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啦啦操课程开发与实施探究

2018-03-05 20:59王彩红常白云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教练员队伍动作

□ 王彩红 常白云(沈阳体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02)

1、中小学实施啦啦操教学的意义

1.1、啦啦操促进学生体质品质共同提升

啦啦操作为新兴体育项目走进我国的中小学,逐渐以啦啦操社团等形式出现在校园中。经过刻苦训练,一些学校的啦啦操社团在全国啦啦操锦标赛等重大比赛中成绩突出,展露头角。参加啦啦操运动全面提高了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运动能力。啦啦操中的各种跳跃动作可以锻炼和加强中小学生的爆发力和弹跳力;体操动作可以锻炼动作速率、弹跳力和平衡性;舞蹈动作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和柔韧性;技巧中的抛接、托举动作能提高协同性、一致性等,具有锻炼力量、动作速度、平衡能力等功能;啦啦操的整套动作通常是3分钟左右,要完成各种不同的难度动作,间歇时间短,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耐力。

1.2、啦啦操参与学校独特文化气质形成

啦啦操集竞技性,艺术性与一体,与田径,跳绳,球类比赛等体育项目搭配,相得益彰。我们常常看到足球、篮球校级或班级联赛火热进行时,啦啦操联赛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啦啦操项目的加入,丰富了课堂体系,与学校品牌发展特色项目相辅相成,并最终与学校文化精神内核相容,参与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文化气质。

1.3、啦啦操助力体教改革道路的探索创新

怎样使校园啦啦操从单一的社团训练向着课程化实施,系统化发展。应该由社团引领示范,以课程化为实施手段,以大课间啦啦操活动为主要练习形式,催生出了课间啦啦操,校园啦啦操这一全新的概念。啦啦操特色项目学校综合考虑师资,学生,场地等因素,使啦啦操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互为动力,相互促进,制定6年课程规划,开发啦啦操校本课程教材,确定各水平段的教学内容。

2、中小学啦啦操运动管理策略

2.1、加大教育体育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

要使中小学啦啦操运动得到更好的发展,与相关领导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学校领导对啦啦操运动有足够的重视,才能让啦啦操运动队的训练得到相应的保障。才能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和一定的金额奖励,教练员、运动员才会更积极的参与到训练加各种的比赛中去,并从中积累一定的经验,来提升教练员的专业能力水平进而使运动队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只有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学校争得荣誉,而为学校挣得了荣誉才能使学校领导更加重视啦啦操运动,参与者才更有激情和动力。而这也将成为一种良性循环,从而是啦啦操运动在中小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2.2、加强教育体育部门之间的协调,妥善解决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冲突

从实际情况中可以了解到,大部分的运动员都是通过自学或课后补习来解决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之间的冲突。这就要求参与啦啦操运动的学生必须比普通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怎样解决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矛盾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教育和体育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出台一些对参加训练学生的激励政策,以此来激发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热情,例如可以把啦啦操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同时可以对参加啦啦操相关比赛的学生单独进行学习课程辅导,将因参加比赛而影响的课业学习在课余时间单独给学生补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不耽误功课,也可以使学生专心训练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3、中小学啦啦操运动训练策略

3.1、培养运动员的综合能力,加强运动员的梯队建设

啦啦操运动对运动员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其中包括运动员对身体姿态的控制能力,操化动作的制动能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舞台上的表现能力以及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等等,这些综合能力需要对运动员进行长期科学系统的培养才能达到,因此,在运动员的选材和后期培养方面必须加大力度[4}。首先,加大啦啦操运动宣传及推广普及的力度,以保障各中小学啦啦操队伍拥有充足的人才资源,为啦啦操运动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根据目前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升学政策。

3.2、关注教练员的成长,提高教练员的专业能力

教练员在每一项体育运动中都起着关键性作用,是每支队伍灵魂的建设者,要想加快中小学啦啦操运动的发展进程,教练员的作用是不可被取代的。所以教练员必须掌握专业知识,对运动队员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因此,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应关注对教练员的培养,多为教练员创造和提供培训机会,通过参加培训来全面认识啦啦操运动,同时提高自身专业的能力,不断汲取和更新专业知识,跟上专业发展的步伐,熟悉掌握和运用专业的竞赛规则。

3.3、中小学啦啦操运动竞赛策略

(1)采用统一的竞赛规则,提高赛事的质量,扩大赛事的规模。

比赛的作用是为各个参赛队伍提供一个公平竞争和学习交流的平台,在比赛过程中不断学习总结来提高参赛队伍的水平,增加参赛经验。而在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中小学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队伍无法参加比赛,失去了与各个学校队伍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于是队伍自身的竞技水平也就失去了得到提高的机会,导致各支队伍之间的水平有了越来越大的差异。因此,为避免这种态势的不断恶化,中小学应该增加每年啦啦操运动的比赛次数,进行不同等级的分组,为队伍参赛创造可能性,激发学校参赛的热情。

(2)加强啦啦操竞赛的组织能力与媒体宣传力度。

啦啦操运动本身就具有着一定的观赏和娱乐价值,所以需要用各种各样手段对啦啦操进行赛前宣传,在吸引更多人群关注的同时也能够引起更多商家和企业家的关注,就有机会得到赞助的机会,获得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开拓新的宣传渠道,建立啦啦操赛事与新闻、网络媒体直接的合作,利用其电视、互联网资源,对啦啦操运动进行详细介绍以及对比赛进行现场直播和观众互动,引起更多人群对啦啦操运动的了解和关注。

4、啦啦操运动教学和科研策略

4.1、提高啦啦操项目的科研水平,加强教练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任何运动项目想要得到迅速及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支撑,啦啦操运动也同样如此。训练中不能只有实践没有理论,也不能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必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践为训练,理论为科研,两者缺一不可。教练员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科学方法进行训练,那么,教练员就应对自身所带项目进行理论和学术上的研究。各中小学啦啦操教练员之间应相互交流和共同研究并提高科研水平,为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4.2、将啦啦操运动作为选修课纳入到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

目前中小学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啦啦操运动中所具有的积极向上、阳光热情的运动特点完全适应中小学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如果将啦啦操运动以选修课的形式纳入到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课程中去,这不仅仅是素质教育观的体现,也对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发挥有利的作用。啦啦操运动的项目特点及艺术特征不仅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5、啦啦操内容分类体育课程教育

5.1、啦啦操动作示范体育课程教育

啦啦操运动的动作素材多种多样,风格各异,可以融合爵士、拉丁、街舞、等动作元素,是一项艺术化、个性化、健身化趋势的运动项目。整套啦啦操的动作是由多种风格的动作创编得到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创新性,以及最后整套动作的成功表演使参与学生体验成就感,增加学生自信心。

5.2、啦啦操音乐体育课程教育

啦啦操运动要求用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由音乐支撑动作,两者相互补充,整套动作则呈现出跌宕起伏、动静结合、高低错落的舞台表演效果。舞蹈啦啦操音乐通常选用迪斯科、摇滚、爵士乐、舞曲等动感、时尚、富有激情的音乐。动感的音乐首先就会唤起人们的激情,加上有力的动作的配合,这也是啦啦操运动的魅力。从而可以提高中小学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对音乐的鉴赏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欣赏水平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水平。

5.3、啦啦操口号和道具应用体育课程教育

能够使用口号和道具是啦啦操运动很特级的套路中是必须要口号和道具的,这些口号的设计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小学生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可以很好的塑造一个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啦啦操还有一个独特性,就是可以用道具配合动作。在课堂上,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用花球、扇子、横幅标语、旗子、伞等来进行创新,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自己创编口号去激励自己同时激励他人,从而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

6、提高中小学啦啦操教学质量的措施

6.1、认真分析与理解音乐

教师要给学生播放啦啦操的音乐,让其反复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美妙,进而提升音乐素养,为更好的进行啦啦操的教学和表演打好基础。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选择合适的音乐能为啦啦操运动的表演增色,有助于把啦啦操的节奏、结构、段落、运动强度、运动风格等等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还可以通过啦啦操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心情。

6.2、提升教师的音乐修养

音乐为小学啦啦操的教学和表演增添了不少的色彩,使校园体育活动充满了更多的活力。作为一名中小学啦啦操的教师,除了有啦啦操技能,还要有一定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上发挥专长,使中小学生通过啦啦操获得身心上的成长。

6.3、选择合适的中小学啦啦操套路

中小学啦啦操在动作、技巧以及套路的选择和设计上要有很大的规范性,它们都是根据小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来确保在啦啦操的运动过程中可以摄入足够的氧气,从而起到燃烧脂肪,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啦啦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啦啦操学习套路和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切忌难度太高强度过大。

6.4、安排适当的练习时间及间歇时间

教练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体力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啦啦操的练习时间以及间歇时间。刚开始练习时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体力、节奏感等因素的限制,可以将练习时间安排的相对较短,动作也较简单,之后可以按照由慢到快、从短到长的规律进行适时的调整。

7、结束语

研究分析发现,影响中小学啦啦操运动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相关领导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啦啦操运动竞赛规则的不完善;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教练专业水平;所需经费支持;文化学课学习冲突;场地配套设施。

相关部门及各小学领导首先要加强对啦啦操运动项目的重视及对小学教练员的培养,通过各种啦啦操相关的专业培训来提高教练员的专项素质以及综合水平,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训练内容,为训练的质量提供充分的保障。其次,调整中小学啦啦操队伍的训练内容,通过对教练员的专业培训从而改变目前大部分队伍的训练模式,将啦啦操队伍的训练内容逐渐专业化。同时,相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拓展中小学啦啦操队经费的来源渠道,加大对啦啦操队伍资金的投入,为各个中小学的啦啦操队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提供完整的配套设施,让啦啦操队在物质上得到保障。

猜你喜欢
教练员队伍动作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动作描写要具体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