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中国强”语境下武术助力强国战略的路径探究

2018-03-04 00:20甘茂尧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体育事业传统武术

□甘茂尧(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永川 402160)

1、前言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从物质层面上升的了精神生活层面,而体育事业在这一层面上和美好生活关系十分的密切。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治国理政的目标,对于体育工作十分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就体育事业的发展多次做出重要的批示、发表重要讲话,而且多次出席重大的体育活动,这些都说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视。在理论层面上,总书记关于体育事业的重要讲话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系统规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体育强、中国强”的理念更是表明了我国体育事业不断的向多元功能、人文理性方向发展。“体育强、中国强”的思想透视了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以人民身心健康、生活品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为中心,满足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其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体育强、中国强”思想的指导下,全民参与、全民健身、全新形象、全球地位和全面发展这五个方面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思路。

武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千年的智慧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基础上,“体育强、中国强”的理念下,武术更应肩负起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责任。作为一种集文化、艺术和体育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武术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和传承,长盛不衰,在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理应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发挥出促进大众健身,加速经济发展,推动体育产业、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体育强、中国强”语境下武术助力强国战略的路径。

2.2、研究方法

本文应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体育科学》、《体育文化导刊》等期刊杂志和中国武术发展状况体育事业发展理念相关的文章,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和分析,并进行了整理和综合。通过专家访谈法对专家和教师进行了访谈,听取了有关专家对于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现状认识,并探讨了武术在“体育强、中国强”理念下如何助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3、结果与分析

3.1、中国武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1)竞技武术一枝独秀。

中国武术经过了千年的传承,技击性和实战性一直都是相互关联切不可分割的,二者的统一体现了中国武术的本质内涵,但是随着西方竞技体育运动和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中国武术逐渐走向了分裂,武术的技击性和实战性被分割开来,竞技体育开始迅速发展而一枝独秀,传统武术则受到了冲击而逐渐没落。竞技武术可以说是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而产生的,其更多的体现的是西方竞技体育中追求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和中华武术的传统格格不入,在“花拳绣腿”的路上渐行渐远。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武术对于已经丧失了技击性的竞技武术并不承认,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竞技武术具有更高的舞台优势,这也直接导致了传统武术逐渐的走向了边缘化。

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其实都是中华武术的分支,但是由于现在两者畸形的发展模式,导致了二者间的隔阂逐渐加深。竞技武术虽然占据了较大的平台而一枝独秀,但是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也需要不断从传统武术中学习,从而充实和完善其在技术和风格上存在的局限性。而传统武术也不能够继续的抱残守缺,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传统武术已经到了必须要变革的时候,应该摒弃掉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顺应时代的潮流主动的寻找传人,走上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从目前的形式来看,传统武术如太极全、长拳、咏春拳等在国外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国外武术爱好者的欢迎,因此传统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立足于自身本质,充分的借鉴竞技武术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去开拓属于自身发展的空间,只有传承传统武术,让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能够实现协调的发展,才能够使中华武术全面发展,走向更高的舞台。

(2)武术发展在形式上趋向西方化,缺乏传统文化支撑。

中国武术的内涵在于其实战性和技击性的协调统一,而在西方体育运动的影响之下,武术开始偏向竞技化,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的丢掉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创新而进一步发展。中国武术在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下逐渐的迷失了自我,这一蕴含了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项目逐步的走向了“体操化”,走向了单纯的、简单的、运动化的发展模式,中国武术原本是中国源远流长文化的载体,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到如今却逐步的发展成为了同一口令下的伸腿、弯腰,武术由一种文化逐步演化成了一种运动项目,武术本是一种感悟与追求,却因为过于追求竞技性而成为了一种功利。中国武术本是以内敛为本的,现在却成为了一种追求外在表现的运动,武术走向功利性,使其变得轻飘,变得简单。中华武术是讲究“根”的,但是由于形式上逐渐走向西方化,武术已经“飘”了起来,丧失了其中的文化内涵。

3.2、武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武术普及力度不够,大众武术需大力扶持。

学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中国武术的传播也离不开学校这一“温床”,在中国武术的传播和发展中学校本应起到重要的作用,成为主要的阵地和场所,但是研究发现,我国学校武术的发展不容乐观。武术进入学校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而且武术课程早已经被编入大纲、列入课程,但实际上武术在学校中并没有得到普及。武术的开展情况也令人担忧,目前在开展武术的学校,无论是南北、城乡,学校武术都充斥这竞技武术的影子,教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标准化、单一化、统一化的“国际武术竞赛套路”,这对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是不利的。中国武术在学校的发展大多流于形式,课程形同虚设,即使真正的开设了武术课程,教学的内容也多停留于样板化,内容停留在统一口令是的体操式的武术套路,诸多因素导致了学生虽然对于中国武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却不喜欢上武术课程的情况。

纵观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兴衰,可以看出流行的运动无不具备普及性,都是具有大量的后背人才的,而中国武术在大众化的发展方面也让人失望,除了少数世代相传的家庭在练习传统武术之外,很难看到有人对武术具有热情,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广场舞已经成为了公众热捧的形式,而武术却无人问津。这些年来为了使武术进入奥运,中国武术过多的迎合西方运动思念和理念,在这个过程中丢失了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逐步论文了中国式体操,丧失了其特有的魅力和内涵,让武术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2)传播力度不够。

中国武术在传播过程中依旧保存着传统的观念,很少应用现代媒体进行传播,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传播的媒介也在不断的趋向于多样化,而武术的传播途径过于单一,落后于时代。因此在武术的传播过程中,应加大对新媒体的应用,通过武术电影、武术网站等形式来进行武术的传播,加大武术传播的力度。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作为一种集文化、艺术和体育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在“体育强、中国强”的思想充分发扬中华武术,有助于体育强国战略的实现,也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但是目前我国武术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在形式上过于西方化,竞技武术一只独秀,武术中的文化内涵正逐步消失;在传播上,无论是学校武术还是大众武术都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武术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且在传播过程中传统观念较强,没有充分的利用新媒体的力量,传播力度不足。

4.2、建议

武术作为中国最为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精粹,因此应充分的发展中华武术,为体育强国战略助力。

(1)促进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的统一和协调,给武术的发展创造活力。

在中国武术之中,竞技武术可谓一枝独秀。目前全国武术比赛的数量越来越多,制度和规则也不断的完善,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竞技武术这一武术发展的“快车道”,助力中国武术的全面发展。竞技体育中实战性有余,但是技击性不足,而传统武术因循守旧,创新性匮乏,难以适应现代的步伐,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二者进行整合,保持武术的技击性和实战性,让中国武术在保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和迸发出发展的活力。

(2)大力发展大众体育。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而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就是有足够的群众基础,而为了促进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助力强国战略,应进一步加强武术在民间的推广,国家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确定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组织更多的武术交流活动,促进中华武术的发展,利用中华武术铸造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3)规划和建立完备的武术产业体系。

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助力强国战略,发扬中华武术,应建起完善的体育品牌和体育市场,促进武术比赛的产业化,构建出以武术为核心的体育市场。

(4)重视武术教育,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具有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功能,在体育教育中重视武术教育,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和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武术的发展要从孩子抓起,因此要重视武术在青少年中的推广,使体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促进中华武术的传承,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

(5)注重中华体武术的国际推广。

中国武术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卧虎藏龙》等电影在国际的传播,不仅促进了中国武术在世界上的传播和发展,也输出着中华的文化,因此注重武术文化的传播,对于提升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体育强国的战略中,要注重武术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借此提升中国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柳鸣毅,丁煌,闫亚茹等.“体育强、中国强”的学理阐述——习近平总书记体育思想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1).

[2]刘延坡.近30年来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段毅.武术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体育事业传统武术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