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探讨

2018-03-05 20:59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技能教学模式体育

□ 赵 岚(云南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91)

引言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学生体能的锻炼与生身体素质的培养。随着“阳光体育”、“全民健身”、“终生学习与全面发展”等理念的提出,高校体育教学重要性愈发明显,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成为高校现代化建设关注的重点内容。但是,就体育教学现状而言,以“实践”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缺乏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导致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设计与应用,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对此,有必要加强教学交往问题的研究,认知与掌握教学交往缺失形成因素,探寻优化构建策略。

1、教学交往

要想实现教学交往的有效构建,需对教学交往内涵与特征具有准确而全面的了解。

由“交往”的汉语解释:“互相来往、互相走到与拜访”以及英语翻译:“association”(联系)、“associate with”(与……联系)、“be in contact with”(与……接触;与……发生关联)可知:“交往”是共同活动下,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互相往来的关系,是进行相互接触与交流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交往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对教学交往进行划分,可将其分成“个性交往”、“角色交往”、“群体交往”三种类型。其中“个性交往”是以个体需求、动机、特征等为核心,进行的个性接触与个性互动影响;“角色交往”是针对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使教师与学生在接触与交流中,注重角色言行的约束以及有关规则的遵守;“群体交往”是指教师与学生所处环境不同,其所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故教师与学生需对其所在群体的信念、规则、标准进行自觉遵循,并在交往过程中,将其进行具体体现。

在实践教学中重视教学交往,实现教学交往的有效构建,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就高校体育教学而言,体育教学交往是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互动交流过程。由于体育教学是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注重学生机能锻炼,身体素质强化的学科。因此,体育教学交往需从生理与心理两个层面出发,进行接触与互动。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决定了其教学方式、教学交往的多样性,因此可通过肢体语言、行为语言、表情语言进行交流与沟通,提升体育教学互动性、开放性,为教学决策、调整、实践提供信息依据。

2、导致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缺失的主要因素

教学经验归纳与总结,发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导致教学交往缺失的主要因素有下几点:

2.1、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缺失

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教学设计过于工具理性化,偏向学生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传递与培养。在此背景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处于被动地位,被动的接受知识与技能,缺乏自我观点、意见的表达。长此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教师与学生无法进行心理上的有效沟通,从而使高校体育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最终影响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2.2、“一对多”教学模式的制约

“班集体授课”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即由一位教师进行班级所有学生的授业、传道、解惑。在此过程中,教师无法与班级体中的每个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导致师与生之间的交往多停留在表面。与此同时,在“一对多”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同样受到制约,个体融入集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差,使交流逐渐变得小众化、疏远化、复杂化。

2.3、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不足

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其体育教学理念、体育专业知识、体育教学方法以及体育教学素养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就教学理念而言,教师教学理念的不同,对“教学交往”的认知也存在一定差异性。例如,在“以教师中心”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通常将自身视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并多采用示范教学法、肢体动作分步讲解法等方式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学生多通过“动作模仿”进行知识的理解,并按照“自我认知”进行问题的处理,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身心综合性的交流与沟通;在“以内容为中心”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侧重于教学内容的传递,强调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与应用。因此,多采用系统化、规范式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概括、归纳与总结,教学交往多体现在生理交往层面,心理交往相对较少。就教学技能而言,具备高教学技能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探寻交往切入点,实现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并带动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与讨论中,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反之教学技能低下的教师,其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单一性、陈旧性特征,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并从交流与沟通中获取教学反馈,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的调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良好教学交往关系的策略

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缺失的形成因素,结合教学交往内涵与体育教学交往特征,可采用如下措施与方法进行改善,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有效构建。

3.1、认知教育本质,实现体育教学正确价值取向的确定

教育本质是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的最终归宿,是指导教育行为,促进教学优化发展的根本所在。对此,在构建体育教学交往时,应明确认知高校体育教育的本质,并以此为起点与终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现。由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可知,教育是基于“人”生命发展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强调的是“发展人、完善人、实现人、成全人”。与此同时,由素质教育改革相关要求与标准可知,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体育素养、机体体能的培养;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体育事业、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因此,在进行教学交往构建时,需明确认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思维与方法”等发展需求的满足,并以这些需求为目标,将其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以促进教学交往效果的优化。

教学价值(teaching value)主要是指“在特定教学环境下,教学主体与满足其实际需求的教学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人作为教学主体,具备生物性与社会性两种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既要满足人生命发展的需求,也要满足人生活活动的要求。对此,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价值应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转化为“人的培养与塑造”。并在此价值指导下,确定多元化教学目标,实现体育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技能强化、情感思维发展、意志提升等的有效融合,使处于表层的教学交往,深入心灵沟通中,提升体育教学交往效果。

3.2、注重良好教学交往环境与氛围的营造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大。良好、自由的交往环境与氛围,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与观念的形成、传递与表达,实现教学交往效果的优化。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尚未真正营造出思想自由的交往环境与氛围。追其原因,一方面,“讲话式”教学模式仍是高校体育教学所应用的主要模式,教师以其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权威性,成为教学活动的霸权者,引领者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忽略了学生思想、意见、观点的表达,形成不平等、信息不对称教学交往环境与氛围;另一方面,社会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文化思潮的多元化发展,对学生思想、学生价值观念以及学生情感思维带来了冲击与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自身观点的自由表达。当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变化,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时,将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厌恶、不满等负面情绪。对此,高校体育教学应将“讲话式”教学模式转化为“对话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需求与教学要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自由交往环境与氛围,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空间与平台,增强教学开放性、趣味性,提升教学生命活力,实现教学交往的有效构建。

3.3、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也是教学交往的另一主体。因此,要想实现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有效构建,应注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素养的不断提高,促进其在教学活动中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使之能够带动学生参与到“话题”中。对此,高校应完善体育教师教育培训机制,通过教育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渗透与应用;通过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教学交流活动,丰富教学经验,认知与改善教学问题。同时,教师应树立终身学意识,在不断学习中,认知到教学交往的重要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强体育教学的互动性与开放性,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3.4、明确制度重要性,增强教学制度活力

制定是指导与规范人行为的重要举措,科学制度的制定对加强人对事物以及行为的认知、理解,推动人行为的创新,具有积极影响作用。对此,在构建高校体育教学交往时,应遵循“刚柔并济”原则,进行教学制度的制定,明确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凸显学生在体育学习的主体地位,为高校体育教学交往打造和谐氛围。

4、结论

总而言之,教学交往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开放性、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是构建开放互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所在。高校在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明确教学交往的重要性,掌握教学交往缺失影响因素,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进行处理,实现教学交往有效构建,更好的推动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技能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画唇技能轻松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