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需要打好组合拳

2018-03-05 06:15娄火明
杭州 2018年3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建设

文 娄火明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了党章,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标“一流”和引领示范的工作目标,杭州的乡村振兴必须协调处理好产业、生态、人才、制度、文化和治理体系等几个问题,努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上为全国贡献更多的杭州样本、杭州智慧。

乡村振兴必须以产业振兴为核心

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强农业“三生”功能的综合属性探索,强化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等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一二三产的融合,扶持培育一批以种植业、养殖业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科普教育、农事体验、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扶持发展农村实体经济,加大名优特农产品的创建培育、开发利用和保护发展力度。大力培育农村新业态,加快推进“互联网+乡村旅游”发展,鼓励电子商务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推广,深化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发展新型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注重农业设施改造,建设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和设施化水平。

乡村振兴必须以生态振兴为支撑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新一轮“美丽乡村精品村行动计划”,综合提升村庄的基础配套、公共服务和产业开发水平;加强农村建筑风貌、色彩和层高的管控,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加强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综合治理,力争使全市300个以上的村成为A级村落景区,其中3A级村落景区200个左右,实现乡乡有3A级村落景区。启动“智慧农村”建设。利用“互联网+”的杭州优势,搭建集农村社会基础信息、产业发展、环境监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平台,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深度融合。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公路提升工程,深化市域绿道规划,逐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向小城镇、乡村旅游集散地拓展延伸;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区域千兆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商贸、供销、邮政互联互通,重点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快递下乡“最后一公里”。

乡村振兴必须以人才振兴为保障

加大职业农民、创业农民和产业农民培育力度。重视职业农民、创业农民、产业农民的精准培训,着力培育“农创客”,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土专家”;拓展杭州人才服务银行业务,为他们提供更优惠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完善专项政策,鼓励和允许返乡下乡人员和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构建吸引各类人才和创客到县(市)、到农村创业创新的良好生态。重视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专业化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注重村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加大对各级“三农”工作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选拔优秀人才赴境外、国外培训,扩大国际视野,不断提高“三农”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素养;在各级决策咨询机构增加“三农”专家比例,设立“三农”专家顾问团制度,积极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囊”服务。

乡村振兴必须以制度振兴为根本

完善农村土地和产权制度。加快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各类农村资源合理有序有效流转;推进“空心村”二次创业,将“空心村”和农村闲置房产、废弃老屋,由村集体统一回购,通过出租、出让、合作等多种模式,打造城里人“第二居所”。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健全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深化区县市协作机制。完善“联乡结村”工作机制,着力帮助42个相对欠发达乡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乡镇综合实力,确保到2021年,全市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7000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四级救助”网络和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完善政府购买、“银龄互助”和志愿帮扶“三位一体”服务形式,加快农村敬老院和“五保”供养中心提升改造,合理利用闲置的会堂、祠堂、学校等进行功能改造,实现每一个乡镇有1家以上综合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乡村振兴必须以文化振兴为灵魂

传承农村乡风文明。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最美现象”,引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让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等陈规陋习,推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合理配置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继续实施“农村文化礼堂”惠民工程,开展文化强镇创建、文化下乡、文化帮扶活动,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在政策、信息、资金等方面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条件、创造环境,在深挖地方文化产业资源上做文章、在地方特色上下工夫,以此助推农村文化产业的兴起、发展、壮大。强化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坚持“有序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力求“保护促利用、利用强保护”,实现居民与建筑的良性互动,真正把历史文化村落建成乡土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乡愁记忆的百科全书、古今文明有机融合的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必须以治理体系振兴为依托

加强村党组织班子建设。建立特别优秀农村支部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日常选拔和激励机制;健全基层服务体系,巩固联系服务群众阵地,完善“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长效机制,巩固“百千万”成果。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探索推行村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民主议事会、民情沟通日等做法,稳步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农民、乡贤和企业家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健全厉行法治机制。推进覆盖农村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德治村”,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强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抓好《关于实施消除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若干意见》的落地落细和落实,确保在三年内各区县(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当年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在全省率先消除年收入20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农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