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鸾、练鹊与翟鸟辨析—从“西夏双凤花草纹金碗”谈起

2018-03-04 12:35郑承燕杨星宇
草原文物 2018年2期
关键词:尾羽凤凰文物

郑承燕 杨星宇

(1.内蒙古博物院 2.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

近日在文物整理时,笔者得以近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高油房古城遗址出土的“西夏双凤花草纹金碗”(图一)。该碗敞口,浅腹,喇叭状小圈足,口径10.7、高3.5厘米。原报告中称其“碗心錾刻凤凰团喜纹,内腹刻三枝花,分别为芍药、牡丹和西蕃莲。沿下刻缠枝牡丹纹一周。圈足的外沿又刻有忍冬纹一周。”①

然细观该金碗碗心图案:双禽皆为鸟头,尖喙,圆眼,粗颈,冠羽稀疏,尾羽四根。双足粗壮,缠绕飘带。二鸟对视,喙平直,半张,一鸟展翅回望,另一只身体翻转,与前鸟相和。一珠状物于两喙之间,应为吐纳之物(图二)。这对被命名为“凤凰”的飞禽,不仅外观上与传统的凤凰纹样有诸多不同,气势上也不似“百鸟之王”般威武张扬,雍容华贵。笔者以为“双凤花草纹金碗”的名称值得商榷。

图一 高油房古城出土西夏双凤花草纹金碗

祥瑞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由动物、瑞鸟、植物共同组成,具有特定吉祥含义。对禽刻于碗心,两鸟之间有吐纳之物,鸟足之上系有飘带,与中国传统瑞鸟图案的构图吻合,定是瑞鸟无疑。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鸟,凤鸟、鸾鸟、翟鸟及练鹊,皆寓意吉祥,兼具趋吉避凶的功用,唐宋以降使用频次较高,形象也日益具象。对于服饰及器物上禽鸟纹样的使用,历朝皆有明确限定,尤其是明清时期礼制更加完备,成为朝廷礼仪典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不得僭越。惜今人在解读时多有混淆,常以“凤纹”一以概之。笔者不揣浅陋,通过对凤凰、鸾鸟、练鹊及翟鸟进行捋析,在对文头所述金碗正名的同时,亦对辽夏金元时期的祥瑞文化特征进行梳理,遂有此文。

图二 金碗碗心细部图案

一、凤 凰

既然原报告中将碗心对鸟命名为“凤凰”,那么我们先从凤凰形象谈起。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实为“凤”和“凰”的合称,雄凤雌凰,《尔雅·释鸟》中载:“凤,其雌皇(凰)。”关于凤凰的形象,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凤之象也,鸿前麐(麟)后蛇颈鱼尾,鹳颡(额)鸳思(腮),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郭璞认为凤凰是“鸡头,蛇颈,燕颌,龟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的瑞鸟。可见,古人对于凤鸟形象的记载或许有略微的差异,但是鸡喙、蛇颈、燕颔、羽毛色彩艳丽,是文献记载中凤凰的基本特征。甲骨文中,“凤”字被写作,从字形来看,冠、羽和长尾都有,羽毛华丽也是此字着力表现的重点。作为中国古代器物中表现最多的瑞鸟纹饰之一,唐代以来,凤鸟形象逐渐变得生动、丰满,兼具上述基本特征,在不同质地的器物上均有所表现(表一)。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碗心所刻双鸟与凤鸟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颈部。首先,许慎和郭璞都认为凤为“蛇颈”,表中所列凤凰的颈部也皆细长而曲折,而碗中飞鸟不仅颈与头同粗,而且直接相连未见曲折。其次,从喙部来看,宋辽金元时期的凤凰,多半为勾喙,且上喙厚宽于下喙,而碗心对鸟则喙部平直,与鸡喙接近。第三,从冠羽来看,凤凰的冠羽丰满,十分张扬,而碗心对鸟仅有一根。第四,从颈毛来看,碗心对鸟排列浓密有致,而凤鸟则较为飘逸夸张。第五,从尾羽来看,凤鸟的尾羽华丽,多呈火焰状或锯齿形,而碗心对鸟则呈平直飘带状。由是观之,此禽非凤。

二、鸾 鸟

那么,可不可能是与凤凰形象相似的鸾鸟呢?

图三 唐代节愍太子墓壁画中鸾鸟形象

图四 宋代《营造法式》中的凤凰与鸾

表一 不同时期器物上的凤纹

鸾鸟,又名青鸾、青鸟、鸡趣,是凤凰属鸟类的一种。《艺文类聚》依据羽毛的颜色,将凤凰属划分为五种:赤色为凤、青色为鸾、黄色为鹓鶵、紫色为鸑鷟、白色为鹄。《洽闻记》中也指出,凤、鸾的区别在于羽毛的颜色:“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鸾”㉓。

唐代节愍太子墓壁画则直观地描绘出了鸾鸟的形象:鹰喙、虎目、兽耳,蛇颈系带,头顶上有金色花冠,背披金羽毛,双翼金绿相间,长尾若锦带并饰有绿色花纹(图三)。㉔因与凤鸟容易混淆,宋代《营造法式》对二者的羽毛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凤凰冠翎舞动,下巴有一大绺如头发飘舞的羽毛,厚喙,华丽夸张的尾部造型呈卷草状或雀翎状,透露出凶悍、英武的气势;鸾鸟冠翎稀疏,嘴相对小巧,下巴无羽毛装饰,尾部羽毛变化单一,均为锯齿型(图四)㉕。

除羽毛颜色、形状不同外,凤凰与鸾鸟另外一个区别在于:鸾善于鸣唱,凤长于舞动。《山海经·海外西经》载:“鸾鸟自歌,凤鸟自舞”㉖,《埤雅》:“古时鸾舆顺动,此鸟(即鸾鸟)飞集车上,雄鸟鸣于前,雌应于后”㉗,《说文》:“鸾亦神灵之精也。赤色,五采,鸡形。鸣中五音,颂声作则至”㉘。

因鸾、凤皆为具有皇家气息的神鸟,外形相似,因而,中国古代传统纹样中常将二者置于同一空间进行构图,取“鸾凤和鸣”的意象。笔者选取一组元代及明代鸾凤组合图案进行说明(表二)。

而碗心所刻的对鸟,一只回首张喙,另一只虽个头较小,且踡于下部,但喙也半张,二鸟一唱一和,从形象与布局来看,应是传统纹样中的喜相逢式构图。而同时期的鸾凤组合多突出其舒展的尾羽,或为火焰形,或为卷草形,以表现其蹁跹的舞姿,与对鸟平直飘带状的尾羽完全不同。对鸟既然与凤凰的区别较大,亦不可能为鸾鸟。

三、练 鹊

从头部及冠羽来看,碗心所刻对鸟又与练鹊相似。

图五 《绣羽鸣春图》中绣羽形象

练鹊,又称绣羽、绶带鸟,今名寿带鸟,属雀形目鹟科,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北、华北、华南等地。雌雄鸟头部相同,但雌鸟冠羽短,中央尾羽不及雄鸟长。

绶带是古代帝王、百官礼服的佩饰,是用彩色丝绦织成的片状长条。汉代用“瑞鸟衔绶”来表现家人门庭显赫、子孙仕途的发达,绶带的颜色和长度随着官员品级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因而绶带被认为是做官的象征㉙。因练鹊的尾羽与之相似,故有“绶带鸟”之名。故宫博物院藏宋人《绣羽鸣春图》册页中有绣羽形象(图五),由宋词所咏可见练鹊的寓意,“练鹊锦袍仙使,有青娥传梦,月转参移”㉚,《韵会》中云:“谓之性喜”,言绶带鸟能报喜,因而多用作官员的补子。

表二 鸾凤图案

表三 不同历史时期练鹊形象

纵观整个唐宋元明时期的器物,练鹊的形象基本没有大的变化(表三):其体形与麻雀相似,雄性寿带鸟的尾羽很长,像一根长长的绶带,雌鸟则相对较短。

如上所述,碗心对鸟的头部与练鹊相似,因而极易混淆。二者最为明显的区别在于尾羽:练鹊仅有一至两根,碗心对鸟则分别有四根。由此可见,此鸟亦非练鹊。此外,碗心对鸟双足缠绕飘带的现象,也不见于各时期练鹊形象之中。

四、翟 鸟

中国古代瑞鸟图案中,还有一种翟鸟。

翟,音狄,从羽从佳,《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山雉尾长者”,意指长尾巴的山鸡,亦指山雉的羽毛,《疏》:“谓雉之羽也”㉛。

因翟鸟的毛色华贵,翟羽多用于装饰车舆,翟纹多用于后妃命妇的服饰之中。唐代天子车舆有五辂,其中玉辂“插翟羽五焦”,皇后重翟车“其箱饰以重翟羽”、厌翟“其箱饰以次翟羽”、翟车“其车侧饰以翟羽”㉜。宋循唐制,后妃之服“一曰祎衣,二曰朱衣,三曰礼衣,四曰鞠衣。”其中,皇后“祎之衣,深青织成,翟文赤质”,青纱中单“用翟为章”;妃之“褕翟,青罗绣为摇翟之形”,素纱中单“以摇翟为章”;皇太子妃“褕翟,青织为摇翟之形”,素纱中单“以摇翟为章”;命妇“翟衣,青罗绣为翟,编次于衣及裳。第一品,花钗九株,宝钿准花数,翟九等;第二品,花钗八株,翟八等;第三品,花钗七株,翟七等;第四品,花钗六株,翟六等;第五品,花钗五株,翟五等”㉝。明确规定,命妇的翟衣绣以翟鸟,并以翟鸟之数区分品级。

宋代《三礼图》中的袆衣、褕翟、阙翟上施有翟鸟图案㉞,形象与十二章纹中的华虫纹样十分相似(图六,1-3),《宋仁宗皇后像》㉟中的翟鸟纹以一对同向站立的翟鸟为一组,与宝轮进行错拍,均匀布满整个衣身(图六,4)。

翟鸟纹在中国后妃服饰中一直使用至明朝,甚至到了清朝服制中,翟鸟纹仍然是后妃及贵族女子礼服的标志性纹样。从考古实物来看,江西南昌吴氏墓出土了迄今发现的明代最完整的后妃系列礼服㊱。吴氏的地位相当于郡王妃,依据《明会典》,郡王妃的霞帔图案应为云霞翟文,由两条罗带构成,“前段绣有四只翟鸟,后段绣三只翟鸟,共计十四只,每只翟鸟约长17厘米,展翅,直尾”㊲(图七),合乎礼制的要求。

图六 宋代服饰中的翟鸟纹

图七 明代吴氏墓出土云翟纹霞帔(局部)

五、结 论

通过以上对于凤凰、鸾鸟、练鹊及翟鸟形制演变的回顾与捋析,我们不难看出,本文论述所围绕的金碗,其碗心所刻对禽与鸾、凤的差别最明显的在于颈部,除翅膀略为相似外,其他细节相去甚远;练鹊虽与碗心对禽形体较为相似,但尾羽数量严重不足,作为着力表现其飞禽特征的重点细节,尾羽占据了碗心构图的较大篇幅,故亦不可能为练鹊;而无论从冠羽、尾羽、头部、喙部的细节来看,还是从展翅形制来对比,前文所述碗心对鸟形象均与翟鸟更加相契合。故笔者认为,此碗的名称应为“西夏翟鸟对喜纹金碗”更为妥当。

注 释

①陆思贤、郑隆:《内蒙古临河县高油房出土的西夏金器》,《文物》1987年11期。

②陈晓启:《中国珐琅金银器收藏与鉴定全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59页。

③陕西蓝田汤峪杨家沟窖藏出土。张尉:《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中国古代玉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④浙江省临安市玲珑镇康陵出土,临安市文物馆藏。

⑤江苏涟水妙通塔宋代地宫出土。淮安市博物馆、涟水县图书馆:《江苏涟水妙通塔宋代地宫》,《文物》2008年8期。

⑥南宋龙凤瓜果金步摇,湖北蕲春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蕲春县博物馆藏。浙江省博物馆编:《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中国书店,2015年。

⑦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陶瓷全集8》宋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图165。

⑧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陶瓷全集8》宋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图215。

⑨宋代双凤纹菱花镜,辽宁省博物馆藏。刘宁、陶亮主编:《净月澄华:辽宁省博物馆藏古代铜镜》,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年。

⑩凤纹鎏金捍腰,辽宁省博物馆藏。

⑪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馆:《辽陈国公主墓》,文物出版社,1993年。

⑫李逸友:《论辽墓壁画的题材和内容》,《内蒙古文物考古》1993年1、2期,图43。

⑬辽代凤形金耳饰,辽宁省建平县张家营子乡勿沁图鲁村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马宝杰主编:《辽宁省博物馆(日文版)》,长征出版社,2008年。

⑭中国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敦煌壁画全集10》敦煌西夏元,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图116。

⑮史金波:《西夏社会》(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图版129。

⑯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陶瓷全集9》辽西夏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图161。

⑰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陶瓷全集9》辽西夏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图179。

⑱黄能馥、陈娟娟:《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第150页。

⑲陈晓启:《中国珐琅金银器收藏与鉴定全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87页。

⑳元代玉凤金簪,河北省石家庄市后太保村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㉑元代景德镇青花飞凤纹玉壶春瓶。王莉英主编:《中国陶瓷全集》第11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㉒元代棕色罗花鸟绣夹衫,内蒙古集宁路遗址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㉓成都古籍书店影印:《康熙字典》,亥集中,鸟部,四川新华彩印厂,1980年。

㉔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富平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唐节愍太子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

㉕李诫编修:《营造法式》第七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㉖方韬译注:《山海经》,中华书局,2009年。

㉗成都古籍书店影印:《康熙字典》,亥集中,鸟部,四川新华彩印厂,1980年。

㉘李恩江、贾玉民编:《说文解字译述》,中原农民出版社,2000年。

㉙河北隆化鸽子洞出土。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

㉚赵丰:《织绣珍品:图说中国丝绸艺术史》, 艺纱堂服饰出版,1999年。

㉛北京市桦皮厂西部城墙基址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文明:古代中国陈列文物精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㉜薛雁,吴微微:《中国丝绸图案集》,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图158。

㉝江西文物工作队:《江西南城明益宣王朱翊鈏夫妇合葬墓》,《文物》1982年8期。

㉞明宣德青花团凤纹葵花式洗。王莉英主编:《中国陶瓷全集》第12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㉟吴佩英:《从具象图案到抽象装饰纹样的演变:陕北东汉画像双龙穿璧纹的母题研究》,《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6期。

㊱吴文英:《汉宫春寿梅津》,《全宋词》册四,第2925页。

㊲鸟衔花形玉佩,故宫博物院藏。古方:《中国古代玉器图典》,文物出版社,2007年。

㊳江西星子陆家山出土,江西博物馆藏。浙江省博物馆编:《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中国书店,2015年。

㊴常素霞:《中国古代玉器图谱》(下),金城出版社,2013年。

㊵湖南张家界元代金银器窖藏,引自扬之水《奢华之色》之二,中华书局,2010年,第93页。

㊶河南南阳溵水郡主墓出土。刘霞:《河南南阳溵水郡主墓出土的一批金器》,《中原文物》2007年1期。

㊷成都古籍书店影印:《康熙字典》,末集中,羽部,四川新华彩印厂,1980年。

㊸(后晋)刘昫:《旧唐书》志第二十五《舆服志》,中华书局,1975年。

㊹(元)脱脱:《宋史》志第一百四《舆服志三》,中华书局,1977年。

㊺(宋)聂崇义:《新定三礼图》,清康熙12年通志堂刊版。

㊻《宋仁宗皇后像》,宋代,佚名,绢本设色,纵172厘米,横165.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㊼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昌明代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2期。

㊽原考古简报中将此霞帔命名为“压金彩绣云霞凤纹霞帔”,有误,应为翟文。此处引文依赵丰:《大衫与霞帔》,《文物》2005年2期。

猜你喜欢
尾羽凤凰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孔雀想多了
凤凰飞
文物的逝去
文物失窃
凤凰精选TOP10
无声的爱
快慢羽基因对坝上长尾鸡早期体重与羽速生长的影响
文物掉包案
凤凰,就是凤凰,就是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