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学院校加强医德教育的探索

2018-03-03 11:22王晨艳李奎刚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王晨艳,李奎刚

(天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19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可见,社会的发展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仅要医术高,还要具备良好医德。因此,医学院校应注重医德教育,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输送优秀人才。

1 新形势下加强医德教育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重要地位,要求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医德突出。大学是医学生形成良好医德的关键时期,因此,医学院校应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加强医德教育,使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意识,形成正确的医德价值观。当前,医学发展迅速,这就需要医学院校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承担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任,他们思想品德高低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医学院校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医学生医德教育,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学生是医疗群体的后备力量,培养其良好医德,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杜绝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如收红包、拿药品回扣等,同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患者认可度。如今,出现了许多新的医学伦理问题,如“人工授精”“安乐死”等,这些医学伦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医学生形成新的医德理念,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总之,医学生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其医德高低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医患关系的改善。

2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少且陈旧

由实证研究可知,当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医学生学习医德教育课程仅为应付考试,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同时,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交流缺乏,教师难以开展针对性的医德教育,这也影响了教学目的的实现。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网络运用能力,但目前很多教师不能有效运用网络,一味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德教育内容也要不断更新,然而很多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教学内容陈旧,难以使医学生了解医德内涵。医学院校大多在医学伦理学、医事法规课程教学中渗透医德教育,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更新速度较快,若仅运用课本进行教学,很难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教学内容。同时,当前医患关系复杂、紧张,仅仅依靠医学伦理学、医事法规两门课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更多课程教学中渗透医德教育,从而达到医德教育目的。

2.2 医学院校对医德教育缺乏重视

高校医德教育需要专业教师,然而很多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他们不能有效将医德教育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有些医学院校有医德教育专职教师,但调查发现,他们在教学中侧重于德育,不能将其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很难达到医德教育目的。学校应注重医德教育人才引进与培养,然而现实中很多医学院校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忽视非医学方面人才的引进,尤其医德方面的人才。因专业课程较多,医德教育不能局限于医德教育课程,还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医德教育,然而由于学校没有特别强调,因此,专业课教师在讲课时很少渗透医德教育。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需要学校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气氛,然而现实中很多医学院校重视专业知识教学,对医学人文缺乏重视,很难使医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医学人文熏陶,增强医德意识。同时,很多医学院校虽然修建了豪华气派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但缺乏医学人文特色,没有形成良好的医学人文外部环境,这也制约着医学人文气氛的形成。总之,学校对医德教育缺乏重视,制约着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

2.3 医德教育缺乏系统性、连贯性

医学院校在加强医德教育时应注重系统性、连贯性。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医学院校医德教育针对的是低年级学生,并要求合班教学,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加之医德教育课程学时较少,导致任课教师难以详细讲解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欠佳。大学生只有经历实践才能感悟医德内涵,然而很多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只注重课堂教学,忽视社会实践,这也制约着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医学生在医院实习时间较长,因此,医院应加强医德教育,但现实中医学生在医院实习学到的仅仅是医术,医德方面基本上没有受到教育,反而是紧张的医患关系以及某些医生的不良行为,影响了其良好医德的形成。

3 医学院校加强医德教育的策略

3.1 医学院校从战略高度重视医德教育

党的十九大明确强调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各高校应从各方面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加强医德教育是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各高校要积极引进医德教育专职教师,并对在职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使他们掌握最新医德教育内容。针对医德教师,加强医学专业知识教育,使其结合医学专业知识进行医德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专业课教师,加强医德知识培训,使其在讲授专业知识时融入医德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要建立医德教育相关考核制度,对优秀者予以奖励,督促教育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医德教育;创造良好的医学人文环境,使医学生受到环境的熏陶,形成良好医德;在硬件建设上体现医学人文特色,在软件建设上体现医学人文文化;开设医德教育相关课程,组织开展各类医德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从后勤上保障医德教育顺利开展,对校外实践活动予以支持。总之,医学院校要从各方面重视医德教育,以达到医德教育目的。

3.2 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新颖

传统教学方式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医德教育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网络的普及,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微信、BB教学平台等,拓宽教学空间,增加师生沟通。结合临床实践确定教学内容,多举实例,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原有课程,增加课时,并实施小班教学;开设医德教育相关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管理学等。医学是不断发展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交融的学科,不仅要培养医学生医技,还要重视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医学院校要积极修订教学目标,注重医学生医德培养,适时更新医学人文教学内容,增设医学人文课程。对医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医德观。医学院校可让优秀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给在校生讲解医德的重要性,促进在校生树立高尚医德。总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医德教育的开展。

3.3 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系统性与连贯性建设

高校不能仅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医德教育,还要将医德教育渗透到大学期间每个学期。每学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结合最新内容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随着高校的扩招,医学专业研究生越来越多,但他们的课程中涉及医德教育的并不多,因此,医学院校除了在本科阶段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外,还要针对研究生开展医德教育。医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医德教育仅是理论部分,因此,学校要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到医德的重要性,领会医德内涵。医学专业学生实习时间远远多于其他专业,因此,可在实习期间加强医德教育,使医学生将所学医德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落实和验证,从而认识到医德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