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会帮孩子剥离情绪的妈妈

2018-03-01 16:31
海外星云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给冷漠生气

孩子两岁时,开始有了自己的小意志、小性格、小脾气,这时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大人的爱来操控父母,比如,遇到违背自己事情,会哭闹、耍脾气,他知道这样可以得到父母的顺从,让他们拿自己无可耐何。面对日益长大,“情商”较高的娃,父母应该怎么办,才能帮助宝贝剥离情绪?

家长对孩子情绪的管理通常有几个模式:一是冷漠,教给孩子面对情绪时冷漠,不允许孩子有情绪,认为情绪是一个负向的东西,不应该有情绪,冷漠,不面对它。第二种类型是拒绝,非常排斥情绪。还有就是交换,用好的东西去吸引孩子,交换掉孩子现有的情绪。比如一看孩子哭就哄,说“宝贝不哭了,给你买好好”。

交换也好,冷漠、拒绝也好,这些都告诉孩子一个信息:“情绪是个不好的东西,不应该有情绪”,从而让孩子不能真正面对情绪。等孩子长大成人,女人就会通过购物等方式处理情绪,男人就会通过理智来压抑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不能生气、控制。

而父母从小习得的面对情绪的模式,就会不自然地传递给孩子,这些处理情绪的方式实际上并不健康。情绪如果不去处理、调整,通过正常方式释放出来,久而久之,压抑着就会变成心结,通过身体的疾病来表达。所以,必须教给孩子正常的情绪处理方式。

教孩子辨识情绪

孩子说胆小里面有一个情绪就是害怕。我们要教给孩子辨识情绪,只有辨识出来才能更好地处理。辨识出情绪来,比如害怕的情绪来了,要躲掉还是怎么办呢?教给孩子,情绪来了不可怕,情绪是一个信号、情绪是一个信使。就像开车时仪表盘上的红灯亮了,给驾驶者一个信号,赶紧检查车况:没油了、还是发动机出故障了,还是别的什么问题。情绪就是人体仪表盘上的那个红灯。

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带着情绪回家了,家长应该怎么去做,这应该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就是同理。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害怕是不羞耻的,害怕很正常”,你可以说“孩子,你去幼儿园害怕不要紧,妈妈像你那么大的时候去幼儿园也会害怕。”

将情绪和行为剥离

一个孩子愤怒和生气,就打了另一个小朋友。可以说,孩子我理解你,你很生气,很愤怒,但是呢,对于你打小朋友的行为,我就不太认同了。即把情绪和行为剥离开、分开看。

情绪一般都是应急性的,刚才那个家长提到的“孩子胆小害怕可在幼儿园又有很多小伙伴”,这就显示出一定的性格了,这个是家庭环境造成的,爸爸妈妈有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爱以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等等,这个又是另一个问题了——家庭环境如何塑造孩子的性格。

當孩子情绪来的时候,家长需要做一些引导,让孩子慢下来、描述一下自己的感觉,认同孩子的情绪,让行为和情绪剥离,情绪本身没有错,但是行为有没有效果、有没有建设性,就不一样了,这是需要我们引导的。

也可以引导孩子换一种行为方式。孩子本来是渴望和小朋友的友谊,可是打架了就不利于维护友谊了。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呢?能不能学会表达呢?所以,就是要孩子学会更多的选择。

孩子想哭就让他哭,别让负面情绪越积越多

孩子老爱哭是一种情绪的释放还是别的问题?这个其实是情绪的积累问题。如果平时孩子想哭,你不让他哭,情绪慢慢积累起来,就像堤坝蓄洪一样,达到一定的程度,可能就会通过病灶来宣泄出来。孩子爱哭,哭是一种表达,如果孩子想哭,你就静静地陪着他哭,也不用刻意去哄“孩子不要哭什么的”,就让孩子哭,慢慢地把积累的情绪释放掉就好了。

也可以带孩子运动,带孩子去唱唱歌,将情绪转化成动能、声能,还可以让孩子写一写、画一画,让孩子安静的舒缓情绪。这些都是日常帮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要和他讲道理,他听不进去,因为人处于情绪之中时,往往都是单向思维。

大人想教孩子管理好情绪,首先要处理好大人对于自己情绪管理的问题,肯定要补足自己这方面的东西。如果情绪管理这门功课过不去,经常会做情绪的迁移。这就像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不要自己生气,不会疏导,再传给老公,再传给孩子,最后伤及无辜的小动物。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伤及无辜的孩子,这样也教会孩子怎么处理负面情绪,不要让坏脾气一代一代地恶性循环下去。(摘自竹兜育儿)(编辑/细辛)

猜你喜欢
教给冷漠生气
突然之间
东霞
A Father
《论语》—为政篇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回答
猫咪教给我们的人生道理
教老师
生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