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开垦,让语言融入学生意识

2018-03-05 00:23汤莉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1期

汤莉平

[摘 要]阅读教学需要引领学生围绕着文本的语言经历体验感知、深入联系和实践运用的过程,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内在的认知潜能,让学生在深度开垦中唤醒他们的言语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提出链接生活,借助原始经验深入理解,借助丰富资源补充印证,借助统整把握强化认识,借助实践练笔读写统一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链接生活;多维拓展;强化联系;模仿创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1-0071-01

苏教版《孔子游春》一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严谨独到的结构讲述了孔子带领学生在泗水河畔赏春、踏青,并对弟子进行教育的故事,主要描写了孔子论水和师生言志两个部分。其中,“孔子论水”一段,不仅是学生体悟孔子人格品质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历练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资源。

一、链接生活,借助原始经验深入理解

“孔子论水”的整个语段,都将泗水看成是“真君子”。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通篇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罗列出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等的特点。教师在引领学生通读整个语段时,先从整体性视角感知了语段的主要内容。但这一部分内容描述相对隐晦,需要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的原始经验,才能真正体悟孔子眼中之“水”的真正品质。如在教学“善施教化”这一部分时,教师先引领学生利用原始性的认知经验对课文中“荡涤污垢”“万物入水”等词语的意思进行理解。学生纷纷从洗衣服、洗碗筷等内容,感受水在冲洗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真正感受语段中“荡涤污垢”在生活中的真正意思。随后,教师就引领学生从水的这一特性出发,探寻水之所以能够“善施教化”的深层原因,真正感受“水”作为真君子的真正魅力。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对水品质的探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语段机械僵硬的文字中,而是充分尊重了学生原本的认知体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维拓展,借助丰富资源补充印证

古今中外不少诗篇中都有众多描写水的优秀诗篇,与孔子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拓展相关诗篇,与课文中语段的观点形成相得益彰之效果,强化学生对文本认知的体验。如在教学“有情义”时,教师从孔子的论据——“或方或长”“没有一定的形状”等关键词语出发,让学生意识到水随着物体的形态而随时改变形态的特点。随后,则分别为学生拓展补充了这样的诗句:借助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感受水的方形质态,借助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感受水长形的特点,借助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来品味弯曲之水的魅力。当学生再次回首朗读“有情义”的论述时,他们对于水之“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的特性就产生更加鲜明的认知体验。

文本资源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需要教师经过多维拓展,补充与文本相契合的文本资源,形成认知体验的佐证,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成果。

三、强化联系,借助统整把握强化认识

本段“论水”,虽然列举了水四個方面的特性,但整个语段并没有让人形成机械、零散之感,究其原因,就在于孔子在论述的过程中,有着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结构设置。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分别感受了水的四个方面特质之后,就引导学生重新回首整段文字,形成对语段的再度体验,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研读之后进行交流。首先,这段文字采用了“分总”的方式,在罗列了四个特点之后,孔子以“水是真君子啊”一句作为总结,使得原本分散的观点成为构建“真君子”的重要论据,让分述的内容成为具有相同指向的有机整体。其次,孔子在论述的过程中,采用的句式也具有鲜明的共性:都是先对水的状态进行描述,最后加以提炼,形成了画龙点睛的妙用。如“水……,……,它好像……”,将孔子的描述与论点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一个逻辑严密、内容全面的有机整体。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依循着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回头看”方式强化对文本语段之间内在联系的体悟与感知,从而促进了学生解读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模仿创作,借助实践练笔读写统一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用”教学理念以来,阅读教学就逐步从文本内容层面向文本的言语形式转变,注重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中开掘出契合学生的语用训练资源。

这段“论水”的文字,首先在言语性形式上整饬而富有节奏感,在内容上更是体现了由表及里的思维逻辑,是值得学生进行品析和模仿的绝佳资源。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则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水还具有哪些特性与孔子心目中的“真君子”相仿呢?模仿课文中的语句描写下来。学生纷纷动笔,有的认为水无色无味,它好像淡泊名利;有的认为水斩不断、隔不开,他好像有韧性……在学生进行模仿之后,教师则为学生拓展了关于这段文字的文言文版本,教师引领学生对比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的区别,一方面丰富了原文中对水的论述,同时是对学生随文练笔创作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需要引领学生围绕着文本的语言经历体验感知、深入联系和实践运用的过程,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内在的认知潜能,让学生在深度开垦中言语意识得到唤醒,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

(责编 韦淑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