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马铃薯不同品种田间抗病性评价

2018-03-06 07:33赵丽娟李继明李城德
中国马铃薯 2018年1期
关键词:陇薯安定区大坪

赵丽娟,李继明*,李城德

(1.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 定西 743000;2.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20)

安定区地处甘肃省中部,定西市北部,海拔1 750~2 580 m,年平均降水量350 mm左右,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全国最适宜马铃薯种植的三大区域之一[1],是马铃薯主粮化的优势产区[2]。区内降雨期主要集中在7~9月,导致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一些病害的流行。引进马铃薯优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的最主要方法[3],为此,进行了马铃薯不同品种田间抗病性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宜安定区种植的马铃薯抗病新品种,为安定区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提供后续贮备和技术支撑[4]。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陇薯13号’、‘陇薯6号’、‘陇薯7号’、‘庄薯3号’,对照‘新大坪’(CK)。各品种由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均为原种1代。地膜采用普通聚乙烯黑色地膜,厚度0.01mm,兰州金土地塑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设在香泉镇香泉村的旱川地,土壤类型为黑麻垆土,试验地海拔1 986 m,年平均降雨量380 mm,年平均气温7℃,≥10℃有效积温2 239.1℃,耕层土壤(0~20 cm)含有机质12.39 g/kg,速效氮137 mg/kg,速效磷13.8 mg/kg,速效钾167 mg/kg,试验地前茬为玉米,肥力中等,地力均匀,结合整地施农家肥45 000 kg/hm2、撒可富马铃薯专用肥(N∶P2O5∶K2O=15∶15∶15)60 kg/hm2。

以不同品种为处理,共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48 m2(8 m×6 m),各处理采用黑色地膜单垄膜侧种植,垄宽60 cm,垄高15 cm,垄距40 cm,一垄种植2行,种植密度60 000株/hm2。各处理于2015年5月6日播种。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大田。

1.3 调查方法

1.3.1 田间调查

调查不同品种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等生育时期以及各生育时期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并在调查农艺性状时在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采用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0株的全部叶片,按田间发病率和严重度分级标准[5],统计每小区的各级病叶(株)数及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在马铃薯成熟期对马铃薯产量构成要素进行调查,并按小区单收,记载马铃薯产量。

1.3.2 数据处理

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鉴定按照马铃薯区域试验调查记载9级标准进行[6]。

0级:叶片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4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40%以上。

卷叶病、花叶病用植株发病率表示。

将记载调查数据,用下式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确不同品种在田间对该病害的抗性情况。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别数)]×100

株高:每小区随机抽取10株测量株高,取平均值。块茎生长状况:每小区随机抽取10株样本观察块茎性状特征。数据用Excel 2003和农业试验统计分析软件(SAS)进行方差分析和统计[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物候期

从表1可以看出,各品种出苗期在6月18~22日,出苗最早的是‘陇薯13号’和‘陇薯6号’,较对照迟2 d,最迟的是‘青薯9号’和‘庄薯3号’,较对照迟6 d。各品种现蕾期在7月3~9日,最早的是‘陇薯13号’、‘陇薯6号’和‘陇薯7号’,较对照迟2 d,最迟的是‘青薯9号’和‘庄薯3号’,较对照迟8 d。各品种成熟期在10月18~20日,最早的是‘陇薯13号’、‘陇薯6号’和‘陇薯7号’,较对照迟10 d,最迟的是‘庄薯3号’和‘青薯9号’,较对照迟12 d。从生育期看,所有品种在安定区种植均能正常成熟。

表1 不同品种物候期Table 1 Phenological phases of various potato varieties

2.2 不同品种植株性状和块茎特征

从表2得知,各品种茎色均为绿色。花冠色为白色的品种有‘新大坪’(CK)、‘陇薯6号’和‘陇薯7号’;紫或浅紫色的品种有‘庄薯3号’、‘陇薯13号’和‘青薯9号’。出苗率最低的是‘陇薯6号’,为97.2%,但仍较对照高0.4个百分点,出苗率最高的是‘陇薯13号’,为98.9%,较对照高2.1个百分点。株高最高的是‘青薯9号’,较对照高24 cm,最低的是‘庄薯3号’,但仍较对照高3 cm。田间长势强的品种有‘新大坪’(CK)、‘陇薯13号’、‘陇薯6号’、‘陇薯7号’和‘青薯9号’,而‘庄薯3号’田间长势表现弱。薯形为圆形的品种有‘陇薯13号’、‘陇薯6号’和‘庄薯3号’,椭圆形的品种有‘新大坪’(CK)、‘陇薯7号’和‘青薯9号’。

表2 不同品种植株性状和块茎特征Table 2 Plant and tuber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potato varieties

2.3 不同品种抗性表现

2.3.1 不同品种抗病毒病表现

从表3看出,病毒病的发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新大坪’(CK)、‘陇薯6号’、‘陇薯7号’、‘庄薯3号’、‘陇薯13号’、‘青薯9号’。各品种病毒病的病情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新大坪’(CK)、‘陇薯6号’、‘陇薯7号’、‘庄薯3号’、‘陇薯13号’、‘青薯9号’。通过对品种间新复极差比较,‘青薯9号’无论发病率还是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表3 不同品种病毒病病害指标Table 3 Viral disease indexes of various potato varieties

2.3.2 不同品种抗早疫病表现

从表4看出,各品种早疫病的发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新大坪’(CK)、‘陇薯7号’、‘陇薯13号’、‘陇薯6号’、‘庄薯3号’、‘青薯9号’。各品种早疫病的病情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新大坪’(CK)、‘陇薯13号’、‘陇薯7号’、‘陇薯6号’、‘庄薯3号’、‘青薯9号’。对照‘新大坪’(CK)最易感早疫病,‘青薯9号’较抗早疫病,其他品种介于这两品种之间。通过新复极差测验,‘青薯9号’、‘庄薯3号’早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2.3.3 不同品种抗晚疫病表现

从表5看出,各品种晚疫病的发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新大坪’(CK)、‘陇薯13号’、‘陇薯6号’、‘陇薯7号’、‘庄薯3号’、‘青薯9号’。各品种晚疫病的病情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新大坪’(CK)、‘陇薯13号’、‘陇薯6号’、‘陇薯7号’、‘庄薯3号’、‘青薯9号’。对照‘新大坪’(CK)极易感晚疫病,‘青薯9号’和‘庄薯3号’对晚疫病抗性表现最好,而‘陇薯13号’、‘陇薯6号’、‘陇薯7号’对晚疫病抗性居中。通过新复极差比较,‘青薯9号’和‘庄薯3号’晚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极显著低于其他被测品种。

表4 不同品种早疫病病害指标Table 4 Early blight indexes of various potato varieties

表5 不同品种晚疫病病害指标Table 5 Late blight indexes of various potato varieties

2.4 不同品种产量表现

从表6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均较对照增产,各品种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青薯9号’、‘庄薯3号’、‘陇薯13号’、‘陇薯7号’、‘陇薯6号’,产量分别为43 444,39 535,37 958,37 299和37 049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48.39%,35.03%,29.65%,27.39%和26.54%。通过新复极差比较,‘青薯9号’的产量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庄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陇薯13号’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对照达到极显著差异。

表6 不同品种产量表现Table 6 Yields of various potato varieties

综上,供试品种中,以‘青薯9号’对病毒病、早疫病和晚疫病有较好抗病性,田间长势好,产量最高(43 444 kg/hm2)、较对照增产48.39%,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建议在示范推广‘陇薯7号’、‘陇薯13号’、‘庄薯3号’和‘陇薯6号’的同时,扩大种植‘青薯9号’。

3 讨论

安定区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达65 000 hm2,马铃薯块茎膨大期正好与当地雨、热同期,一方面,对块茎的生长发育有利,另一方面,对病害的防控带来很大困难,同时,重茬和迎茬种植现象严重,易造成病害发生[8],本地主栽品种‘新大坪’、‘陇薯3号’也随着连年种植抗逆性下降,易感病[9]。独特的气候特点、种植习惯和市场需求,对品种的抗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引进抗病好、丰产性强的优质马铃薯种薯,是生产上防治马铃薯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该试验中,引进5个优良品种,筛选出适宜安定区种植的抗病性强的新品种。

[1] 刘玲玲.2004~2013年定西市马铃薯生产状况统计分析[J].中国马铃薯,2015,29(3):186-188.

[2] 赵婧,赵贵宾,李星,等.甘肃省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行动的几点思考[J].中国马铃薯,2015,29(3):182-185.

[3] 曾钰婷,刘正玉,斯年,等.拉萨市引进马铃薯品种(系)对病害抗性的筛选[J].中国马铃薯,2013,27(5):257-259.

[4] 张永成,田丰.马铃薯试验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 刘喜才,张丽娟.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6] 谢春霞,杨雄,尹明芳,等.大理州小春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5,29(2):65-70.

[7] 明道绪.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15-124.

[8] 胡宇,郭天文,张绪成.旱地马铃薯连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436-5439,5601.

[9] 禹娟红,贺莉萍.定西市部分主栽马铃薯品种块茎晚疫病发病情况调查[J].中国马铃薯,2014,28(6):354-357.

猜你喜欢
陇薯安定区大坪
中国梦 航空梦
中晚熟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几个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甘肃省夏河县高寒阴湿区的对比试验
2020 年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品比试验
庄浪县山旱地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陶珊珊作品
古朴壮观的西大坪军堡
定西市安定区耕地主要养分含量分析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