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息化教育 促进产教融合 实现现代化教育

2018-03-06 05:47辽宁省北镇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信息技术

辽宁省北镇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王 晨

一、中职院校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意义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把“互联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互联网+”是专门针对传统企业转型所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过程。“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进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继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推进数字教育资源普遍开放共享。面向教育发展落后地区和特殊人群,提供公益性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加快教育大数据建设与开放共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实施“互联网+教育培训”行动,支持“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新业态。

“互联网+教育”是指在线教育有助于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现状,让每个人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教育理念要转型步入信息化时代,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中职院校实施信息化教育发生的巨大改变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大概有1500万所学校运用信息化学习模式,规模已超过美国。现在的课堂早己从最初“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黒板一本书”的传统课堂过渡到了多媒体教室的网络课堂,正在向移动课堂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但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的身份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根本是不会改变的。而信息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个性、自主的学习机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学习空间也不再局限于教室。

教育信息化不应再局限于信息系统“碎片化”的应用,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形成“学习生态系统”,构建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标志的学习环境,运用云计算、社交技术、大数据支持个性化的交互学习系统以及线上线下学习融合的混合学习模式。

从信息技术基础条件来看,最快的网络、好用便宜的终端,教育云、大数据等最新的信息化技术为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推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从教师、学生的素养以及新教学信息化模式来看,各种新理念、微课程等数字化课堂在中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频繁运用。

基于这几方面我们有理由认为,今天的教学现状已处在多媒体教学向信息化学习转变的过程。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由多媒体教学转变为数字化教学。当学生运用终端之后,学校就可以时时采集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数据,教师可以基于这些数据,对学生进行360度的个性化分析。而对于学生来讲,由之前仅是考试结果性的评价转变成对过程进行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数字化学习带来本质的区别。

教师走出传统课堂,拿着PPT就能录直播。教师不仅要会运用PPT取代板书,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策略和行动中具有更开放的思维,共享优质资源,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通过管理信息化分析学情、制订个性化方案。

学生不必拿着厚厚练习册,打开微信线上答题。利用互联网实现更好的教学。在传统课堂之外,老师与学生更加自由。学生可以在家里,在线发言自由自在,老师能看到你的每一个声音。不必拥挤在课堂。

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撑,催生教育体制机制的变革,让“个性化”的教育不再只是梦想,“因材施教”能关照更多人。互联网更让人骄傲的事情是:教育的平等。不仅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学习不再受入学年龄的限制!

三、中职院校实施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离开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成不了中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和潜件三者有机的综合系统。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建设用于信息化教和学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2. 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信息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控制,有赖于通过对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传播分析、处理、加工、利用等手段来进行。换句话说,离开了教育信息资源,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活动便难以开展,教育信息化更是无从谈起。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校园网的设施将面临着急速贬值的尴尬境地。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制约中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3. 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向人类发起的挑战,使得整个基础教育界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自然地,被视为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中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必须包含现代化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的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创新动力,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的实现,使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一步保障了国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性。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

猜你喜欢
中职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