验。走出固有的小圈子,也许我们才能够找到真正的自己。

猜你喜欢
小圈子德国人箱子
德国人的德式阅读
德国人的“方便”让人惬意
党员干部要自觉远离“小圈子”
看看德国人的家庭界限感
一模一样的箱子
远离“小圈子”
德国人为什么1年能休假178天?
领个箱子去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