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南站:多措并举应对客流高峰 贴心服务让旅客宾至如归

2018-02-27 00:39张兵
记者观察 2018年34期
关键词:南站进站客流

张兵

元旦小长假即将到来,不少旅客选择高铁出行,铁路部门也将引来客流高峰。但元旦假期客流高峰只是春运前对铁路服务的一次大彩排,即将到来的春运才是对铁路服务的大考验。为了应对客流高峰,进一步实现旅客进站畅通,实现车站在大客流情况下应急有备,达到旅客进站时间不超过20分钟的目标,太原南站深入挖掘潜能,科学调度组织,多措并举破解旅客进站畅通问题,提高接待能力和效率,用优质的服务让旅客的出行体验更美好。

集中破解服务难题,确保出行畅通

太原南站始终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针对旅客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正视问题、变换思路,努力提高旅客的出行满意度。

着力破解高端旅客、会员旅客、行动不便旅客进站不畅的问题。为更好服务特殊人群,车站将休闲候车室合并开放商务座、畅行会员以及无障碍旅客进站通道,满足特殊人群的进站需求。

着力破解取票不畅的问题。结合旅客取票难、排队时间长等问题,西2自动取票处在原有7台取票机的基础上增设3台取票机。同时,安排信息科及维保部门人员全天候引导宣传,加大凭二代身份证直接进站的宣传力度,减少旅客排队取票时间。在国庆期间,刷证进站旅客最高达8000人次。

着力破解中转旅客换乘不畅的问题。目前中转换乘旅客逐年攀升(日均换乘流超4000人),南站在站台地面、步梯、玻璃围栏、墙面等处增补中转换乘标识,实现换乘旅客在5分钟之内完成快捷换乘。

着力破解主通道客流进站不畅的问题。在节假日高峰期,车站采用扩大客流缓冲区、优化进站流线、增加引导栏杆、调配客运组织力量等方式,增加客流引导。硬件方面,在6:30之前开足7个安检通道和10个实名验证通道,安排机关干部和特警在缓冲区内外加岗组织,确保旅客进站排队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加强站区联劳写作,提升太原南站综合交通疏散能力。牵头组织太原南站交警队、派出所等9个单位,共同解决落客区拥堵、地下停车场阻隔、出租车乱收费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太原南站周边枢纽有序畅通,提升旅客出行美好度。完善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建立“太原南站综合交通”微信群,动态发布通报站区舆情信息,以便及时解决拥堵、黑车、叫卖、倒票等影响旅客出行的恶劣问题。配合宣传站区社会停车场新增的“无感通行服务”视频片,引导旅客使用自助通行方式,提高地下停车场车辆通行速度。扎实推进铁、空、地互通互联,列车大面积晚点后,积极与市政、民航等交通部门沟通协调,根据客流情况,及时联系调拨公交车和出租车。积极与市内各大电台联系,及时播报南站旅客流量和出租车需求,便于23点以后集中到达、晚点到达的旅客乘车,服务好旅客最后一公里。

扩大科技运用,提高智慧服务水平

为了缓解进站口客流压力,太原南站开发智慧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向广大旅客推送乘车、票务信息,增加办理爱心预约、周边酒店、景点预约的功能,并在进站口增加1台爱心预约机,使预约信息同步到智慧服务平台和婷婷爱心服务区,减少人工传达时间,提升爱心服务质量。6月份还组织工作人员前往合肥南、南京南等高铁站观摩学习,并成功运用到太原南站客运组织当中,在西进站口配置8台席位置换机,遇动车组车型调整,自动对应变更旅客席位,既减少人为差错,又方便旅客乘车。太原南站还与铁科研沟通协调,在进站通道两侧增加5台人脸识别验票机,让旅客进站更加自主、更加方便。

完善应急指挥系统,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构建高铁客运应急指挥中心。依托既有客运生产指挥中心,着手建设高铁客运应急指挥体系,集中整合客票分析、车站办公、客服指挥、行车指挥信息、舆情分析处置、社会单位协调等资源,优化并入客运指挥中心的全站音、视频监控、办公网、互联网、复示CTC行车指挥系统和消防监控处置系统(全站共计596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逐步实现客运旅服系统、客服监控系统、办公系统和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对突发情况信息做到第一时间发布。

二是非正常组织分析总结常态化。吸取每次非正常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从非正常概况、原因分析、存在问题、采取措施以及吸取教训等方面进行梳理,作为学习培训的第一手教材。同时,将应急演练作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抓手,通过有针对性的实战演练,形成“流程制定→实战检验→分析总结→修订完善→固化机制”的应急处置闭环管理,全面提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增加警力,缓冲区入口分段放行。增加公安警力,在缓冲区入口处卡控,根据实名验证通道和安检的能力,在各个通道的排队旅客超过7人时,卡控缓冲区入口停止放行旅客,人数减少时开始放行。

四是设置无行李旅客绿色安检通道。对于未携带行李的旅客,在安检仪通道前设置无行李旅客绿色通道。验票进站后根据携带物品对旅客进行分类,设一个人查看引导,对未携带行李物品的旅客,直接引导通过安检门快速到达手检处,加快旅客进站速度。

五是送餐到岗位。在进站口休息小屋和安检人员休息小屋配备保温箱。与食堂建立常态联系机制,视次日客流情况,食堂提前准备用餐份数,统一送餐到休息小屋。这样既有利于减少工作人员走行消耗的时间,又可灵活调整人员用餐时间——抽客流较小的几分钟用餐,客流增长时能够及时响应。

加强日常性社会宣传,细化引导服务

为减轻客流集中时段的进站压力,使各个时间点的客流趋于平缓,太原南站将阻塞进站的常见问题向旅客进行日常宣传指导。

如与互联网地图软件、市政部门等联系,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交通广播、媒体报道等渠道进行广泛的、长期性的社会宣传。培养旅客日常关注每日车站客流情况的习惯,使旅客对车站客流高峰时间段有清晰的意识,并预测高峰流,提前对旅客进行高峰期预警宣传,引导高峰期旅客提前进站,降低旅客在短时间内集中进站的高峰值。通过铁路车站、列车、公交车、电视广播和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加大对旅客禁止和限制携带物品的宣传,让旅客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进站时因物品扣留和联系托运取物造成延迟。

猜你喜欢
南站进站客流
杭州南站上线“智慧平台”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基于大小交路套跑对地铁不均衡客流的可靠性分析
张润秋北京南站有位好姑娘
春运期间北京西站共有154.8万人次刷脸进站
地心游记(四)一位向导
蚁酸巴士,正在“进站”
地铁换乘客流预警及应对
地铁线网客流优化配置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