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

2018-03-02 18:42小单
现代家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负面婴幼儿情绪

小单

【张娟简介】

儿童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萨提亚家庭治疗师。北京布布园幼儿园创办人、总园长,北京市妇联新蕊计划家庭教育特聘讲师。著有《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一书。

张娟女士是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在北京幼教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她创办的北京布布园幼儿园声名日隆。但是,在接受本刊特约记者采访时,张娟一再强调,幼教的主战场不是幼儿园,而是家庭。其中,做好亲子沟通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

无效沟通何其多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长年从事幼教工作,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张娟(以下简称张):最大的感触是,没有家长的支持,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一定是事倍功半。

记:何出此言?难道家长会不支持幼儿园老师吗?请详细谈谈。

张:1998年,我刚大学毕业就进入幼儿园系统,20年间带过无数孩子,遇到过无数家庭。其中,我重点关注的是有行为偏差的孩子,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慢慢的我发现,即使我的努力在孩子身上得到显著体现,孩子的行为偏差得到了调整,但往往经过一个周末,回到幼儿园,孩子又会回到原点,我的努力全泡汤了。

记:为什么会这样?

张:机缘巧合,2001年我来到北京工作,在家访过程中我才弄明白问题所在。我发现,孩子身上的偏差行为,根源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长身上,确切地说,是在父母跟孩子互动的模式上。而这些,家长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未必承认。

记:为什么家长不承认?

张:因为家长认为孩子的问题是孩子的,不是家长的。几乎所有家长都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有的甚至小题大做、草木皆兵,恨不得马上找到症结,药到病除。事实上,问题的症结恰恰在家长身上,但许多家长缺乏反省能力,致使孩子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记:您认为家长应该在哪些方面反省?

张:首先,家长要反省自己是否尊重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各自独立的人格、性格和气质类型。每个孩子的智力类型和潜力也是不同的,因此,拿自家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是没有道理的。家长爱孩子,不是因为孩子比别的孩子优秀,而是因为他是自己生养的孩子。这便是无条件的爱。一位妈妈找我咨询时哭得很伤心,她说只要能拯救自己的孩子,花多少钱她都愿意。看得出,她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当她面对自己的孩子时,马上变得非常强势,她指责孩子时的表情和语气就像针对仇人。为什么亲子关系会是这样?为什么孩子在家里感觉不到被接纳?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家长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家长要向孩子传达这样的基本信息:“我接纳你,我爱你,所以我要协助你,让你更好。”

其次,家长要反省是否正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工作中我发现,太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总是试图以爱的名义改变孩子。其实,这样做是对孩子的伤害,因为当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不欣赏和不认可,他就已经在家庭关系中受挫了,他就不可能与父母做有效的沟通。这种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许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听话,因为这样的孩子好带,麻烦少,成长效率看上去也蛮高。事实上,这是在给孩子的成长帮倒忙。

再次,家长要反省自己是否平等地看待孩子。每个家长都希望培养一个独立、友爱、守纪律的孩子,但这些品质不是课本上学来的,更不是与生俱来的。如果家长嘲笑孩子的异想天开,漠视孩子的人际交往,甚至对孩子的事大包大揽,就不可能培养自律而且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目前,很多孩子在物质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但在心理上不堪一击,因为他们没有能力面对挫折,不懂得如何面对别人的不认可。这么多年来,青少年自杀的报道越来越多,为什么?说到底,这些孩子没有感觉到来自家庭的支持。

最后,家长要反省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是否有效。如何做到既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又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首先想到要掌握最先进的技巧,所以家教方面的图书销量很好,讲座也大受欢迎。但是,家长们很快发现,再先进的理念和技巧,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不灵了。这是为什么?因为与孩子相处,最重要的不是理念和技巧,而是用心:用心观察孩子的个性特点,用心设计最适合孩子的沟通方式。只有做到用心,亲子沟通才能做到有效。

沟通从倾听开始

记:您谈得很有道理,但有点笼统,能否具体谈谈如何做好亲子沟通?

张:好的。家长若想与孩子的沟通有效,必须做到以下四件事:

第一,学会倾听。因为年龄、阅历上的不平等,家长与孩子沟通时更像一个演说家,孩子不大有说话的机会。有些家长责怪孩子性格内向、没有主见,其实是因为平时没有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更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家长想跟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那就从倾听开始吧。心理学上有一个不成文的定律:任何心理疾患,倾听都是最好的敲门砖。当我们允许孩子表达自己,我们很关注他在表达什么,这本身就是对孩子情绪的一种治疗。倾听时,家长要注意孩子如何认知和表达,因为这是家长了解孩子、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第二,给孩子选择空间。在与孩子讨论具体问题时,家长要注意给孩子选择空间,让孩子选择他喜欢的方式,而不要强迫孩子必须怎样怎样。当孩子没有选择,就会有被逼迫的感觉,本能会促使他反抗,而反抗,必然会伤害亲子关系,破坏沟通效果。

第三,关注孩子的情绪。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心里揣着一个期待:“你按我说的来。”但是,所有的沟通不顺畅都是来自于孩子的不顺从。这便是情绪的对抗。我认为,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关注沟通内容同等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之所以重大,是因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人,他要仰仗父母活着,所以在親子关系中有一层微妙的逻辑,即讨父母欢心。孩子都知道,只有讨父母欢心,我才能活得好。所以幼儿都拼命表现好,做好孩子,最怕父母不要他。此时,如果父母给孩子较多的负面评价,甚至羞辱和打骂,那么孩子必然产生受挫感,表现出来便是负面情绪。这类负面情绪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孩子会把这类负面情绪带到其他关系中,去应对家庭以外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出现暴力倾向,可能缺乏情绪自控能力,可能出现自闭倾向,等等。endprint

第四,允许孩子宣泄负面情绪。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有负面情绪,就要想办法让孩子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切不可打压孩子。比如,孩子心中有了委屈,会哭。这时,家长容易下意识地对孩子说:“快别哭了。哭有什么用呢?”这句话给孩子两个暗示:一是不哭是坚强的表现,二是这件事不值得哭。这便是对孩子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对家长来说,也许弄丢一个小石块没什么可哭的,但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是值得哭一场的,家长为什么要堵住孩子的这个情绪出口呢?情绪是一种能量,身体要像一个管道,外界的事和人导致情绪变化,在身体里游走,当父母接纳孩子此时的情绪,情绪就游走了。慢慢地孩子就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料理自己的情绪,未来他也能成为一个允许他的孩子有情绪,并且跟孩子平等沟通的爸爸或妈妈。

记:面对爱哭鼻子的孩子,有的家长很头疼,不知该如何应对。

张:其实,家长只要做三件事就行了:

第一,给孩子的负面情绪命名。家长要敏锐察觉孩子的负面情绪,然后告诉孩子,他哭泣的原因是负面情绪造成的,这种负面情绪是紧张、嫉妒,或者恐惧。

第二,允许孩子表达情绪。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表达情绪是正常的,要勇于表达,当情绪表达出来,自己就不会被它控制了。

第三,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家长要告诉孩子,以后有了類似的负面情绪,只要他愿意,可以选择告诉父母,“我时刻准备倾听你的烦恼,不管这种烦恼是什么。”一旦孩子学会思考,把前因后果想清楚,那么孩子就已经在学习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他已经在内化自己如何表达情绪,如何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记:家长是否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家长下班回到家感觉很累,或是工作不顺心,可孩子不懂事,一直缠着家长做游戏,这时家长能否拒绝?

张:当然可以,最佳的交流是双向交流。不过,对年幼的孩子,家长的拒绝要讲究策略。家长可以把孩子抱起来,放在腿上,对孩子说:“宝贝儿,你看着妈妈。妈妈爱你,但是妈妈现在真的很累,想一个人待一会儿,因为妈妈不知道这种状态下会不会对你发脾气。请你给妈妈15分钟,然后妈妈会开开心心地陪你,可以吗?”作为家长,如果在家里坚持这样的表达方式,即开诚布公地表达情绪,而不是带着情绪表达,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开朗,越来越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负面情绪所控制。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就是精神胚胎期,非常重要。

关注精神胚胎期

记:精神胚胎期是什么意思?

张:精神胚胎期是人类特有的适应社会的时期。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孩子就进入了精神胚胎期,有内在动力引领孩子去探索,所以他到处摸、到处碰,他必须用这些方式去丰富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才可以获得经验。在社会的环境中,在家长的抚育下,婴幼儿在体能、智能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潜能都得到开发,在短短的时间内发展成社会人的雏形。

记:看来,在婴幼儿精神胚胎期,亲子沟通非常重要。

张:是的。在婴幼儿精神胚胎期,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再依附于母亲。此时的孩子具有自主性,可以和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以及能量的交换,而这一点恰恰对于发展孩子各种感觉器官和肢体运动能力,促使孩子自主地吸收多种信息从而促进头脑发育有很重要的作用。当孩子处于婴幼儿时期的时候,收到的来自于环境中的情绪影响,对于孩子一生的精神发育特别重要。有专家从婴幼儿中枢发展的特点来判断,婴幼儿是借助于身边的亲人交往的经验建立情绪学习的基础的。当然,这些经验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是以非语言的形式存储在婴儿的大脑中的,主要是因为此时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够成熟,语言能力尚未出现。不过这些经验的印象很深,以后受到情绪刺激时就会根据这些经验做出反应。因此,婴儿期与成人情绪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中人们之间的情绪交往,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会对孩子以后的情绪发展造成深刻的影响。

记:会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张:在婴幼儿的精神胚胎期,如果家长总是不断地打扰孩子,给孩子负面评价,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会慢慢偏离健康的成长轨迹,最终成为家长想象中的孩子,即听话的、守纪律的、学习好的、人人爱的、有礼貌的、没有自我、压抑情绪的所谓“好孩子”。但是当孩子长到三四十岁时,多半开始困惑、迷茫,他会不断地问自己,这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到底想要什么?

记:这样的家庭影响实在是太可怕了!

张:是的。家长想要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要做智慧型家长,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孩子有效沟通,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不要让孩子拷贝家长的成长经历,要让孩子找到真我。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明白,含辛茹苦、委曲求全地满足孩子所有需要的家长不是好家长。好家长首先要活出最好的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经营好自己的婚姻,然后将这些美好展示给孩子,成为孩子成长的参考。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多半会成为幸福而有作为的人。

【编辑:陈彤】endprint

猜你喜欢
负面婴幼儿情绪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家政服务员应如何发现并应对婴幼儿异常情况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