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例题有效设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018-03-04 04:05范叔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变式例题思维能力

范叔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数学教学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发展新思维.教师在习题的教学中,理应科学、合理地创设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已学的公理、定理、定义,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培养和拓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对提高其数学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么样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呢?概括地说,要为学生提供展示发散性思维的机会,安排能激励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环境,逐步培养学生广范围、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下面结合实例,谈谈作者在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通过经典例题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变通性

对例题的变式的目的是对题目中所围绕的知识进行挖掘和辨析,从而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变式的后续衍生就是对知识的发散,继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比如,在人教版必修5不等式一章对基本不等式的学习中,就有必要安排变式教学.

例1   若x>0,求f(x)=x+ 1 x 的最小值.

变式1:若x<0,求f(x)=x+ 1 x 的最大值.

变式2:若x>3,求f(x)=x+ 1 x-3 的最小值.

变式3:若x∈(0,π),求f(x)=sinx+ 4 sinx 的最小值.

教师在改造例1的时候,就是要学生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时注意“一正,二定,三等号”.三个变式很有针对性地体现了教学目的.通过变式,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条件和认识深度.

在把握好学情,符合教学需求的前提下,好的变式题的设计,最终是从问题走向问题,使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得到发展,使知识的内涵更加丰富,应用方式更加灵活.

二、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试题常常触及的是某个知识点的部分内容,或不同知识的同一个方面,学生解题的思路也不尽相同.我们常常通过一题多解的方法,把相互关联的知识有机地进行整合,以点带面,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全面、完整地理解知识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既拓展了思维空间,又培养思维能力,使思维活动得到极大的发散,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的目的.

例2   (2015年5月南通、扬州、泰州、淮安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第11题)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为AB的中点.以A为圆心,AE为半径,作弧交AD于点F.若P为劣弧EF上的动点.则PC ·PD 的最小值为 .

第一类方法:坐标法.以A为原点,分别以AB,AD所在直线为x轴,y轴,设P(x,y),则x2+y2=1(0≤x≤1,0≤y≤1),则PC ·PD =5-2x-4y,问题转化为求二元函数最小值,笔者展示学生的3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解法1  (不等式法)因为(x+2y)2≤(1+22)(x2+y2)=5,所以PC ·PD ≥5-2 5 ,当P   5  5 , 2 5  5  时取等号.

解法2  (线性规划法)令z=5-2x-4y,则直线l:2x+4y+z-5=0,将直线l0:x+2y=0平移至与圆弧EPF相切时,此时z取最小值,即d= |z-5|  22+42  =1,所以z=5+2 5 (舍去),z=5-2 5 ,即(PC ·PD )min=5-2 5 .此外,还有 学生采用参数处理,解题效率较高,笔者也让学生进行展示.

解法3  (参数法)设P(cosθ,sinθ),0≤θ≤ π 2 ,则PC ·PD =5-2cosθ-4sinθ

=5-2 5 sin(θ+φ)≥5-2 5   tanφ= 1 2 ,φ∈ 0, π 2   .

第二类方法:基底法.展示学生3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4  以AB ,AD 为基底,PC ·PD =(AC -AP )·(AD -AP )=5-(AP ·AC +AP ·AD )

=5-AP ·(AC +AD )=5-|AC +AD |cos〈AC +AD ,AP 〉≥5-2 5 (当且仅当点P在AC +AD =AG 上取得等号).

解法5  设∠PAB=θ,PC ·PD =(AD -AP )·(AB -AP +BC )=-2AD ·AP +4-AB ·AP +1=5-2cosθ-4sinθ(下同解法3).

解法6  取CD的中点O,连接PO,则PC ·PD =(PO +OC )·(PO +OD )=(PO +OC )·(PO -OC )=PO 2-OC 2=|PO |2-1,其中|PO |∈[ 5 -1,2],故当|PO |= 5 -1时,(PC ·PD )min=5-2 5 .

由于不同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完全一样,因此,展示两类方法6种解法,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体系,这样的体系,具有导向作用.虽然坐标法和基底法都是處理向量问题的通行通法,但是由于处理的方式不一样,导致运算量不同.这说明通性通法虽然思路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但解题效率存在着差异.因此,一题多解的实质不在方法的罗列,而在思路的分析和方法的对比,在对比中揭示方法的优劣,让学生在今后的解题活动中,有序提取解题方法,有效提高解题效率.从而也挖掘了习题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通过多层次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的例题,逐步加深问题的难度,引发学生思维逐渐加深,促进思考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3   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作一条直线l和此抛物线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

(1)求证:x1x2= p2 4 ,y1y2=-p2;

(2)若直线l的倾斜角为θ,求弦长|AB|;

(3)求证:CF⊥DF;

(4)问 1 |AF| + 1 |BF| 是否为定值;

(5)过点A,B作AC,BD垂直于准线于C,D,则点A,O,D三点是否共线;

(6)若直线AO与抛物线的准线交于点D,求证:BD∥x轴.

(7)若M,N分别是线段AB和CD的中点,连接MN交抛物线于点R,则点R是否平分线段MN.

本题一题多问,7个问题引导学生将思维活动走向深入,问题难度依次加大,从基本规律的应用到综合解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是培养学生思想能力好的题组.

一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问题的终了,而是通过问题的演变、引申,拓宽思路、积极探究、终获知识、发展思维.课堂以“问题串”组织教学,由一个问题出发,进行引申与拓展,引导学生自己去联想、探索,探究出某类问题的内在规律,以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思维迁移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置低起点、小台阶式的练习,把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使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四、通过课堂例题的“示错”与“纠错”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辩证性

所谓“示错”,就是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错误、烦琐等解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解题中的思维误区,自己比较计算中的“繁”与“简”,自己体验解题方法中的“优”与“劣”,才能在下一次的解题中“规避”错误,合理运算.而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纠错”,找出最合理的解题方法.

例4   已知sin α+ π 3  = 4 5 ,α∈  π 6 , 2π 3  ,求cosα的值.

学生给出的三种解法:

解法1  由sin α+ π 3  = 4 5 ,得 1 2 sinα+  3  2 cosα= 4 5 ,与sin2α+cos2α=1组成方程组,因解不出cosα而停止.

解法2  因 π 2 <α+ π 3 <π,sin α+ π 3  = 4 5 ,

故cos α+ π 3  =- 3 5 ,

1 2 sinα+  3  2 cosα= 4 5 , 1 2 cosα-  3  2 sinα=- 3 5 ,  解得cosα= 4 3 -3 10 .

解法3  (僅2人)同解法2,cos α+ π 3  =- 3 5 ,

故cosα=cos  α+ π 3  - π 3  =cos α+ π 3  cos π 3 +sin α+ π 3  sin π 3 = 4 3 -3 10 .

针对上述解法,学生对解法2的认同度比较高,作为新学的知识仅仅以解法2和解法3让学生理解解法3的优越性,似乎很难做到,于是教师又举例:“已知 π 4 <α<β< π 2 ,且sin(α+β)= 4 5 ,cos(α-β)= 12 13 ,求cos2α,sin2α的值.”学生仿照解法2那样,展开构造方程组是解不出sinα,sinβ和cosα,cosβ的,仍然会导致思维受阻.

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强调“变”是三角变换的灵魂,在学生困惑时需要设计能“明辨是非”的习题,揭露问题本质.通过辨析,学生能认清这类题目的通法是“变角”,而构造方程组仅适合“条件角”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题目.

五、通过逆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性

逆向思维是相对发散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势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为此,我们通过以反证法、逆命题法、分析法、否命题法为解题方法的课堂例题设计,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例5   已知函数f(x)=2x2+mx+n,求证:|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

“正难则反”的反证法,是解决高中数学难题的“最精良的武器之一”.此题从结论反推到条件,从结果逆推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对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好处,可培养学生的逆向发散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活动的主题——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在解题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确解什么,如何解,还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思考空间,发散思维的广度,提出自己的新见解.通过对课堂例题的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了由知识向能力的升华.

猜你喜欢
变式例题思维能力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培养思维能力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