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视与听的饕餮盛宴

2018-03-01 10:22钟方奕
戏剧之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民族性琵琶民族音乐

钟方奕

【摘 要】笔者聆听《陈音琵琶音乐会》,对陈音先生所言有关琵琶的发展历史及其演奏的包括《山之舞》等琵琶曲目加以个人赏析。

【关键词】陈音;琵琶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4-0042-02

两扇屏风,一人一琴。期待已久的《陈音琵琶音乐会》在2017年10月14日晚于成都市东郊记忆如期举行。

这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由中国广播乐团琵琶首席,弹拨乐声部长,四川音乐学院客座教授,著名琵琶演奏家陈音先生为大家倾情奉献。整首音乐会包含了《山之舞》《霓裳羽衣曲》等十一首琵琶曲以及《六幺》的部分片段。

“驶弹风响急,缓曲钏声迟。”李世民所言极是。初听陈音先生的演奏便愕然,不过是多弦独奏,竟也有这般逼真的音效。

陈音先生以其自作曲《山之舞》正式开启了整场音乐会。乐曲起初清幽,两小节后旋律开始纠结复杂,后转变为悠扬舒缓,仿佛把听众带入了仙境一般山势复杂的云贵地区。些许的停顿后旋律如暴风骤雨一般驶来,热情奔放的舞蹈映入眼帘,以连续的轮指以及一个下行的旋律作为第一段的结束。乐曲第二段旋律缓慢,与第一段的爆发形成强烈对比。顺畅的节奏和流畅的旋律加上颇有韵律的弹挑描绘出山之朦胧。紧接着是及其快速且热情的乐句,舞蹈进入了最為激动人心的时刻,旋律的起伏以及乐句整体向上的走向将音乐达到高潮并以绚烂的手法结束,余音绕梁。大山的峻岭、女子的娇羞、自然的清新,一曲《山之舞》都让观众有了切身体会。

南北朝时,我国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中国。在琵琶的表演形式上,最早并非以独奏面貌出现,它原是龟兹乐的主要伴奏乐器。随着社会的发展,琵琶的音乐作品逐渐丰富,而《霓裳羽衣曲》和《六幺》正是于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所记载的著名琵琶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陈音先生演绎的《霓裳》给人以无限遐想。以单音拨弦“3”,乐曲自此开篇,幽沉的曲调让人的思绪穿越至唐朝。两次的急速扫拂以及恰到好处的停顿休整,激烈的情绪与叙述性的旋律进行强烈对比。“6 53 6563”的节奏型以及对主题“661 235 656”的再现给人强烈的听觉震撼。旋律与节奏的碰撞,从急到缓,由缓至急的交错予以听众充分的情绪体验。“6 1356”乐句以及最后的单音弹挑,乐曲结束。《霓裳曲》描写唐太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此曲对于外来音乐的吸取,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新奇的感觉,陈音先生正是演奏出了作者所追求的神秘莫测的境界。先生所奏《六幺》即使仅为片段却颇有一番潇洒真挚。“只听其下拨如雷,出神入化,技惊四座。”以此来形容陈音先生的演奏丝毫不为过。零星的几个双弹挑为更加激烈碰撞的旋律做了铺垫,乐句的猛烈撞击使乐曲达到高潮并迅速结束。

经典的汪派传谱曲目《月儿高》,先生用动人的旋律描绘出有月、有风、有佳人的美好夜晚。而作为压轴曲目的《十面埋伏》,先生用大段繁杂的琵琶技法向我们展示了汉军对阵楚军而后大获全胜的战争场面,此曲非常明显地向大家展现了汪派气势雄伟、发声刚劲有力、指法严谨、质朴洒脱、刚柔并济的艺术特色。除此之外,先生所奏的《平沙落雁》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静中有动,优美动听;《海青拿天鹅》多处运用拼弦、扫弦技法,模拟动物的叫声,生动描绘出海清与天鹅搏斗的激烈场面;《龙船》的热情演绎烘托出欢腾雀跃的节日气氛。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古琴版本《梅花三弄》的清冷孤傲,先生的琵琶曲《梅花三弄》更有一种坚毅灵动之感,别具风情。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音乐会落下帷幕,琵琶声绕梁不绝。

琵琶音乐的虚实相间,伴随着模拟自然的声音,幽深又悠扬。正是它强大的表现力和冲击力,琵琶被推至弹拨乐器首座,成为中国古典乐器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当今社会除了音乐研究者和琴童,仍有许多人不曾了解或接触过琵琶音乐。在如今的发展趋势看来,具有民族性的音乐更能吸引世界的目光,在中国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今天,中国文化与世界交流日益增多,以琵琶音乐为代表的中国民族音乐的未来着实值得思考。

反思过去,我们可能更加注重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忽视了对民族音乐中精华的收集和吸纳,新音乐改革以来,音乐领域基本是以西方理论作为我们的立足点,结果中国民族音乐并没有像我们原来期望的那样通过改革被更多人认可和欣赏,现在中国民族音乐处在选择发展方向的十字路口上,我们不反对吸收西方音乐的精华,但在中国民族音乐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更多回首民族的、传统的,使既包容又升华了民族性的音乐成为我们民族音乐的主体。

中国民族音乐本就来自民间,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与才智,从古至今,以逻辑严谨的结构以及对人生的深切感受,展现了古老民族的东方神韵。中国民族音乐的灵魂是完全中国化的,正如《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每一个乐句的涌动都是本民族特有的情感。所以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必须植根于本土,立足于民间,挖掘吸纳民族音乐的精华,加以创新改进,使其具有世界性。

中国在军事、国防、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人已逐渐建立起自信,这正是发展中国的文化艺术软实力的好时机,而音乐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音乐是可以不惧民族语言障碍,是可以超越国界的一种沟通方式。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民族音乐长河中的许多珍品凝集了我国历代人民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它们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力,自然美好的音乐方式,真实地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色彩、社会风貌以及音乐特点,这种民间自然天成的音乐蕴含着更丰富的,更深刻的民族情感的艺术,它更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特点和用音乐来咏物抒情的习惯。琵琶曲《霓裳羽衣曲》及其在世界产生的影响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我们应该对传统的民族音乐重新建立信心,进行更多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同样,为了让民族音乐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对于音乐史上流传下来的珍品,音乐研究者要在曲子的演奏技法、乐器的发声方式以及如何建立合适的记谱法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力求将音乐的精华更加充分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丰富内涵,从而扩大其在世界上的影响。

不仅中国民族音乐如此,任何一个民族的音乐被世界瞩目的根本动力都在于其民族性。日本音乐无论是发展还是制作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都可称得上是一流,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日本与国外的音乐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但是其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仍流传至今并且广为传唱。它们有属于自己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而且在借鉴吸收新鲜文化时仍能保留自身文化的优秀之处,这也正是日本音乐能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代表肖邦凭借一曲《马祖卡》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和骄傲,这正是因为肖邦的作品具有高度民族灵魂和精神内涵,他运用波兰民间舞曲马祖卡这种非常典型的本民族音乐素材作为基础进行创作,不仅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世界。因此,只有独具自己民族风格的音乐才更吸引世界的目光!

“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东西就越具有世界性。”当然,为持续保持中国民族音乐旺盛的生命力,我们不提倡由民族性走向民族性做封闭式循环,应适当开放性地同外部世界交流并走向世界。中国民族音乐在今天的弱势地位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植根于本土,立足于民间,挖掘吸收中国民族音乐原有的精华,反映出时代精神,中国民族音乐定能在世界音乐文化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们有责任让曾经繁荣昌盛的文明古国在21世纪的今天,政治经济与文化艺术齐头并进。相信不久的将来,世界舞台上将掀起一股经久不衰的中国民族音乐之风。

猜你喜欢
民族性琵琶民族音乐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窈窕淑女琵琶妹
我的“反弹琵琶”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琵琶绝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