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和传承四川省凉山彝族传统节庆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

2018-03-05 20:59梁茗栋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河南郑州450000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部河南郑州45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凉山体育项目彝族

□ 梁茗栋 王 莹(.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 河南 郑州 450000;.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部 河南 郑州 450000)

1、研究目的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走访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八个地区1000名彝族人民做调查研究。对该地区传统节庆体育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为凉山彝族自治州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发展该地区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会东、美姑、冕宁、布拖、宁南、德西、盐源等八个地区的1000名彝族人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办法抽取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对彝族文化进行详细的研究,查阅有关彝族节庆方面的文献、书籍。利用知网等论文数据库下载并阅读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对1000名彝族人民进行问卷调查,参照相关的文献和书籍设计出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节庆体育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发送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54份,有效问卷923,有效率为92.3%。

(3)走访调查法。

通过走访调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学校、村庄、运动场地、文化广场等地,参与当代的传统民族活动中,为本文的研究获取有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扎实的实践基础。

(4)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并根据相关理论对所获得的数据进一步的分析。

3、研究结果

3.1、凉山彝族传统节庆体育的起源

据有关文献记载,关于凉山彝族传统节庆体育的起源有四种说法:

(1)在辛勤劳动中发展而来。远古时期,彝族人们生活在深山之中,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便去进行打猎或采摘野果。在这过程中需要投掷、射箭、攀爬等技能,来获取事物,于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这些技能发展成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节日里广为开展,形成浓厚的彝族特色;

(2)在战争中演变而来。在古代,彝族人民为了争夺领地、占领食物获取对方资源,彝族经常与其他部落起冲突,进行战争。在当时比较崇尚武术。在此过程中,马术、射弩、摔跤等进行战斗的技能便流传下来了。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器具有了改变,斗争的技能也组件演变成了民族传统项目。在彝族传统节日中很受欢迎;

(3)在宗教信仰中发展而来。彝族的节庆中,很多都源于对宗教的信仰,彝族人认为世界上有神的存在,认为“万物皆有灵”。因此,祭祀活动经久不衰,发展至今,祭祀活动中的一些表演发展至今,成具有观赏性的体育项目,例如,响铃舞、爬油杆、斗牛等。这些是与宗教信仰结合而来的产物;

(4)在生活娱乐中发展而来,彝族人生活在交通闭塞的地区,除了耕种劳作外,会通过一些娱乐项目愉悦身心,使其保持精神饱满。满足生活需求。随着发展,彝族人把这些娱乐活动,利用简单的规则,发展成具有趣味性、简单的体育项目。它的特点是:简单、娱乐性强、参与性高、对场地要求不高,在空地或田间地头都可以进行的体育运动。

3.2、凉山彝族人民参加的节庆调查结果

通过走访调查以及查阅文献得知,凉山彝族人民参加的节庆人数最多的依次是春节,火把节,彝族年、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拜本主会节、密枝节、跳歌节。由此可知,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参加我国传统节日的人数多于参与彝族传统节庆的人数。

3.3、凉山彝族人民参与节庆体育项目的人数、性别和年龄特征调查结果

通过走访调查与查阅资料得知,凉山彝族人民最常参加节庆体育项目依次是摔跤(28.1%)、响铃舞(21.9%)、拔河(15.7%)、赛马(12.4%)、射弩(9.8%)、爬油杆(7.2%)、斗牛(4.9%)。

凉山彝族人民参与节庆体育项目的男子有687人,占74.4%,女子有236人,占25.6%。男女比例不协调,男子参与人数明显大于女子,究其原因,是赛马、拔河、射弩、摔跤、响铃舞、爬油杆、斗牛等这些活动需要有强大的身体素质,运动强度大,因此,女子参与率较低。

将被调查的923人按照当地人员特点和年龄特点将他们分为15-25岁、25-35岁、>35岁这三个年龄阶段。结果显示:凉山彝族人民参与节庆15-25岁的有304人,占32.9%,25-35岁的有245人,占26.5%,>35岁的有374人,占 40.6%。因此,从结果来看,参与节庆体育活动的人大多数是>35岁的中年人,他们是活动的主力军,究其原因,青年人很多都在外求学或工作,回家的次数不多,因此,参与节庆体育项目的次数不多,而中年人大多生活在当地,对当地的风俗人情比较了解,因此参与率高。

3.4、凉山彝族节庆体育运动组织形式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民间组织的活动要多于政府组织。尽管在政府组织的活动中会有丰厚的奖金奖励,但是开展的力度不够。不能够满足人们参与活动的需要。因此,在节庆时,人们会自发的组织体育活动来进行娱乐。

3.5、凉山彝族人民参与节庆体育运动的态度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凉山彝族人民对于节庆体育开展的态度大多数是积极热情。在调查的人数中,有634人持积极的态度,占68.7%,有146人持不积极的态度,占15.8%,另外有143人持无所谓的态度,占15.5%。这说明,节庆体育在当地开展的群众基础较好。

4、四川省凉山彝族的传统节庆体育开展中发现的问题

4.1、政府在凉山彝族传统节庆体育运动中的投入较少

凉山彝族自治州在体育文化事业中的管理、经营体制较为落后,然而国家对于文化体育经济方面有明确的规定,但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凉山彝族自治州在这方面的投入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没有落实到位。传统节庆体育作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在实施过程中的投入力度不够,欠缺专业部门的管理,缺乏政策的指导,尽管当地已经加大了体育设施的投入,然而受历史原因,发展依然较慢。这导致当地传统节庆体育无法实现规模化发展。

4.2、凉山彝族传统节庆体育运动的参与主体流失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凉山彝族传统节庆体育运动参与的人群是>35岁的人群。年轻人参与率低。究其原因,当地大多数的青壮年在外读书或者务工,仅仅逢年过节才短暂的回家。多数家庭都是老人和儿童留守在家。青壮年作为民族传统的传承主体,在当地流失严重,另外,由于青壮年在外工作、学习,受环境影响,生活、娱乐方式改变,因此,从以前的继承者,转变成了旁观者。

4.3、凉山彝族传统节庆体育运动中专业人员缺少

通过查阅资料以及走访调查发现,当地受教育水平较低,再加上历史原因,凉山彝族自治州缺乏体育人才,尤其是缺乏传统节庆体育运动的人才。因此,传统体育项目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出于落后的状态,哪怕是民族院校也缺乏对其的培养机制。这也是阻碍该地区节庆体育项目发展的原因。

5、凉山彝族的传统节庆体育运动保护和传承的途径与对策

5.1、加大国家政府扶持力度,提升彝族文化软实力

彝族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资金投入,在发展凉山彝族传统节庆体育运动时应加大政府、体育部门的职责管理,投入专项研究资金,建立科学研究体系,聘请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彝族文化进行发掘、抢救、保护,提升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

5.2、加大对凉山彝族传统节庆体育运动的宣传

加大对该地区的传统节庆体育运动的宣传,利用传统的民俗节庆活动,发扬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时,通过民族运动会进行宣传和传承,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交流。

5.3、培养彝族传统节庆体育人才

当地传统节庆体育良好发展的根本在于对彝族传统节庆体育人才的培养。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添加到中小学生的体育教育中,另外,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高校的体育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建立人才数据库,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5.4、开发旅游资源,提升经济实力

凉山彝族自治州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自然的山川地貌,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因此,可以通过旅游与户外运动的开发,结合当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这无疑是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好方式,同时能够有效的提升当地的经济实力。

猜你喜欢
凉山体育项目彝族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彝族海菜腔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现代性语境下的再边缘——从《我的凉山兄弟》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