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探索

2018-03-01 09:04张彩霞
统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英语课程学习者

张彩霞

(济南大学商学院,山东济南 250002)

一、引言

专业英语是我国大陆高校特有的外语教学现象,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英语专业阅读(蔡基刚,2013)[1],在高等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1999年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高校安排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资料翻译、摘要写作等内容,并规定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担专业英语教学。随着高校双语、全英语授课、国际化办学、网络化教学的日益普及,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已成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2]。在高校学分制改革火热推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呼声高涨的背景下,专业英语教学应如何顺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如何明确课程定位、科学设计课程,如何转变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而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和效果,成为亟待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专业英语的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对课程目标设置具有直接导向作用,在课程教学设计中首先回答“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Why)这一关键问题才能实现正确目标引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指出,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教学要求高校本科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专业英语(Subject-Based English)。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研制的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专门用途英语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3],课程设置结合特定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指向特定学术或职业英语使用领域,教学重点解决学生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问题,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专门用途英语包括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两大类课程群,课程定位应体现学科、专业和职业特点,根据各专业语言特点和学习需求,设置专业性和针对性强的专业英语课程。英语具有工具属性和人文属性,专业英语课程定位应兼顾和融合这两重属性,不仅提升学习者在专业领域听读说写等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而且发展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开阔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学习者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定位具象化为财经类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专业英语一般是为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任选课,旨在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运用英语思维了解所学专业知识和思维方法,能够通过阅读相关的英语材料获取和交流所学专业的学科发展信息,了解和熟悉所学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

三、财经类专业英语课程(群)教学设计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是整合学习者需求、创造一系列教与学的过程,一般遵循下列步骤框架:需求分析、目标设置、教育理论方式选择、内容和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材料选择以及教学评估[4],主要方法包括以语言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等。在应用一般课程设计理论的基础上,专业英语课程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就特定专业的英语与学生进行“谈判”。换言之,专业英语课程设计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结合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经验,不断收集信息、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方案,并及时修正偏差的动态循环过程,每个环节都给专业英语授课教师带来极大挑战。

(一)需求分析

课程设计始于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终于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回答的是专业英语教学“What to learn”的问题。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学习外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外语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帮助学习者从事特定职业或参加某种活动,降低沟通成本,获取更多收益,提高竞争力,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5]。

在人力资本投资动机激励下,教者要了解学习者修习专业英语课程的动因,从而使课程与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相适应,满足不同目标群体学习者的需求,这是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教育管理者要及时、精准把握用人单位对外语教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的总体需求,综合权衡并预测外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制定相应的外语教育方针政策、课程大纲及实施方案。专业英语教师可结合一定的需求分析理论,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实验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收集数据,对学习者的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主观需求与客观需求、学业需求和工作需求等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可实现的理想课堂教学目标,激发学习者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满意度和课程教学质量。因此,需求分析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基础,贯穿专业英语课程设计始终。

(二)教学目标设置

专业英语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形成自上而下的“任务—目标”式金字塔结构,具体见图1。金字塔的顶层是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所提出的基础、提高和发展三级教学目标和要求,为所有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体系设置提供指引;金字塔的中层是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总体教育目标(General Education Objectives),济南大学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毕业生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金字塔的基层是新修订的各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比如,经济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扩大学生的经济学专业英语词汇量,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了解当代经济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增强学生专业英语听读说写译的技巧。此外,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和教学对象将课程教学目标分解为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明确每次课堂教学的具体学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s),为学习者检验课程与课堂学习效果提供依据。

图1 大学专业英语教学目标金字塔

(三)教学理论与模式分析

除了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中语言学习相关的英语二语习得(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共性理论[6],专业英语学习有其特殊的性质、过程、方法、策略、动机和迁移规律,由此产生了丰富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加拿大推行的“以内容为依托”(Content-based Infection,CBI) 理论强调外语学习能力与所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真实的学习内容可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学习者更关注学习内容本身而把外语当成学习工具,这样可减轻外语学习焦虑,提高学习效率。基于CBI理念,Stryker和Leaver(1997)提出四种教学模式:主题模式、课程模式、辅助课程模式和特定用途语言模式[7]。

欧洲流行的“内容和语言整合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理论同样倡导语言和知识并进,以语言为媒介教授知识课程,在接触、使用、学习外语的同时学习非语言类的新知识,并提供了4Cs实用框架,如图2所示。通过知识技能的发展加深相应的认知过程,通过交际情境的互动掌握相应语言,通过语言、知识、技能和跨文化意识来体现CLIL学习的有效性,评价、改造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掌握学习情境语言,通过语言重构学习内容及认知过程,这种语言必须清晰易懂。内容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更是学习者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的个人化学习。因而,互动学习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其普遍采用“交际法”教学模式。

图2 内容和语言整合学习理论的4Cs框架

Hutchinson和Waters(1987)对英语教学进行树状分类,其中英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可分为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GE)和专门用途英语(ESP)。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GE可分为小学、中学和成人英语,均以考试为目的。根据学习者专业的一般性质,ESP可分为科技英语(EST)、商业经济英语(EBE)和社会科学英语(ESS),且每个分支依据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或工作需要又可分为学术目的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EAP)和职业目的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EOP)两类。据此,目前财经专业本科阶段不同专业英语课程属于ESP中的EBE。其中,会计英语、金融英语、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等属于EOP,而经济学、工商管理专业英语等则属于EAP。ESP理论强调学以致用,结合语言理论、学习理论以及学生的切身需求三个重要因素,以语言、技能和学习为中心设计课程,这在西方国家应用广泛。ESP in Asia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外语教学研讨会专业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等学术团体在语言交际、口语教学、听说训练、语域分析、修辞体裁分析等领域积累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对高校非英语专业教师选择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四)教学内容和大纲设计

对专业英语教师来说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如何定义英语教学内容,即专业英语教学中所教和所学究竟是什么(What)?如何组织课程内容(How)?在单一语言的生活环境中,学校无法提供多语或双语学习环境,学生鲜有机会接触外语,那么无论是忽视内容的重要性还是忽视语言的媒介作用都是荒谬的,可行的办法是在加强师生互动和学习内容的同时,借助专业词汇练习、语法教学和规则学习提高语言运用技能。

基于需求分析与CBI、CLIL和ESP教学理论,内容、语言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专业英语课程设计者应准备包含内容、语言和技能三方面的大纲。第一,语言大纲涵盖通用学术英语词汇范围,如学术词汇表(AWL,Academic Word List)所给出的各学科学术文章中经常出现的570个词族及本专业1500个常用词汇的具体范围,经济学专业英语词汇具体要求可参见麦克维斯特(Michael West)1953年编纂的通用词汇表(General Service List of English)和专业技术词汇表中的经济学词汇。第二,语言和语用技能大纲对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存在差异,内容大纲则与学习者的专业和课程相关,但应涵盖这一专业的主干内容。以经济学专业英语为例,内容大纲可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问题分类,涉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根据需求分析,在授课前结合授课对象已有背景知识和同时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或删减,调整先后顺序。学习内容应引导语言技能,学习内容的难度应与其他课程的难度相当。第三,即使是母语为英语的经济学专业学生也未必总能理解所学内容,但他们能通过阅读获得所需信息。因而,技能大纲应包括略读、跳读等阅读技能,学生可利用这些技能处理有难度的内容而不必完全理解每个词的意义,可用英语对内容进行详细阐释、举例或补充而不是将内容简单化,还可考虑用翻译、同义词的方法帮助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

(五)教学材料和方法选择

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是有争议的话题,教师的选择范围有限,且试错成本高昂。由于该类图书市场狭小且多样化,多数国内出版社并不热衷于大规模系统收集、整理各学科的前沿资料,出版的专业英语教材虽种类繁多,但某一专业领域或行业教材却数量有限、质量参差不齐。多数专业英语系列教材是国外教材的删截版或改编版,难以平衡、兼顾知识内容和语言技能要求,体裁编排单一,体量不符合课程时长安排,材料和习题远离真实语境,难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原版(或影印版)全英文教材虽能系统反映学科知识,保持原汁原味的英语,接近国际学术前沿,但对于学习者来说往往过于艰深厚重,难以符合我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即便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罗宾斯的《管理学》等国外畅销不衰、配套材料齐全的经济管理类经典教材,也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反而引起更多的英语学习焦虑。

因此,即便选定了附带丰富的学习指导材料或其他配套资源的教材,专业英语教师还是需要亲自开发教学材料,编排教学材料的使用方式及教学方法。以工商管理专业英语为例,本着内容生动有趣、语料真实鲜活的原则,阅读和听力材料可广泛选自《美国商业评论》的学术文章、经济学家的博客、财经新闻及各种报告等语言风格各异的文章。纸质教材的信息承载量毕竟有限,在移动互联网、多媒体教育技术、混合教学模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师生可充分挖掘网络资源,根据教材内容收集相关视频、音频素材作为教辅材料,充分利用慕课、微课,建立课程网站、QQ群、微助教及其他信息沟通平台,采取碎片化立体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改变“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现状。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交际任务教学法、浸入式教学法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法等。但教无定法,专业英语教师要结合各种因素,灵活选择最适用而非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运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寻找所需知识和技能,自觉参与专业英语交际活动。

(六)教学测试和评估

教学评估既是课程设计的最后步骤,也为下一轮课程设计提供课程效果反馈和参考。专业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客体、评价指标和评估方式等要素,需进行学习者测评、课程考核和教师评价设计。首先,理想的学习者测评应包括前测和后测,对比学习者的知识、语言、技能等多元智能的提升,科学客观地了解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其次,课程考核包括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前者多以考试形式考核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后者通过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任务执行力、团队合作等方式对学习者的努力程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再次,教师评价是对专业英语教师工作现状或潜在价值做出判断,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效能提升,但目前国内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尚未完善,对专业英语教师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以经济学专业英语为例,其学生测评和课程考核力求体现“全面、公平、以能力为导向”原则,在教学大纲或授课计划中做出具体规定,并依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灵活调整。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为百分制,60分及格。综合测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根据以往学生对考核比重的建议,平时成绩占比由30%提高至40%,考试成绩占60%,强调形成性全过程考核。

1.平时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分别占平时成绩的25%、25%和50%。学习态度体现为出勤率和课堂表现(教学互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正确率),既不迟到、早退、旷课,上课又无睡觉、玩手机等现象,且能准确回答问题的给予满分,能主动提出或回答问题且具有创新性的给予加分(5分)。

2.学习效果体现在课程作业和随堂测试方面。既独立完成作业(或测试),又按时上交,且形式内容符合要求、无抄袭现象的给予满分;若有创新性,给予加分(5分)。改革作业批改方式,浏览学生的作文而不必逐个纠错,只需在错处划上横线,给出等级,如 A、B、C、D,公布 A 等级学生名单,挑选 3-5份A等级作文进行课堂表扬,并向学生展示;点评全体学生作文,指出普遍、典型及部分特殊错误,加以分析和纠正;对照范文和教师纠错,学生相互或自我评改作文。

3.专业英语技能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专业英语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主要体现在期末考试中,以多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翻译、作文等形式考察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和读、写、译的技能,而听、说技能的考核主要放在平时,例如,在课堂每单元的“Warm-up”部分设计短文视听,在“Demand and Supply”单元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讨论“What causes demand curve to shift to the left(right)”。

4.采取360度考核,增加自我评估和同伴评议。专业英语技能(主要是口语)的掌握由学生自我测评,列出(口语)技能提升的5个方面(学生设立评价标准),每个方面2分,学生可为自己对专业英语技能提升的满意度打分(满分10分)。专业英语写作采取同伴评价,设计评价量表,总分100分(内容30分,结构30分,语法20分,词汇15分,拼写5分),先阅读其他同学的作文,然后评价、讨论,写下评语。这样,学生既修正了他人的错误,提高了评价和写作能力(有更多的想法和灵感来丰富作文的内容以及改善作文的结构和语言),又熟悉了评价标准,体验了教学相长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体现课程考核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四、结语

与通用英语相比,专业英语有其词汇、语法、修辞和翻译特点:词义具有单义性、准确性和稳定性,但专业性强,缩略语较多,复现率较低;广泛使用动词的非谓语形式,非限定动词作定语或句子成分,大量使用名词及介词短语,名词化结构多;句子长,结构严密、繁复,朗读难;特别注重客观事实和真理,逻辑性强,表达客观;虚拟语气、被动语态较多,翻译时必须根据汉英两种语言的习惯用法加以处理。

因而,专业英语课程设计对教师而言极具挑战性,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很高要求。首先,专业英语教师拥有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双重身份,需要高效、平衡的双重技能;其次,专业英语教师是学习者的合作伙伴,能为学生提供真实有趣、实用可行的教学资料;再次,专业英语教师应熟悉ESP的测试与评估,能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适时分析和总结;最后,教师应成为专业英语教学研究者,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专业英语的一般规律,有效指引教学实践。优秀的专业英语教师既是出色的课程设计者,又是优质课堂的组织实施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专业英语教师的多重角色。

总之,专业英语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回答5W1H问题,体现课程设计的整体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从宏观层面看,在中国当前外语教育政策下,专业英语教育是各种因素相联系的系统,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外部环境影响而不断变化调整。从微观层面看,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为内容和语言整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真正意义的语言学习教育理论和信念体系,在教学中要把内容和语言作为整体看待,强调内容教学的整体性、语言技能的整体性以及语言的交际功能。用真实材料教授语言,注重听、说、读、写、译技能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意义的口语交流和读写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技能,帮助学习者盘活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使之自动转化为学习和工作中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满足学习者现时和未来需求。

[1]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1-4.

[2]蔡基刚.ESP 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3]季佩英.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框架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界,2017(3):16-21.

[4]Gatehouse,K.Key issue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curriculum development[J].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2001,7(10):1-10.

[5]杨传鸣.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专门用途英语教育发展研究[J].外语学刊,2015(2):122-126.

[6]徐海铭.二语习得研究的九大主流理论和研究走向——《二语习得理论》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41(3):234-236.

[7]Stryker,S.B,Leaver,B.L.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odels and Methods[M].Washington: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3-27.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英语课程学习者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核心素养下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食品专业英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