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月三”民俗传统体育活动考察及分析

2018-03-05 20:59黄华生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2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三月三娱乐性比重

□ 黄华生(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 南宁 530200)

广西“三月三”民俗传统体育活动是广西地区以及少数民族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在“三月三”这天会举办一些民俗活动,例如对歌、竹杠表演、斗鸡、武术散打等项目。这些是民俗传统的体育活动,在少数民族聚集地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广阔的民众基础。这些传统的体育活动不需要在设施方面过多的投入资金,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在“三月三”这天人们都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增加了体育竞技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而且还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帮助人们更加了解传统民族文化。

1、考察目的与考察方式

1.1、考察目的

通过对广西部分地区“三月三”活动中的体育活动进行考察,了解活动中体育项目在群众中的基础。根据传统体育活动在“三月三”中表现的文化性、娱乐性为广西地区的旅游项目提供相关的数据基础,帮助广西地区创建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

1.2、考察方式

本次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广西武鸣地区的“三月三”民俗活动,传统的体育活动在3月29日举行。本次主要对现场的500未群众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包括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与观看者。本次在发放问卷后对调查问卷进行回收,回收的问卷工495份其中回收率为99%,有效的调查问卷是480份,调查问卷的有效性是97%。因此本次调查问卷具有数据分析的价值。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选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数理统计分析,另一种是逻辑分析法,在数据采集后对数据进行常规的统计分析,在进行总结归纳后,对数据中存在的相关信息提出合理的建议。

2、考察结果与分析

在对“三月三”活动进行调查后发现。“三月三”活动为期9天,在本次的活动中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主要包括了:千人竹杠竞赛、抢花炮比赛、“赶猪”接力赛、“搬运粮食”接力赛、投绣球比赛、混合接力赛等传统的民族项目,对这些项目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2.1、“三月三”民俗体育的知名度

经过调查发现“三月三”民俗体育的项目参与者主要包括了:学生、各乡镇的农民、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自由职业者。其中发现各乡镇农民的比重占总人数的比重较大,“三月三”节日是古代人民的“礼拜天”,在这段期间人们集中在一起进行娱乐、消遣活动。在古代农业经济占据了国民经济主要地位,农民的人数占总人口人数比重较大,在农忙过后人们主要的聚集在一起进行放松与体育休闲活动。所以“三月三”传统体育活动中农民参与的人数要多余其他职业的人数。

在“三月三”活动的参与者中,学生的参与人数较多。因为本次“三月三”活动举办时,恰逢星期日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到民俗运动中。“三月三”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这天在少数民族中又被称“歌圩”。在壮族的语言中“圩”的意思有集市的含义,“歌圩”的主要意思人们因为唱歌自发聚集到一起的集市,在对歌中抒发自身情感。广西地区最著名的歌圩就是寥江歌圩,在广西地区有着坚持的农民基础,在农民群体中他们对寥江歌圩有着深厚的民族情感与文化认同感。

在对“三月三”民俗传统体育活动中的项目参与者发现,其中跳竹竿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1%,参与抛绣球的人数占总人数比重的9%,参与板鞋项目的人数占总人数比重的5%,花样跳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滚铁环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抢花炮的人数占总人数比重的2%,斗鸡、逗狗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赶猪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搬运粮食的人数占总人数比重的1%。其余的34%的人是什么项目都不参加的。

根据上述数据发现,在民俗体育活动中最受欢迎的是竹竿舞,其次是抛绣球、花样跳绳等运动。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运动项目的知名度,民俗体育在固定的时间举办本身就存在着较强的民族底蕴,在当地的认知度极大,这样形式的体育运动符合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娱乐健身的要求,这种体育运动的方式结合了表演、娱乐、健身有着一定的多元化。在运动设施较少的区域,民俗运动的方式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其中滚铁环、跳花绳不需要大量的设施有着广泛的推广价值,可以对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体育运动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民俗体育的运动性较强,老少皆宜,人们选择一块空地在尝试几次后就能自行的运动,而且运动的强度较低,民俗体育活动使体育运动更加的多元化。

2.2、影响群众参与民俗体育运动的原因

在调查问卷的内容中,对参与本次“三月三”的群众进行了相应的调查,调查问卷中分为感兴趣、娱乐、凑热闹、民俗习惯、健身、其他等选项。其中感兴趣的人数最多,站总人数比重的30%,其次是娱乐占总人数比重的20%,凑热闹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7%,其中民俗习惯站总人数的17%,健身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2%,其他选项的站总人数的4%。

通过对参与民俗传统体育活动参与者进行访谈后发现,大部分参与者认为民俗体育运动既能够锻炼身体,又好玩有趣。关系生各地方的村民与学生主要认为民俗体育运动项目的娱乐性较强、有着健身的作用,体育运动的健身性与娱乐性在民俗传统的体育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对参与民俗体育运动的参与者进行参与后的感受调查,其数据结果如下:

其中认为健身性较强的人数占总人数比重的26%,认为民俗体育娱乐性较强的人数占总人数比重的21%,认为民俗体育运动注重团队协作的人数占总人数比重的17%,认为场面刺激的人数占总人数比重的13%,认为民俗运动会竞争性较强的人数为12%,选择场面组织混乱的人数占总人数比重的7%,选择其他选项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

根据数据显示,认为民俗体育运动健身性与娱乐性较强的人数所占比重最终,所以在民俗运动中运动的健身性与运动的娱乐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广西“三月三”民俗体育运动中,民俗体育的运动性与娱乐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方面民俗运动热闹的节日氛围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民俗运动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进行锻炼。另一方面,民俗运动有着较强的参与性,为民俗节日增加了喜庆的氛围,有助于民俗节日的推广与开展。

3、“三月三”民俗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的建议

在对“三月三”传统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后发现,该运动有着较为广泛的民众基础,而且娱乐性较强,运动种类的多样。面对民俗运动的这些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议。

3.1、恢复广西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

由于人们的省会水平逐渐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渐的增加。虽然在“三月三”中一部分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部分已经成为了经济环境下的经济附属品,这样不利于民俗体育的发展。并且在民俗体育活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恢复正在消失的少数民族中其他的民俗体育活动,保持民俗体育活动的原生态,这样有助于传统民俗活动的发展,打造更加具有传统韵味的民族品牌。

3.2、民俗体育运动与民族节日进行结合

在广西“三月三”民俗活动中,发现运动项目的比重占据了很重的比例,但是人们只清楚民俗运动的娱乐性与民俗运动健身性,没有了解到民俗运动出现的源头。在进行民俗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对民俗体育活动出现的缘由进行解释,将民族文化与体育活动进行结合,一方面体育活动的群众基础能够帮助民族文化的宣传与传播,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有利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3.3、将民俗运动与全民健身进行结合

在调查中发现民俗运动活动中的很多活动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见到,要将民俗体育活动与全面健身进行有效的结合,走出民俗体育活动固有的“竞技式”与“旅游式”的模式。根据调查可以发现部分人认为民俗体育活动的组织较为混乱,面对这样的问题,民俗体育活动要与社会发展进行结合,在保留民俗体育活动固有的热闹基础上,保障体育运动的秩序,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民俗体育活动的方式,有助于人们将运动带入到日常的生活中。

一些较为有趣的民俗活动,政府可以进行宣传作用,学校、企业在举办活动时,可以借鉴民俗运动的一些活动内容。例如,跳竹竿、抛绣球、跳花绳等活动,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推展时,可以将民俗运动的形式进行简化,在活动中设置相应的游戏规则,不仅丰富了素质拓展的活动方式,而且帮助了民俗运动的推广。

3.4、扩大民俗体育项目在民俗节目中的比例

在民俗节目表演的过程中,将民俗运动渗入到民俗表演中,一方面能够增加民俗节日表演的欢快分为,能够表现出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在民俗节日的表演中出现了民俗活动,使人们了解民俗运动的表现形式,有助于民俗运动的推广与发展。

4、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我国文化的发展尤为重要,民俗作为我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其进行考察与研究对我国的文化继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月三”民族节日,是少数民族重要的节日之一,“三月三”运动活动是民俗节日中最受到人们欢迎的节日,其中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有着较高的娱乐性与健身性,增加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积极的进行运动。但是发现在民俗运动活动中,缺少运动与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将民族文化与体育活动进行融合,扩大群众基础,这样不仅有助于民俗体育活动的推广,而且在推广的过程中,人们还能够更加的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与继承。

猜你喜欢
三月三娱乐性比重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新时期国产类型电影的创新之路
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活动侧记
受众新闻娱乐性的不同心理类型探析
四月里的“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