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税收大数据治理平台建设与应用的思考

2018-03-04 09:43◆刘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8年11期
关键词:税收信息

◆刘 栋

关于税收大数据治理平台建设与应用的思考

◆刘 栋

(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信息中心 河南 450008)

本文以河南省税收数据为例,描述了税收大数据的现状,并从技术路线、基础平台和建设路径三方面对大数据治理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思路和设想,描绘了未来税收大数据的应用场景。

税收;大数据;治理;平台

0 引言

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对我国税收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税工程三期核心系统在全国的上线运行,是税收信息化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增值税管理新系统的推行,实现了全票面信息实时采集比对,开创了增值税管理工作新局面;“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的推进,拓展了纳税服务应用的新领域,推动税收服务模式的变革。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曾提出“金税三期工程为税收信息化插上金色翅膀,下一步重点是升级金税三期和互联网+税务,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规划好‘金三后’的信息化工作布局。”笔者认为,就是要在现有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大数据管理的理念,解决税收工作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充分掌握税收治数权,从信息管税到数据治税,提升税务管理水平,提高税收服务于社会治理的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1 大数据,推动信息管税走向数据治税

所谓“信息管税”,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统一高效的信息处理平台,通过对涉税信息的采集、运算、分析、应用,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要想做到信息管税,获得精确、精准的信息是关键。数据可以说是信息的技术载体,一张申报表,无论包含多少条信息,在技术实现上都是一条条的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数据产生能力、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分析能力不断增强,应运而生的大数据技术,就为我们攫取更好、更有价值的信息用于有针对性地治理税收提供了方便之门。

河南国税信息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深厚的积累,信息技术已经全面应用于税收征管、行政管理、纳税服务等领域,依托省、市、县、税务分局四级网络,建成了支撑九十多个业务系统的省级集中处理平台,网上税务局初具规模,深化数据分析利用已经融入税收征管,尤其是数据储备有了相当的规模,为大数据平台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数据保有量大。目前我省大大小小各类信息系统达到90个,运行的核心数据库有30套,保有结构化(主要指传统的关系型二维表数据)和非结构化(主要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数据约100TB(1TB=1024GB=1024*1024MB),而且每年以5TB的量级在增长。以综合征管税收数据为例,2005年实施征管数据省级集中时,数据量仅为205G,到目前实施金税三期优化版后,现核心征管系统数据总量达到10TB(1T=1024G),翻了50倍,而且每年增长就达到1TB,相当于2005年全省CTAIS2.0数据量总和的5倍。

(2)数据来源渠道多。我局目前数据种类很多。按业务分,有征管数据、办公数据、分析数据等,诸如财务人事、纪检、绩效等各类信息均已实现数字化;按格式分,除结构化数据外,还有文本、图像、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如公文、网站信息、电子档案等形式数据都已经存储在数据中心。此外,与外部门的联网,如地税、公安、银行、国库等,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而且,随着移动办税、移动办公、网上办税的推行,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政府间数据共享的推行,对于纳税人的全面数据采集渠道和手段非常丰富,可谓系统无处不在,数据无处不有。有这样丰富的来源渠道,避免了单一通过申报获得信息,这就为数据治税提供了丰富的手段。

(3)数据采集实时性强。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改进,系统集中度不断提高,税收数据的采集实时性大大增强。以增值税管理系统为例,以前专票数据要通过地市层层上报,汇总到省局,再向总局上报;而今,纳税人开出的每一张票,就直接传到发票系统中,实效性大大提高,数据质量和应用价值也大大提高。同时,随着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力度加大,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范围逐步扩大,获取纳税人相关信息的及时性大大增强。

2 建设大数据平台,打造税收治理新体系

当前,数据分析和应用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缺少统一的数据治理与集成平台,数据使用的链条较长,口径不统一,第三方和互联网数据缺少顶层设计。二是数据获取质量不高、途径不足,信息系统之间的壁垒还未完全打破,功能单一无法应对复杂需求,数据质量有待提升。三是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有待提升,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手段不多,涉税数据相关性、规律性分析不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数据4V特征(volume—大量化,variety—多样化,velocity—快速化,value—价值化)中的价值特性最为关键和重要,而深入开展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就必须汇集多渠道、多种类数据,建设大数据处理平台,实现各种类数据的关联分析、多维度分析。应树立以数据为中心的理念,用数据说话,通过数据引导需求、完善功能,打造数据治税的新体系。

(1)技术路线。大数据平台建设应以数据为中心,引入数据“采集、存储、应用、互通、共享”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吸收和借鉴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理念、方法、技术手段,做好各种类型业务及系统海量数据的全面采集、集中存储、精准分析、统一管理,并实现集成展现。一要注重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口径,完善质量管控;二要注重多数据源聚合,实现内部门数据的整合,外部门数据的联合,做到互联网数据的自动采集和纳税人数据的全方位收集;三要注重大数据应用的技术支撑,做好数据深度分析、钻取、挖掘和多维度、多主题加工利用,以及业务视图展现。

(2)基础平台。大数据平台建设首先需要进行技术基础平台建设,以技术基础平台为依托,以各类数据工具为抓手,实现数据的“采”、“存”、“用”,提升数据治理水平。目前金税三期工程等系统仍然沿用了以“IOE”(IBM—计算设备、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为代表的传统封闭架构,在联机事务处理系统中性能稳定可靠,但在以非结构化数据和海量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平台上,系统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带宽支撑都将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大数据基础平台应采用以“BAT”(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开放架构,不仅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灵活调度,而且应对未来海量、大并发事务的数据分析与应用。

(3)建设路径。一是建立健全数据管理机制和体制,做好大数据的顶层设计和基础规范,防止条块分割、各自为战、互相封闭的状况。二是引入大数据的管理方法,做好数据的分级分类,建立明细的算法模型和指标体系,保存好原始电子档案,做好数据支持服务。三是注意与金税三期工程等现有系统的融合,以现有核心系统数据采集为依托,解决数据唯一性问题,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四是转变数据应用模式,迭代发展,分布扩充,以我为主导做好与技术服务商、传统开发商的融合。五是创新驱动,广泛应用新技术实施变革,打造开放平台,解决“存不住、查不准、管不深”的问题。六是保障数据安全,保证数据各环节的安全使用、安全存储,从制度、技术、内部、外部等多层面防止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3 深入推进大数据应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未来,依托成熟稳定的大数据平台,改变原有“需求产出应用,应用生产数据”的旧模式,从海量数据、基础模型中挖掘出业务的潜在关系,由“数据”生“应用”,深入数据分析挖掘工作,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服务,支持税收管理理念和数据治税管理模式的革新。大数据技术是打破征纳双方信息壁垒的推土机;大数据应用是提升征管质效优化服务的助力器。通过大数据,可以更加深刻、全面地管理纳税人和监控税源,可以精准定位服务、征收、稽查、税政的重点所在,可以更加深入推动风险管理;通过对大数据进行深层的挖掘分析,建立实用税收分析预测模型,使税收风险监控更加精确、税收决策更有针对性,提升纳税信用评估水平,提高税收治理水平。

未来,依托成熟稳定的大数据平台,广泛采集数据,构建统一多样的基础信息库。整合市场、民政、质检等部门数据,结合税务工作实际,构建法人信息库,以社会统一信用代码为基础实现法人信息全覆盖,为税收管理提供法人信息支撑。通过公民身份证信息做好实名认证,建设自然人数据库,实现对自然人的全方位动态管理,提升税务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全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服务。同时在国地税机构合并后,围绕社会保障、非税收入、网上办税、增值税管理等主题,构建主题数据库,为税收管理、信用评定、经济分析、协同监管、决策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未来,依托成熟稳定的大数据平台,建立税收数据与外部门数据共享共治机制。通过公开脱敏后的税收数据,帮助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商业机构、企业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与其数据进行匹配,从而准确分析预测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前运行状况,维护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帮助各类企业进行创新创业,降低风险,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合法的形式公开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使失信纳税人付出更多的经济名誉成本,从而提高社会税法遵从度,培植社会诚信体系,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1]窦万春,江澄.大数据应用的技术体系及潜在问题[J].中兴通讯技术,2013.

[2]王向东.以第四方信息推进“信息管税”的思考[J].税务与经济,2013.

[3]刘磊,钟山.试析大数据时代的税收管理[J].税务研究,2015.

[4]蒋定福,岳焱.基于大数据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

[5]任东飚,费铭海,袁明昌.税收数据在大数据中的利用探析[J].税务研究,2015.

[6]蔺晓倩.大数据时代的税收征管模式变革[J].当代经济,2015.

猜你喜欢
税收信息
我国财政收入运行持续向好一季度税收同比增长17.3%
订阅信息
税收(二)
税收(四)
税收(三)
税收伴我成长
展会信息
上半年个税同比增长150.56亿元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