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德育开智 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

2018-03-04 13:28山东省阳谷县实验幼儿园席凤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2期
关键词:国学幼儿园传统

山东省阳谷县实验幼儿园 席凤梅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无可避免的出现一些信任缺失、重利轻义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传统道德的可贵;在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间交流不断频繁的背景下,出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撞击与渗透,使人们意识到文化“寻根”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倡导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舆论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人们认识到传承和复兴传统文化的伟大意义[2]。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幼儿园必须肩负起渗透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并以此为契机,实现发开幼儿智力、培养幼儿情感、塑造幼儿品质的教育目的。

一、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教育价值

1.文化寻根,培养幼儿的情感

一个人对于祖国的依恋与热爱,往往来源于对于祖国文化的认同与欣赏。因此,幼儿只有学习并了解了国学经典,认同并热爱上传统文化,才能使他们的“根”深深扎进文化的“土”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爱国主义情怀,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传统塑魂,塑造幼儿的品质

幼儿处于意志力薄弱、是非观和荣辱观发展不健全的特殊阶段,这一时期幼儿所接触到的文化和环境,对于他们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终身的影响。因此,幼儿园需要向幼儿渗透国学经典,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来教育和熏陶学生,从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和高尚品质,使他们在幼年就学会什么是“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

3. 国学开智,开发幼儿的智力

国学经典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与文明,通过学习国学,能够从言语交际、阅读理解、艺术鉴赏、逻辑思维等各个方面,开发幼儿的智力,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

二、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死记硬背”式的教学使幼儿“盲”学国学

让幼儿通过学习和理解国学经典,从而感知并热爱传统文化,是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很多幼儿园对于国学教育存在误解,采取让幼儿“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使幼儿成为没有感情和认知的“复读机”。这种“盲”学国学的方式,已经偏离了国学教育的初衷。例如,幼儿在熟练的背诵出《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等语句的时候,却完全不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和蕴含的典故,机械背诵的结果不仅不能让幼儿更好的了解国学经典,反而使幼儿厌烦甚至抵触传统文化。

2.“良莠不齐”式的教学使幼儿“乱”学国学

国学经典大部分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化结晶,虽然蕴含着传统道德与智慧的“精华”,但也残余着封建思想的“糟粕”,很多幼儿园对于国学教育的内容不能加以筛选和鉴别,全套照搬让幼儿学习,容易产生负面作用。例如,《弟子规》中固然蕴含着传统精华与古代智慧,但是同时它也传递出一些压抑天性、愚孝愚忠的思想,教师如果不能对这些内容进行批判性的教学与讲解,则会混淆学生的是非观念,产生“乱”学国学的混乱景象。

3.“急功近利”式的教学使幼儿“苦”学国学

幼儿园国学教育的“急功近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片面求多、求快、求全,恨不得让学生以“头悬梁,锥刺股”的热情大量背诵根本不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的国学经典。例如,有的幼儿园制订了完整的国学教学计划,小班幼儿需要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和《百家姓》,中班的幼儿需要诵读《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和《论语》,而大班的幼儿则需要诵读《道德经》《庄子》和《墨子》。这显然超出了幼儿的理解范畴和接受范畴,这种“揠苗助长”式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苦不堪言;二是部分幼教机构将国学教育当成了“金字招牌”和敛财工具,以国学为“卖点”,扩大招生影响、提高教学费用。然而,以利益为根本出发的国学教育,本就背离了传统文化的轨道,必然难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最终,只能是“苦”了家长和幼儿。

4. “一成不变”式的教学使幼儿“累”学国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以便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3]。然而,这一要求在国学教育中却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部分幼儿园不仅坚持教学内容上的“一成不变”(枯燥单一),也坚持教学方法上的“一成不变”(机械刻板),甚至有个别幼儿园为了营造国学学习的氛围,效仿传统私塾的教学模式,构建“八股式”课堂,使幼儿再次成为“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也累,不仅不能做到“教学相长”,反而导致“教学相累”。

三、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有效途径

1. 从幼儿园教学指导与课程构建角度出发,完善课程体系

幼儿园国学教育要想高效、有序、长期进行,就不能只是“心血来潮”,而是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国学教育规律,明确教学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现以一县级中型民办幼儿园的国学教育体系为例,展开讨论:

针对3-4岁的小班幼儿国学课程:考虑到他们脑部结构虽然已经趋于成熟,但是注意力仍然以无意注意和机械注意为主的特点,幼儿园开设诵读课程、吟唱课程和礼仪课程,并且全部采取分散教学的方式,零星进行。其中,诵读课程所选的文本材料为《百家姓》和《三字经》。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跟随教师或音频诵读《百家姓》和《三字经》中的部分篇章,从感性角度感知《百家姓》和《弟子规》的语言韵律;吟唱课程所选的教学内容为《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篇章的配乐吟唱版本。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熟悉吟唱曲调,独立吟唱部分篇章,并尝试给自己诵读的国学篇章“谱曲”或“伴舞”;礼仪课程为实践教学课程,只有教师教学指导教案,没有固定文本素材,教学内容为基本社交礼仪。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通过礼仪课程的学习,掌握问好、告别、致谢、道歉等基本的社交礼貌用语,并养成尊敬师长、爱护同学、注意卫生等良好的个人习惯。

针对4-5岁的中班幼儿园国学课程:考虑到他们的专注力和自制力有所提高、表现欲和理解能力所有增强的特点,幼儿园开设了诵读课程、表演课程和游戏课程,并采取分散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诵读课程所选的文本材料为《弟子规》和《唐诗宋词》。设定的教学目标为:能够诵读经典篇目,并大概了解篇章所讲述的内容或典故;表演课程以诵读课程文本材料为依托,鼓励学生在诵读和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游戏课程只有教师指导教案,没有固定文本素材,教学内容为“成语猜猜猜”“古典乐器要回家”“名画名家连连看”等古典教育主题游戏。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传统文化。

针对5-6岁的大班幼儿园国学课程:考虑到他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自制力和注意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等特点,幼儿园开设诵读课程、国艺课程和数理课程,并采取课堂教学方式有序进行[4]。其中,诵读课程所选的文本材料为《唐诗宋词》《笠翁对韵》和《论语》。设定的教学目标为:背诵部分篇章,并理解篇章内容及典故;国艺课程包括武术/舞剑、古琴/国画、围棋/书法。设定的教学目标为:除了掌握基本武术要领、围棋基本规则等理论知识外,通过国艺课程,感知传统武术精神、音乐韵律和文化精神;数理课程只有教师指导教案,没有固定文本素材,教学内容为以“华容道”“七巧板”“孔明锁”等数理游戏为载体的数理知识讲解与练习。

通过构建科学而完整的国学教育体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而有序的开展国学教育,使幼儿园国学教育走出乱象,走入正轨。

2. 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需求出发,丰富组织形式

幼儿的认知能力,决定着他们对于国学教育的接受程度,幼儿的兴趣爱好,决定着他们对于国学教育的热爱程度。因此,幼儿园要想高效开展国学教育,就必须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使幼儿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学习国学、了解国学、感悟国学。除了传统的组织形式之外,以下几种方法也可供广大幼儿教师借鉴:

(1)趣味的诵读法,让诵读不再痛苦

幼儿的理解能力和生活背景往往导致他们对于诵读内容难以理解,给他们的诵读带来压力和痛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尝试开发一些趣味诵读法,例如:① 直观反应诵读法。参考小学英语教学的TPR教学法,将直观动作与诵读内容结合起来,使幼儿在肢体动作的启发下进行诵读。例如,背诵“父母呼,应勿缓”的时候,配合“呼喊”和“应答”两个动作,让幼儿通过身体的自然反射来加深语言记忆;② 故事情境诵读法。不理解篇章内容和故事情境,是学生进行诵读的最大障碍。因此,教师可以将诵读篇章融入到一定的故事情境当中,使幼儿通过回忆情境来帮助记忆。例如,在笠翁对韵的《一东》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篇章中的景物和故事呈现出来,并让幼儿对照视频来尝试背诵。从而降低诵读难度、提高诵读效率;③节奏韵律诵读法。幼儿园需要诵读的篇章往往节奏韵律都比较强,教师可以借助手鼓等乐器,带领学生在节奏韵律的指引下进行诵读,从而提高诵读的趣味性,也使幼儿体会我国古代语言的韵律美。

(2)灵活的鉴赏法,让鉴赏不再刻板

传统文化鉴赏,是幼儿园国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刻板的文化鉴赏显然难以激发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尝试灵活鉴赏形式,使幼儿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① 创作鉴赏法。当教师想要开展某一主题的鉴赏活动的时候,可以尝试让幼儿先开展创作,在此基础上,引入需要鉴赏的作品,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鉴赏作品进行对比,使幼儿更好的发现传统艺术的“美”与“真”。例如,当教师组织幼儿鉴赏剪纸艺术的时候,可以尝试让幼儿先进行剪纸的手工制作,在此基础上,为幼儿展示剪纸艺术家的作品,并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作品与艺术家作品之间的差距,从而领会传统艺术的精髓;② 对比鉴赏法。传统艺术距离幼儿的现实生活较远,往往难以第一时间激发幼儿的兴趣,那么教师可以先鼓励幼儿欣赏现代艺术,并将现代艺术与古代艺术进行对比,从而使幼儿发现古代艺术的美感。例如,将我国古代的古典音乐与现代的流行音乐进行对比,让幼儿自己发现二者的区别,以及古典音乐的韵律美与含蓄美;③ 故事鉴赏法。在介绍传统文化艺术之前,教师可以先介绍艺术作品的作者生平及主要事迹,使幼儿对于作品有感性认识和探求欲望,从而引发幼儿鉴赏艺术作品的兴趣。例如,在鉴赏齐白石先生的《我最知鱼》之前,可以给幼儿讲述齐白石先生的生平趣事和童年趣闻,以此导入鉴赏环节,能够很好的调动幼儿艺术鉴赏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从幼儿园文化建设和幼儿生活习惯出发,营造良好氛围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生活习惯,是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目的。然而,塑造品德和养成习惯,绝非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任务。因此,幼儿园应该善于营造良好的国学氛围,使幼儿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国学的魅力:

(1)衣食住行,都体现传统文化

幼儿园应该从幼儿的日常言谈举止和衣食住行入手,帮助他们体会和领悟传统。例如,教导幼儿见到老师要鞠躬问好;分享玩具的时候要注意谦让礼貌;与同学相处的时候要注意团结真诚等等,都是传统文化的渗透。

(2)园内上下,都展现传统文明

幼儿园作为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环境和氛围对于幼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为了开展国学教育,幼儿园应该为幼儿营造一个展现传统文明的良好环境,使幼儿无时无刻不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例如,幼儿园可以在墙壁上张贴传统绘画作品;在午休和课间播放中国古典音乐;鼓励幼儿制作“国学经典进课堂”的剪纸报;定期组织“传统文化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展现传统文明,营造国学氛围。

(3)家园联手,齐渗透国学经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促进家园联动,实现家园共育。在国学教育方面,幼儿园也要实现家园联手,使幼儿在园里和家里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和家长共同参加“国学经典亲子阅读”活动;倡导家长与幼儿共同收看“中华诗词大会”等国学节目;邀请家长参加幼儿的“传统文化汇演”;组织“传统孝道进我家”主题活动等。通过家园联手,拓宽国学教育的范畴和途径。

渗透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必须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幼儿园必须加强学习与研究,立足于幼儿园国学教育现状,积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索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国学“幼儿养性、少儿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的教育效果,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薛惠娟.民进秦皇岛市委提出中小学幼儿园应加强国学教育[N].河北日报, 2008.4.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6.10.11.

[3]石建宇.国学幼儿园课程体系构建探讨——让国学真正净化孩子的心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7).

[4]蒋金芳.掌握身心身心发展规律 科学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08).

猜你喜欢
国学幼儿园传统
“垂”改成“掉”,好不好?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我爱幼儿园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欢乐的幼儿园
老传统当传承
爱“上”幼儿园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