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策略

2018-02-27 00:17赵红爱
新课程(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高中语文学科

赵红爱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甘肃 武威)

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成败。然而,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内涵、外延及学科意义等认识不清,认为语文只是学生需要应付的一门学科,教师只是语文知识的拥有者和讲授者,却忽略了语文学科性质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忽略了自身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长此以往,语文逐渐变成了认字词、背课文、写作文、考分数等的机械组合,教师遂而沦落为貌似不可或缺、实则可有可无的尴尬角色。然而,许多老师却依然“唯我独尊”,教学过程中仍用“满堂灌”的方式讲授知识,让学生大量做题以提高考试成绩,过分注重总结解题方法,却无视知识的运用、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理解方法的指导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最终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语文课堂了无生机的现实困境。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语文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问题给予充分关注,并提出相关策略。

一、广泛积累知识,提升教研能力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这远远不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既要谙习众多作家作品,对于历史、地理、音乐、美学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也应有所涉猎。换言之,语文教师应该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做到教学游刃有余。

此外,语文教师还应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既研究教材中的学科专业问题,更研究教学方法策略问题。也就是说,由经验教学转变为科学教学,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最终完成由“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课堂内涵和趣味,让学生乐于学习、学有所获。

二、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以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为基础,高中语文教师还应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问题。教师更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对话交流和学习思考中。从知识的保有者、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接收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注重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合理、高效的教学理念为导引,教学方法创新自然更容易推陈出新。比如,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独自或分组查阅资料、讨论分析、梳理总结,把课堂变成一个知识交流和思想交锋的平台。如此,则发挥了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将原始的单纯听讲发展为目标明确的实践,既获得了知识,更提升了能力。

三、提升组织管理,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实施的重要平台。对教师而言,除了“教”的任务,还有“管”的任务。换言之,提升课堂管理能力、构建高效课堂也是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但有些语文课堂管理无疑存在一些不足,如:过分强调秩序、规范,却未能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断强调甚至渲染考试、升学的紧张气氛,却未能重视知识本身的内涵和趣味;以提升学生成绩和教师业绩为目标,却未能重视学生的学科发展和身心健康。究其根本,是把教师个人的期许和愿望当成了学生的最终目标。

提升组织管理能力、构建高效课堂,语文教师要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让学生把学习为己任;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堂感受,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要发动学生相互学习、竞争,进而激发其潜能。总之,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质是在教师科学合理的构设、引导下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听课、思考、讨论、发问、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四、培养高尚情操,关爱学生成长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秉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原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最终达成促其向上、向善的教育目的。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应努力做到不抱怨、不气馁、不骄躁、不抑郁,以诚实、正直、热情、开朗、乐观、豁达的个性面对困难,以高尚坦荡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罗素说:“为爱所支配的知识是教育者所必需的,也是他的学生所应获得的。”希望我们都能给学生以爱的教育,让他们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高中语文学科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学科新书导览】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