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下的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研究

2018-03-05 20:59蔡其飞江汉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青训足球育人

□刘 胜 蔡其飞 谢 超(江汉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6)

校园足球实施以来,我们的理解、认识在不断上升,国家也逐步提升了校园足球的地位,并以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改革。校园足球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直到现今,对校足该怎样实现其目标、任务,国内教育界、体育界专家的观点仍旧是百家争鸣,众说纷纭。各界在形成、认识上无法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促其发展。

1、现阶段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现状(2009-2015年)

1.1、政府构筑的校园足球发展平台深刻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校足发展自从2015年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其发展势头可谓阔步向前,大步推进。截止2017年,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已经超过2万所,提前完成校足发展十三五规划之一。保守估计,在全国有百万的青少年走进球场,享受足球的乐趣。足球逐渐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和生活习惯,慢慢融入到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为他们健康体质的塑造提供强有力支撑。

我国政府构筑校足发展平台,从2009年开始启动,发展到2015年2万所学校,其间政府部门从竞技足球、职业足球的角度出发,管理部门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以培养足球后备人才出发,在先普及的基础上,再选拔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后备人才培养的体教机制的社会化发展。其发展模式以运动为主,育人为辅。经历十二五校园足球的发展,大家逐渐认识到足球首先要回归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的教育手段,要先育人,再来考虑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针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的问题,校园足球在教育部门主导下提出了以塑造全体青少年强健体魄为核心的新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则以育人为主,踢球为辅。

1.2、资本渗入校园足球青训市场,导致校园足球发展功利化趋向

足球青训是足球发展中一个必然的产物。世界各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在发展足球的过程中,将青训作为衡量其俱乐部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支撑。从国家足球运动水平视角,青训是决定一个国家足球运动水平和该项运动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百度搜索,输入校园足球关键词,我们发现有关校园足球的媒体报道宣传,基本上也都围绕着校足的青训而展开,评价,衡量校园足球的发展水平,似乎需要围绕青少年的竞赛成绩和青训成果而展开。教育部及各地方教育部门针对校长、体育师资有关校园足球发展的培训内容也都围绕着足球活动的开展、竞赛组织、青训工作等方面组织实施,可见基层学校主抓青训,最起码可以在校足的评比,检查中让上级主管部门看到学校开展校园足球取得的成绩,也让校园足球专项经费投入收到实效;其次,在短时间内通过青训的突击、强化手段达到的一定效果(竞赛成绩)通过媒体报道,也可以为团体或个体彰显其在校足发展中的政绩、功绩等;并且能够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因此,近年来中小学校的校园足球发展普遍以竞赛、青训工作为主,足球进课堂为辅。

1.3、足球进课堂工作落实不到位,足球育人功能未能体现

教育部及各基层教育主管部门为中小学校开展足球活动进课堂制订了有指导意义的大纲、教材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收效甚微。通过对对2016年、2017年参加武汉市中小学校足球师资进修班的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其原因之一就是对足球进课堂的价值效果理解上的歧义。我们的教育模式仍存在灌输现象,将足球作为一项技能“教会”青少年学生;教学的过程以单个技术动作的“教”为主,青少年被动“接受”。在这个过程里,教学强化的是青少年对某个足球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典型的案例就是某些地区、学校推行的足球操、中考足球单个技术项目(运球绕杆、颠球、踢准、射门等)的比拼等。如此,我们只能理解为应试教育模式在我们的基础体育教育中无孔不入。

其次,寓教于乐的育人模式彰显不够。足球其本质就是一项娱乐游戏,通过其游戏,竞赛使参与者乐在其中。有了“乐”的前提,才有参与者的可能,然后才是融入其教育思想、理念,最后锻造其参与者的体魄、品质等。足球的精髓就是让青少年自发地去 “玩足球”,在玩中与球建立起认识;在玩中对球产生兴趣;在玩中理解球的游戏规律;在玩中破解球对人的制约;在玩中树立起为人处世的原则等。如此,足球教学的模式应是运用足球游戏促其青少年认识足球,培养足球娱乐的兴趣;结合不同年龄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征,科学地引导他们参与足球教学比赛;让他们在教学比赛的实践中掌握踢球的方法、手段;这种足球技能的传授是在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的欲望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其身体运动系统中,其感知与记忆是自觉的、终身的。

2、以“育人”为核心的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推进策略

2.1、厘清足球进中小学体育课堂与校足青训关系

以英法为代表的足球强国的校园足球发展也经历过足球与教育“育人”的困惑。在职业足球与教育争夺青训人才的过程中,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足球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及内容,首要的任务是服务于教育,为教育培养全面的人的目标而释放足球的教化功能。一旦足球阻碍了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则停止其个体在足球领域的学习,让其回归到基本教育中。因此,在幼儿教育 (2-6岁)、初等教育(6-12岁)过程中,足球虽然是这些国家学校体育的主要教育内容之一,但其目的仅仅是培养幼儿、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使其养成运动的习惯。所以如何教会青少年自己玩足球是他们教学的核心。大多数青少年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自觉地体验、享受足球游戏过程,他们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

至于足球专项技能教学,在青少年十二岁前这些国家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则很少或者基本未涉及到。玩足球的过程就是一个兴趣培养的过程,有了兴趣,才能刺激青少年长久地参与此项运动;对足球的热爱、自信心由此就能够逐步建立。至于青少年能否向足球职业化方向发展,学校教育的原则是不加以干涉、引导的;一旦某些青少年个体因为青训,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学校会联合青训机构、家长等进行干涉,甚至停止青少年参加青训;青训机构也不鼓励及支持青少年放弃学业而专注于足球训练。

2.2、学习国外足球青训先进的育人理念

青训的实质是国家,政府,社会通过某种形式为青少年参与社会体育搭建一个公益性平台,青少年有权利免费进入到这个平台中发展自己,不论这个青少年会不会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在德国,就有规定政府财政或州财政买断青训的公益性服务,由俱乐部免费指导青少年踢球。而英国、西班牙则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职业俱乐部必须为青少年踢球搭建公益性平台,如免费提供场地、器材、不同级别的教练等资源。另外,在青训的中高级阶段(13-16岁),这些国家的青训机构会针对每个参加青训个体作出科学的评估,判断分析其个体的足球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能力,为不适应职业足球发展的青少年提前做好二次职业生涯规划准备。对于没能注册的青少年,学校、青训机构、俱乐部有义务和责任帮助他们重新回归到各级学校里,继续接受教育,最终也能让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上述国家实施的青训制度、措施都是将国家的教育育人理念先植入到青训中里,再谈培养职业足球运动员。实质上我们的校足青训发展方向不也是希望能够做到如此吗?

2.3、构建以育人为核心的校园足球实施与评价体系

一直以来,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用之才。广义上教育应尽量剔除其社会的功利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赋予个体的人尽其才的愿望,而其核心就是育人。

要让青少年在学校操场里都动起来,中小学校校长正确的育人价值观,体育教师具备应有的符合教育内在规律的教育、教学育人理念是校足育人的基本保障。围绕基本保障的评价工作,我们强调学校的校长应摒弃以学校校足球队为核心建设的功利性教育模式,突出评价学校全体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过程;对基层学校体育教师的评价要突出教师在实施足球课堂教学中调动全班的学生参与足球活动主观能动性(兴趣、爱好培养)的能力素质;对好的基层体育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看他能否带校足球队,能否挖掘多少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苗子,而是以教师通过足球教学对学校全体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能力的培养效果为主体。

2.4、构筑符合教育育人及高水平竞技发展规律的足球青训体系

青训应该是在国家、社会主导的情况下以公益性的形式去发展,而不是任由资本市场去操控。由此,在幼儿、小学阶段(3—12岁)的青训工作采取政府相关部门以某种公益性招标的形式,吸纳专业的足球青训培训机构实施;实施的原则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少年全部能够免费享受踢球的权利,及参与者运动的时间应控制在周末、正常的节假日等;实施的青训内容仍旧是围绕着幼儿、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足球兴趣的培养为主。

初中、高中阶段(13-15岁,16-18岁)的青训工作应由政府专业部门(体育部门、地方足协等)主导,职业俱乐部必须参与并以公益性与市场性相结合的形式来实施。这里的公益性要体现在此年龄段(13-15岁)青少年踢球所需要的费用仍旧是免费,参与者参与青训的时间、次数、青训内容可适当控制,但仍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有责任从教育育人的角度提醒,建议或停止某些教育发展不均衡青少年的青训,避免涸泽而渔现象出现。

猜你喜欢
青训足球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