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抚宁二中高三年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2018-03-05 20:59谢冰洁李俊杰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二中课余高三

□谢冰洁 卢 慧 李俊杰(沈阳体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02)

1、引言

1.1、研究依据

在中国,高考在人们的思想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分量。由于忙于应付高考,高三年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身体与心理方面的负荷。一方面,在高三时期高强度的学习工作中,学生承受着巨大的身体负荷;另一方面,学生对高考这一关系重大的人生转折点加倍重视;同时,家长对其学习成绩的期望,也使高三年级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高三年级学生在这样一种双重负荷的包围中,很容易造成身体状况不佳、心理抑郁等状况,从而影响其健康状况、学习效果与学习潜力的发挥。

课余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的一种延续,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存在很大的影响,也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状况、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王海粟在《体育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压力影响的实验性研究》中指出,科学研究表明:通过体育活动产生的积极情绪可以对人体产生相对良好的控制效果,从而使机体的潜在能力得到激发,可以使人们思路清晰,解决问题。在参与过体育活动后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心理压力是下降的。体育活动对于帮助降低中学生心理压力有一定的作用。所以,体育还能有效缓解人的情绪与压力,促进身心共同发展。但在高三年级学生复习的过程中,面对巨大的课业负担,教师和学生都有意识地缩减体育锻炼的时间。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制定“秦皇岛市抚宁二中高三年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问卷”,得出相关数据,归纳出抚宁二中高三年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影响高三年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因。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来加强教师、相关部门和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与实施。

(2)研究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影响学生参与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通过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使体育教育充分融入到高三学生的高压生活中,缓解高三年级学生的身体负荷和心理压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秦皇岛市抚宁二中高三年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的需要,在中国知网、沧州师院图书馆,收集并记录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本课题共查阅期刊和优秀硕士论文等相关文献约15篇,作为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为本篇文章提供了参考。

(2)问卷调查法。

①问卷的制定:收集和记录与该论文相关的资料,制定出“秦皇岛市抚宁二中高三年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问卷”;

②调查对象与抽样:调查对象为抚宁二中高三年级学生,根据男女比例在抚宁二中高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样;

③问卷的发放:在抚宁二中高三年级组进行了现场发放问卷300份,其中男生151份,女生149份。回收3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297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9;

④问卷调查的效度检验:为保证问卷的有效程度。把问卷发给5位专家,根据问卷的内容、结构进行打分(十分制),从表1可以得出,5位专家给出的问卷平均分值为8.76,可得出问卷的效度分数在8分以上,说明这份问卷效度达到要求;

⑤问卷的信度检验:对问卷的信度检验采取了重复测试法,以此来保证问卷的信度,随机抽取了50位被测试者,给他们发放问卷并回收,经过15天的时间再对其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对两次回收问卷的结果进行一致性的比较。其相关系数在0.8以上,p<0.01。由此可见,这两次发放并回收的问卷的一致性比较强,说明这份问卷的信度较高。

(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分类、总结,并对各个问卷中的各个项目利用excel软件进行运算、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4)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本论文调查问卷进行整理,把相关数据和信息整合、比较,归纳出秦皇岛市抚宁二中高三年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影响高三年级学生参与度的原因。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

通过对高三学生对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得出,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表现为很有必要(喜欢)的学生比例为22.2%,表现为有必要 (比较喜欢)的学生比例为59.3%,认为没有必要的比例为18.5%。

从以上数据得出,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中,喜欢和比较喜欢的人数比不喜欢的人数多,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课余体育锻炼。其中,女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持喜欢和比较喜欢态度的比例不及男生。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男女生的认识程度加以了解,做出积极地应对措施。同时,更多关注一些女生的情况,多了解女生对体育锻炼的想法,多组织一些内容有趣、形式方便的活动。

3.2、高三年级参与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

(1)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率。

通过对每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频率得出在参与的频率方面,有52.5%的学生每周参加1—2次,16.2%的学生参与次数在三次及以上,偶尔参加的高三年级学生占22.9%,8.4%的学生没有参加过。

从以上数据得出,在参与度的比较中,男生的参与频率要大于女生。总体上,学生的参与程度远远不够。紧张的学习氛围造成的时间紧和场地器材不足、组织活动方面都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减少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

(2)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

通过对每次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同学调查得出高三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于30分钟小于60分钟的人数占55.2%,锻炼时间大于一小时的学生仅占11.1%。

从以上数据得出,学生的锻炼时间普遍偏低,主要原因也主要与高三这个特殊的时期有关,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到高三后课余体育锻炼相比高一高二时都有所减少甚至放弃。同时,场地和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3)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通过调查得出影响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学习紧张、没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因素的学生占65.3%,缺少活动伙伴因素的占13.1%,缺乏教师指导的有10.8%,缺乏兴趣的占9.4%,场地器材因素的占45.1%。

从以上数据得出,高三年级学生在这个高压的生活中承受着大量的课业负担,学生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也多被文化课占据,导致高三年级的学生不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增多。另外在场地器材方面的缺乏也对学生的进行课余体育锻炼造成一定的影响。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对学校的设施建设加以重视,制定合理有效的作息时间并协调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3.3、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与活动方式

(1)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

通过调查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得出,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有足球、篮球、排球的大球类,羽毛球、乒乓球类小球,田径类和踢毽子跳绳等其他活动。参与大球类活动的占35.4%,小球类项目占32.3%,田径项目的占14.8%,跳绳、踢毽子等其他项目的占71.0%。

由于场地器材原因,学生在大球和小球类项目方面不能的到充分地锻炼,由于田径项目单调缺少乐趣性也影响学生的参与程度。学校和相关部门必须对场地器材缺乏的问题加以重视。

(2)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活动方式。

通过调查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形式得出,在参与形式中,朋友结伴形式的占41.1%,家庭组织形式的比例仅占3.7%,个人行动的占19.9%,学校组织的占26.9%。

从以上数据得出,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时朋友结伴的人数占大多数,家庭与学校组织方式的人数相对较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参与锻炼的形式组织体育活动,多组织小组合作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学校与家庭教育可以双管齐下,共同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水平,提高他们的自觉参与意识。

3.4、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

通过调查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 可以得出,学生的各种锻炼动机中,为了兴趣的占37.3%,调节情绪的占34.9%,保持健康的占42.6%,学习运动技能的占13.8%。

从以上数据得出,学生锻炼的参与动机中,在兴趣、保持健康、调节情绪三个方面比例较大。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参与动机,制定合理有趣的运动计划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总体来说,喜欢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有大多数,其中,女生的喜爱程度不如男生;

(2)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率不高,每次锻炼时间短。造成这种情况最主要原因是高三时期学习任务重、各种作业量大,没有富裕的空闲时间;

(3)由于场地器材的不足,学生参与球类项目受到限制;

(4)高三年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以朋友结伴的形式居多,学校、家庭很少组织有关体育锻炼的活动。

4.2、建议

(1)体育教师应丰富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调动整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学校领导制定并实施相关制度合理安排学生时间,协调好文化课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

(3)学校和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完善场地设施;

(4)体育教师应积极探索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新途径,多组织一些课余体育活动。

猜你喜欢
二中课余高三
丰富的课余生活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庐江二中简介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我把高三写成诗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