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球舞蹈啦啦操编排的创新性研究

2018-03-04 00:20普卫霞李雪梅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花球队形舞蹈

□普卫霞 李雪梅(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里,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审美、难度也随之增高,并且花球舞蹈啦啦操以美、活力、激情为代表更应该有更多创新元素的体现。无论是在音乐、动作、队形上,都应不断推陈出新,独具创新,避免观众产生视觉疲劳,觉得老套和无趣。

通过认真分析啦啦操新竞赛规则,充分挖掘啦啦操编排如何体现创新性、提升艺术性、增强可观赏性,是每一位啦啦操人传承和发扬啦啦操的重要使命。同时,创新与传统是不可分割的,传统是基础,只有把握好传统的核心,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在2009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上,我国啦啦操队在继承传统啦啦操风格优势基础上,很好的实现了传统优势与现代潮流的衔接与过渡。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校园花球舞蹈啦啦操。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查阅资料,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40余篇,并对这些期刊与书籍进行仔细的阅读与分析,获得了强有力的论据。

(2)经验总结法。

总结过去啦啦操、健美操编排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啦啦操编排创新的有效途径。

(3)录像分析法。

通过观看历年比赛以及表演视频等,对其创编的音乐、动作、队形进行分析、总结,获得更多启发以及创新的理念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花球舞蹈啦啦操编排创新的途径

(1)明确主题。

啦啦操编排的任何创新都是基于明确主题之上,主题是成套动作中心思想的体现,如果编排无法表达主题所要呈现的思想,无论是在比赛或者研究中,再好的创新也是无效的。

啦啦操是一项健康、活力、极具美感的运动项目,因此主题应该符合啦啦操精神和特征。其主题,可以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劳作中的方方面面,也可以来自各民族的文化领域,可以表现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也可以表现动物狂野奔放的天性。因此,明确主题以及进行主题创新,是编排的首要前提。通过主题所表现的中心思想,编排者可以借由作品诠释她所要表现的精神和意义,更具体、更形象,以表演的形式吸引观者的眼球,比起理论性的讲解,更能让大众理解创编者所要表达的意义,进而触动心玄。

(2)音乐创新。

花球舞蹈啦啦操的音乐一般都是激情高昂节奏清晰并且非常能振奋人心的,好的音乐配上整齐划一富有力度的动作,能给于人精神的享受,所以说音乐是啦啦操的灵魂。据研究表明,用音乐来诱发情绪,有很优势,一方面,音乐可以高强度的诱发情绪,而且音乐诱发出来的这些情绪与被试者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在进行花球啦啦操动作编排前应该明确合适的音乐,根据音乐配予合适的动作。在音乐的制作上可以有以下几种创新:

①快节奏音乐与慢节奏音乐结合

在进行音乐剪辑时我们可以尝试快节奏音乐与慢节奏音乐相结合,慢节奏音乐可以放在整首音乐的中间作为过渡。这种尝试不仅可以冲击观众和评为的听觉,快节奏动作与舒缓的慢节奏动作相结合,让人耳目一新,还能让运动员有一个调整呼吸的时间以及突出阶段性的高潮。

在整个花球舞蹈啦啦操表演中,音乐可以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时而激情奋进,时而舒缓柔美,在高、低、快、慢的音乐错落之间,加强整套操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②采用民族音乐

民乐旋律特别是民歌旋律因代代传唱,集体加工,堪称人类艺术精品,将对其进行改编,变奏等加工,是音乐创作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啦啦操起源于美国,受美国啦啦操的影响,传统的啦啦操音乐大多都采取快节奏的英文歌曲。其实我们的各民族音乐就是一个很大很好很便利的音乐库,它是我们最熟悉的,能代表中国的音乐。在花球啦啦操音乐创新中我们应该尝试利用中国的民族音乐,发扬中国特色,让“中国风”以另一种形式站上世界的舞台上。当然,在追求创新时还应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中国风民族乐曲的利用是否能被其他国家接纳和吸收,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3)动作创新。

在进行啦啦操与健美操在动作风格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第一,啦啦操在动作编排时更强调动作的整齐划一;第二,啦啦操更注重团队的配合,而在竞技健美操中它还包括单人操,可以在竞赛规则允许下自由发挥;第三,啦啦操在完成操化时更注重身体各部位的发力,动作快速、干净、有力,而健美操更注重柔、力美以及难度与操化的配合。

花球舞蹈啦啦操动作的编排还可以借鉴我国民族舞蹈元素。我国有56个民族,有很多民舞动作都非常适合啦啦操。例如佤族舞蹈中各种甩头摆手的动作、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亮相动作和蒙古族的“硬肩”等都是很好的题材。

(4)队形创新。

在队形设计过程中,主要是根据主题思想和题材的要求,首先确定要使用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队形,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可以直接表达主题内容,点明主题。队形是给观众和评委视觉冲击的重要武器,在编排中,应在与动作协调配合的情况下考虑动与静的结合,让运动员呈线条式移动,看起来流畅而美观。花球啦啦操的队形创新主要是依据以下几点为依托:

①依据难度的特点

在技巧啦啦操中有很多托举的动作,底座和尖子之间的重叠、抛接,给观众一种立体壮观之感。而在花球舞蹈啦啦操中也有一些简单的托举造型,但是它在难度、动作上都不同于技巧啦啦操,它的难度动作多体现在集体的跳跃、旋转、下叉和翻腾等,更突出团体性,因此在队形的设计时应考虑下一步所做的难度,跳跃旋转的动作队形应比较集中,突出动作完成的整齐性和各运动员之间对音乐节奏把握的准确性,给人壮观震撼之美。而在翻腾类动作中,队形设计就尽量考虑队员之间互不干扰的情况下把动作做完美,难度突出性较强。

②依据操化的特点

队形的变化与操化的配合是密切相关的。在整套花球舞蹈啦啦操当中包括难度与操化两部分,因为比起难度,操化动作更为简单,迈步和起伏动作幅度易于控制,因此在进行队形变换时一般采用在操化部分。但是还应考虑其队员运动的轨迹是否合乎规律和审美,是否体现了流畅的同时动作与所变化的轨迹之间衔接恰当,错落有致,变化的速度快又不失凌乱,给人瞬息万变、出乎意料的感觉。

③依据创编原则

啦啦操队形的变化还应考虑整体性问题,从整套操的主题出发,并考虑成套动作的创编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构图清晰原则、创新性原则、对比鲜明性原则、变化流畅性原则、显示动作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与形式美原则。编排紧密联系原则,认识原则的重要性,是啦啦操队形编排创新的重要基础。

(5)服饰创新。

啦啦操服饰一般都是有弹性的短裙或者裤装,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啦啦操中某些跳跃或者翻腾等大幅度的动作的完成,以及各队员之间在完成动作时互不干扰。随着啦啦操的逐渐成熟壮大,啦啦操产业也日渐成熟和完善,在啦啦操服饰的款式新颖和色彩搭配上,各厂家也费尽心思。在编排中服饰创新,是给于观众视觉冲击的另一要素,编排者不仅要考虑色彩、款式的搭配合理,还应考虑与主题相符,音乐、动作、服装相呼应,才能体现和谐的美。例如,在以民族风格为主题的啦啦操编排中,可以融入此种民族的传统服装的特点,或者直接把此民族的服装改进,裁成适合啦啦操运动的款式。傣族的服装是以包臀式修身长裙为主,为符合啦啦操运动要求可以把长裙裁成短裙或者带有喇叭裤效果的修身长裤。当然,在服装材质的选择上还要考虑是否会影响运动员动作的发挥,紧身的服装大多采用有弹性的布料,而宽松的服装应考虑它的限制程度,以免防止在赛场上出现尴尬的场面,影响运动员动作的完成度。

在服装颜色搭配上还应考虑整体的和谐美,特点突出却不给人混乱的感觉。调整明与暗的比例,以及考虑配饰花边的选用是否烘托整体效果的凸显等,每一个细节都要围绕体现创编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6)道具创新。

花球舞蹈啦啦操所用到的道具一般就是花球,色彩斑斓的花球在运动员手中收放自如,可变化出很多意想不到又美轮美奂的造型。但是在规则允许下,编排者还可以运用多种道具,以加强舞台效果和突出啦啦操主题,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通过这些道具的“填充”,使整个舞台更饱满,看上去更有气势和新颖。

例如,在以《原始丛林》为主题的啦啦操编排中,编排者在熟知竞赛规则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一些丛林背景(挡板)以及树木道具为装饰,运动员的服装、头饰可以设计成动物的样式,道具加上服饰、动作、音乐和队形的完美融合,给观众以及评委置身于丛林之感,从而产生视觉冲击。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回忆中国啦啦操不断摸索的这几年,从领导指挥到基层实施,从专业训练到业余活动,从国际舞台到乡镇推广,今天的发展态势,集结了无数啦啦操人的心血和努力。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满足于现状,保持一颗创新精神是啦啦操向上发展的不的啦啦操竭动力。中国的啦啦操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大培养啦啦操人才是重任之一,因为中国发展啦啦操的重担需要交到这样一些敢创新,敢拼搏,有智慧的年轻人身上。

日本的跆拳道和空手道是由中国武术衍化而来,成为日本的国粹,并登上奥运会的大赛场。我们从这事例中启发,同样也可以吸取啦啦操精髓逐渐衍化为一门属于中国的运动项目,其一定是突出中国元素,不同于啦啦操的运动项目。要创新的前提就是感想,然后钻研再到实施,可能在这条路上,我们会四处碰壁,但是要知道成功之路并非一路平坦的,甚至情况可能还要比想象中的严峻。

3.2、建议

(1)创编的可行性。

在进行啦啦操创编时不能盲目追求新颖,同时还应考虑其可行性,主要包括:规则的可行性以及人体运动学的可行性,不能违背,否则就失去了创新的本意和做无用功。

(2)考虑不同地区中文化的差异性。

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应该在创编中考虑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性。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不断钻研各民族、宗教习俗和文化。并且啦啦操可以是一个大熔炉,只要运用得当,任何一个民族的舞蹈元素我们都可以尝试着融会贯通,同时体现出各国民族大团结的意寓。

(3)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族文化是我们的骄傲和重要的文化宝库,我们应不失时机的抓住发扬中国民族文化的机会。在啦啦操创编中采民俗,用民乐,这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传承,我们应该把这项任务代代相传,把中国的民族文化以及中国精神发展到各个领域当中。

参考文献;

[1]任聪.我国啦啦操与健美操的差异性比较研究[J].体育世界,2010,01.

[2]PanKseppJ.Theemotionalsourcesof “Chills” inducedby music.MusicPerception,1995,13(2).

[3]杨宝玲.当代音乐创作如何运用民族资源——以王志信的现代民族声乐创作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06.

[4]杨明.团体操表演队形极其变化过程的技巧设计[J].体育世界,2012,10.

[5]杜熙如,罗晓远.新规则下中外优秀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01(37).

[6]颜丽君.从2012年啦啦操世界锦标赛分析当前技巧啦啦操编排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技,2014,35(1).

猜你喜欢
花球队形舞蹈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漂亮的毛线花球框
无人机编队机动飞行时的队形保持反馈控制
七彩花球
采用花球提高乒乓球搓球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彩练当空舞、六机楔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