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2018-03-04 09:12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中心小学候书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5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效率科学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中心小学 候书英

一、精心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精心做好课前准备是提高教学效率重要前提。只有做到充分准备,才有可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高效。课前准备,就是对教学的预设,也就是通常说的“备课”。除了对常规的的诸如教学目标、内容、行为和组织形式等基本要素进行备课外,科学教师还应该特别围绕课中的“探究”活动,精心做好充分的高质量的准备工作,甚至要亲自“下水”先试验。常言道:“有备而无患”,现在不少科学教师感到“科学课不好教”,从教科书上看,每一课只有少量的文字和几幅图,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供教师参考,教学时不是这样的活动就是那样的实验,太麻烦了。往往不注重在上课前做实验,甚至对一些实验材料进行调整。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心中没有数,很难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如果课前材料准备不充分,往往预设的教学目标难于完成或无法完成,探究活动就会成为虚有的形式。

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必须精心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甚至要亲自“下水”先实践。在实践中,考虑探究内容的难度是否适中、探究活动的数量是否适量、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实验的方法是否可行、探究活动的时间是否充足等。面对一个充满生成充满挑战的科学探究课堂,我们科学老师应充分地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准备得越充分越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恰当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为教师打开了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扇窗户,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教师共享优质教育的机遇。教师运用资源提,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乡镇小学科学学科实验,由于学校经费十分紧缺,条件简陋,实验的药品、器具和模型无钱购置,现有条件下,一些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根本无法完成。在现实教学中,师生做得最多不是想法真正的做实验,而是教师上课讲述实验过程、现象,学生考前背实验步骤,无疑极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远程教育资源网中,针对乡镇小学难以完成学科实验的情况,将一些实验过程运用实时录像的手段,介绍实验过程、呈现实验现象,较好的缓解了这一矛盾。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轻松地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突破的重点和难点等问题;从视觉和听觉诸方面强化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够极大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并不是什么样的内容都适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如《溶解》《热胀冷缩》等教学内容,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的探究,虽然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也有这方面的资源,但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学生不能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不仅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课堂效果不好。在宏观或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其运动,如《太阳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可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演示,让学生看到其全貌及其运动;对于看不见摸不着一类抽象的知识,如《眼睛的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图片、动画等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些较复杂的难以讲清的实验课,如叶的光合作用、叶的蒸腾作用,消化过程等内容,用远程教育资源演示,比较方便快捷演示;需要反复多次展示或演示的内容,如《血液的循环》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可方便地反复模拟,操作起来简便,也可以节约教学时间;物体的运动变化时间较长或太短的内容,如种子的萌发等内容,可采用远程教育资源而让其展现全过程或细节。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课堂教学往往是由一个一个的探究活动组成,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等,学生有了活动的空间,再加上小学生天性好动,缺乏自制能力,以及对科学探究的极大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探究活动在学生的兴奋大叫中开始,在老师和学生的手忙脚乱中进行,在老师声嘶力竭的叫停和学生的依依不舍中结束,出现了“一动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现象。课堂纪律差,活动效率低成为科学课堂普遍存在的症结。《科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因此,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重要。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悉心地引导。对于学习能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或研究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经常表扬,做的不好的学生,即使提醒,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教师还可以制定科学课堂教学一写常规,如听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听清楚发言者的内容,脑海里能理出要点;不插嘴,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听完后,能将发言者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做比较,形成思维碰撞;做试验时,要分工合作;做完试验,要整理试验器材等。还给学生倾听的方法与技巧,暗中回顾,整理出别人讲的主要意思,并得出自己的结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而又具体的工作,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的事,需要长期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科学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当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便会形成一种潜意识行为来作用于学生的科学探究学习与活动,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效率科学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