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融媒新产品迎接时代新机遇苏州评弹融合传播愿景探析

2018-03-05 19:55相军
曲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名家苏州传统

相军

苏州评弹作为流传于江、浙、沪一带的传统说唱艺术,诞生至今已400多年,通过数代艺人的努力,逐步形成名家流派纷呈、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说噱弹唱演,妙趣横生,深受百姓喜爱。苏州评弹历经几百年传承发展,形成20多个流派唱腔,100多部传统书目流传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优秀新作品不断涌现。从跑码头到茶馆书场到广播电视到互联网再到手机移动端,传播形式更新迭代,苏州评弹与时俱进,生生不息,成为长三角地区长盛不衰的曲艺形式。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传播手段给传统曲艺的保护发展带来新生,本文将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来分析预判评弹艺术的全新发展机遇与愿景。

一、海量优质评弹节目为融媒平台提供高品质内容,借力新媒体技术,为内容产品赋能,把传统艺术包装升级为适合互联网传播的融媒产品。点开国内一些知名的广播或视频APP,评弹内容已经相当丰富,其中大部分是评弹爱好者自己上传分享的,也有一些是专业媒体人上传的,内容以经典书目、名家流派唱腔唱段为主,音效品质参差不齐,点击量从几千到百万不等。这在融媒产品初创期是常见的现象。现阶段,很多专业人士已经意识到只有提升评弹融媒产品品质,丰富评弹节目内容,制作适合网络移动端的评弹产品,才能聚集广大评弹爱好者,引导粉丝关注了解评弹艺术的精髓,自觉延伸传播广度,拓展评弹的传播深度。上海、苏州的电台、电视台均有海量优秀评弹节目,完全有条件在官方APP上开设评弹专题版块,借力媒体融合趋势,创建评弹融媒体拳头产品。产品可以涵盖经典书目、名家名篇赏析、名家访谈、各类演出、晚会、视频直播等,一些珍贵的评弹曲目可以尝试收费订阅。访谈、晚会等节目可以网络直播,粉丝可以同步留言互动,增强平台的黏性。苏州台已经在移动端做过多次直播,凡有评弹名家参与的直播,点击量均超过10万,最高的达到20万,甚至有远在异国的粉丝留言点赞。粉丝互动参与的热情也感染了直播嘉宾,评弹艺术家本来就舌灿莲花,受互动氛围情绪感染,更加妙语如珠,精彩话题不断,节目反响好评如潮,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把传统艺术带入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为评弹艺术的普及保护传承创造了全新机遇。曾经担忧传统艺术后继无人、无人喝彩的艺术家们,在融合传播时代可以重拾信心。

长三角地区拥有最优秀的评弹艺术家,拥有实力雄厚的专业媒体优质资源,拥有热爱评弹艺术的广大听众,媒体人与评弹专业人员可以联手打造优质融媒产品平台,聚集粉丝互动传播,建立除现场演出之外的专业评弹媒体舞台。这将为评弹艺术再次走向辉煌提供可能。“两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和智能手机客户端,是融媒产品的主要发布平台。“两微”属于自媒体,产品短小精悍适合传播,“一端”技术投入成本高,一般由传统媒体或受资本青睐的大公司开发,集产品研发、生产、传播于一体,产品内容、体量、形式更为丰富,其传播力、影响力更大。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移动客户端“看苏州”已经有介绍评弹、昆曲、苏剧这苏艺三朵花的专属频道“姑苏雅韵”,其评弹融媒产品仍处于初创时期,内容还不丰富,仅有评弹名家访谈直播和部分经典曲目欣赏及介绍书坛逸事等原创短视频。下一步我们将借助新媒体技术,研发更多的评弹融媒产品,为传统艺术的传播传承尽社会义务、媒体责任。我们计划在移动端的评弹频道,分列经典书目欣赏、评弹艺术资讯、评弹名家趣闻轶事、名家直播秀、活动演出直播、票友作品等版塊,包装、制作集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于一体的融媒特色产品,专题频道集欣赏、创作、传播、传承、互动于一体,便于粉丝微博、微信分享。传统曲艺地域特色鲜明,因此地方媒体担当平台主创最为合适,包装的产品可以更接地气,更符合受众的需求。

二、秉承初心,整合传统传播方式,全媒体多途径融合传播,为传播渠道赋能,实现评弹融媒产品全网覆盖,精准分发。明清以来苏州评弹的演出场所,主要是当时遍及城乡的茶馆、茶楼。许多弹词名家与书目产生于此。20世纪20年代,上海唱片业兴起,各大唱片公司竞相邀请评弹名家灌录唱片,对评弹艺术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期,广播电台纷纷建立,评弹节目有了新的传播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书场》《空中书场》等评弹节目成为江浙沪六〇、七〇后的成长记忆。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评弹又与电视结缘,上海电视台《电视书苑》、苏州电视台《电视书场》等专栏节目相继开播,评弹爱好者们茶余饭后打开电视就可以欣赏到名家的演出,这种家庭式的听书氛围,对扩大评弹艺术的传播影响力作用巨大。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进步发展,媒体传播进入互联网时代,评弹艺术的传播又进入全媒体 时代,网络、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收听收看,为评弹艺术的普及、保护、传承创造了全新机遇。媒体融合的目标之一就是集合所有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与受众建立起零距离沟通与互动,使传播的影响力达到最佳。茶馆书场时代,听众毕竟有限,传播范围最窄;广播电视时代,听众范围扩大了,只要喜欢听书,在播出时间打开广播或电视就可以收听收看,但是现场氛围不如书场,没有与说书先生的互动机会;如今移动终端成为传播主渠道,不仅有海量内容供听众选择,还不受时空限制,随时打开手机就可以听书,直播节目还可以随时点赞打赏、交流互动,听众喜欢的节目还可以下载保存收藏。这种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能够深入接触受众,通过大数据,在聚合的平台分发受众所感兴趣的内容,使信息传播的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当前的融合传播时代,准确来讲已进入分众化、小众传播时代,传播对象开始分层、分区。网络时代的受众已经从传统的“大众”转向“分众”,即为某一特点的受众量身打造他们想要得到的信息,提供他们想要的服务。融媒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点击量计算分析用户的兴趣点,因此评弹融媒产品,可以对受众实行明确的细分,能够更好地牢牢抓住目标对象,为传播内容的总体规划提供依据,也为信息的选择和处理提供依据。这种针对性极强的分发服务可以把很多年轻人带入传统艺术殿堂,经过几百年锤炼的不朽经典将会遇到更多的知音。互联网平台传播适合转发分享,这种即时性、平等性、共享性的信息交流,改变了传统曲艺此前的传播途径、传播速度和传播规模,其传播效应伴随互联网碎片化、多介质、多渠道而无限放大。

三、主流媒体打造高品质、多形式的融媒产品平台,为文化产业生态赋能,激活传统艺术的生机与活力,为评弹艺术发展带来新生。近年来,新媒体、自媒体风起云涌,百花齐放,对传统媒体造成一定冲击,但主流媒体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国内各大主流媒体都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网上那些点击量过亿的现象级产品(新闻为主)都出自主流媒体。就我们苏州广电而言,几年前决策层果断布局融媒,成效显著,建立广电自己的融媒工作室,融媒产品较自媒体内容更具权威性、公信力,技术更有保障。作为地方主流媒体,苏州广电总台也在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在以新闻资讯为主要内容的“看苏州”APP上開设“姑苏雅韵”专题频道,一方面因为苏州是评弹艺术的发源地,另一方面也是履行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体责任与社会义务。苏州台依托传统媒体的优质资源,包括优质节目资源与丰厚评弹名家人脉资源,在评弹节目的融媒产品设计、打造、传播方面是领先于其他传统媒体同行的,我们也将为探索评弹艺术的融合传播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撑,在传播技术变革时代,创新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之路。

回看一下历史,评弹在传承历程中,几次从低迷重新走向高扬,除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媒体传播也功不可没。20世纪80、90年代,受多元文化、时尚文化、外来文化的影响,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一度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1994年开办至今的《苏州电视书场》也为传播评弹艺术、帮助传统曲艺走出困境作出了不小贡献,一方面是通过视频录制保护抢救经典书目,另一方面是把优秀评弹节目推送给广大电视观众,让一大批没有时间或没有机会走进书场的听众很方便地聆听弹词的优美唱腔、欣赏妙趣横生的说表,让雅俗共赏的经典艺术贴近百姓、扎根土壤,使其保持长盛不衰。只有传播广泛的艺术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苏州评弹经过20多年不瘟不火的发展,如今将依托互联网技术迎来发展新机遇。优秀的评弹艺人大都集中在江、浙、沪等地专业院团,评弹融媒平台前期可以借助人才优势,重点设计包装个性风格鲜明的明星流量产品,借鉴《晓说》等形式以艺人推广评弹文化为主旨,推出互联网移动端的视听节目,打造粉丝经济,逐步实现付费订阅,以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要求。为古老艺术不断培养年轻观众群体,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时代特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创作的评弹长、中、短篇书目达数百种,故事贴近生活,反映时代风貌。创作、表演人才济济,名家辈出。在融合传播的新时代,评弹艺术将借助新的传播手段激活生机与活力,优势内容与先进技术相互支撑、共生共融的融媒产品便于传播的特质,必将提升评弹的传播影响力。“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意义不言而喻。融媒平台应为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以此来吸引更广泛的用户,构建多样性的用户群,收获更好的传播效果。融媒产品支持节目直播、回看、预约、离线、评论、分享、收藏等互动应用。易于提升“内容魅力”,打造高点击量的“爆款”。媒体人应成为优质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平台的运营者,用户的连接者,传播生态的创造者。

无论是20世纪初传统说唱艺术占娱乐主导地位的巅峰时期,还是娱乐方式现代化、多元化的当今时代,评弹艺术从来没有自甘保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总能借助和利用新的传播方式进行推广和传承,吸引一代一代的人关注评弹、喜爱评弹。当下,拥抱互联网、创新传播方式将给评弹艺术乃至曲艺艺术发展创新,带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猜你喜欢
名家苏州传统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名家与楚雄
名家题词
名家推荐:2018暑假阅读书单(下)
名家寄语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