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构建“有用的地理学”

2018-03-04 09:12湖南省涟源市涟源市伏口镇漆树中学张明敏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5期
关键词:培育核心空间

湖南省涟源市涟源市伏口镇漆树中学 张明敏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地理素养是指一个人通过地理学习而获得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与观念,且能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地理核心素养,应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应包含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

二、地理核心素养之 ——“地图技能”的养成

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中学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育应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

地图技能,是整个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源泉——“进料站”。

1. 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培养学生具有敏锐而精确的观察能力,尤其是分析性地理观察能力,对发展学生智能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对地理地图的兴趣出发,提高学生对解读地理地图的兴趣。地图不仅是初中地理规定的学习内容,也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尤其是人们在出行时,准确的读图能力能够帮助人们减少出行的麻烦。

2. 注重读图技巧的讲授

首先,地理地图的基础是地图上的符号、图标与数据,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时要从基础抓起,先让学生对这些符号与数据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其次对于一些难懂的抽象名词,教师要给予详细的讲解并传授读图技巧,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地图的基本要素,并且在进行自主训练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巧。

三、地理核心素养之——“空间视角”的养成

空间视角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展开范围和空间排列状态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品质,是认识空间位置、空间分布格局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地理空间视角,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设计室”,培育学生的空间视角应是基础地理教育的又一价值追求。

1. “化抽象为直观”的课堂教学

地理事物因其大大超出了人的视觉感知范围而具有抽象性,让人难于想象和把握,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成了地理教学的瓶颈。要突破这道难关,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化抽象为直观”和“化大为小”。

(1)充分利用教具的直观性和“小”的特点,把地理事物或现象置于学生的视觉感知范围内,形成表象,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2)教师利用边讲边画的示意性草图,把地理事物与虚拟的空间结合起来。(3)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描绘、比方和讲解,配合前面两种方法,把某些难于捉摸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直观化。

四、地理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的养成

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心——“主机房”,引导学生从发展、联系的视角和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和对人类活动决策进行评判,务必借助综合思维。

1. 讨论式教学启发纵向思维

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充当“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用联系眼光看待地理事物,从而达成培育学生形成综合思维素养之目的。

2. 案例教学打造发散思维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根据教学目的及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和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事件与情景中,从而揭示地理概念、原理及规律以解决地理问题。

首先,地理案例本身可提供背景材料及数据,具有直观性和典型性,是对地理抽象知识和原理的具体呈现,有利于学生将抽象地理知识形象化、地理概念具体化,加深对抽象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其次,地理案例来源于实际生活,学生要解决问题,须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将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综合剖析,然再根据自身经验进行辩证解读,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从而提出解决思路及方案。最后,案例教学侧重讨论和交流,学生通过清晰阐明观点,并与组员或教师进行辩论,在思维碰撞中有利于形成生生、师生之间的思维互补,扩宽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

五、地理核心素养之——“人地观念”的养成

地理科学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通过地理学习,除了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形成对人的生命发展质量及终身发展所需的地理意识和地理观念。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地理意识和地理观念有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与行为及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协调观。”

人地关系,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外示——“输出屏”,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由于未能坚持正确的“人地观念”或对“人地观念”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人地关系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已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中。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条横标:“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深刻地概括了西方的教学思想,他们提倡的教学是“活动课模式”,重视学生直接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借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规划和组织专题研究、社会调查、区域考察,分析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能运用地理分析方法推导区域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措施或建议;并适当增加课外教学的时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等。审视人类自身的各项活动,关注人类的命运和人类的终极价值,使学生成为对环境对未来有强烈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综上所述,地理核心素养作为地理学中最具学科本质的东西,最能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地理教学应利用地理自身的魅力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形成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

猜你喜欢
培育核心空间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