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的物语

2018-03-07 06:33刘中驰
江苏地方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草屋老墙稻草

◎ 刘中驰

老墙,贴满了记忆

吴冠中的《老墙》,记忆深刻,过目不忘。沧桑,历经风霜,剥蚀脱落的墙皮慑人心魄,震撼。斑驳陆离,彷如时间的漩涡,卷开记忆的阀门……

记忆中的老墙,仿佛是爷爷的画布,多彩绚烂。春天,墙角始终有一块黑色的灰团,那是爷爷保留的西瓜、南瓜、冬瓜的种子,开春要下地种的。秋天,火红的辣椒,橙黄的南瓜,金灿的玉米,都跑到了墙上,像画一样美,看得人踏实。冬天,爷爷最喜欢把咸鱼咸肉、咸鸡咸鸭挂的满墙都是。那堵上了年纪的墙,瞬间变得活色生香,风情万种起来了。

冬天的墙下是热闹的,忙了一年的人们闲了下来,挤在墙根,晒着太阳,谈些听来或经历过的有趣事情与大家分享,或什么也不说,眼睛眯成一条缝对着太阳。老墙边,偷闲的猫和懒散的狗也喜欢卧在这里,一只高傲的大公鸡,在暖阳下,兴致高昂地刨着墙根,寻找着什么。墙皮轻轻一蹭,就窸窸窣窣往下落,落下的墙灰,是儿时伤口流血爷爷涂的最好的“止血药”。

从我记事起,老墙便在了,它的童年或许更早,斑驳、陈旧,边边角角都已破损、磨平,在烈日、暴雨的抚碰下,早已没了棱角。

小时顽劣,把老墙的墙皮揭了一层又一次,每次爷爷都说:“你这样揭墙皮,它会痛的。”我仰头打量着,层层叠叠的泥土,满目褶皱,老态龙钟,仿佛是一位老者,带着沉重的呼吸,又像一道不愿倒下而又毅力坚实的脊梁。在我心中,老墙就是故乡,更是一面旗帜。

在古城,老墙仿佛变的司空见惯,这里仿佛就是一个老墙博物馆,有建筑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等各方面的价值。老墙拼合成了不同的小巷,什么钮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悬桥巷、胡厢使巷、丁香巷,是多么的耐人寻味,也正是这些老墙组成的一个个包罗万象的小巷,而使得这座古城显得更有文化渊源与韵味。

当老墙与诗邂逅,那定是灵气十足的画面,韵味弥散而开。“诗墙”在古时尤为盛行,“寂寞空门支道林,满堂诗板旧知音”张祜就是酷爱诗墙之人。据说,李白很多的好诗都是写在墙上被后人发现的,老墙变成了文化启承的载体。老墙上的诗也延伸出了一段凄美的爱情:唐婉那次赏园,无意中看到陆游在墙上写的一首诗,唐婉自此相思不能自拔,而后在墙上留下凄婉的《钗头凤》,孤寂而终,惋惜不已。

老墙是一段历史,是文化的积淀。记忆中的老墙布满沧桑,像一句箴言记挂在我心中。

草垛,烟火般温煦

法国画家莫奈的《干草垛》,意境幽远,暖人心肺。乍一看只是一堆干草,再看,那草散发出的是等候与温暖,与晚霞映衬,满目金黄,一堆草变的生命力极强。

村庄上每家都有一垛稻草,在屋后抑或场地上,草垛的大小显示出主人家地的多少,家境的情况。稻草垛里隐含着太多的农家秘密。

莫言的小说,稻草垛随处可见,仿佛乡村的图腾。在《白狗秋千架》中,井河和暖的故事多在稻草垛上发生,一起数星星,看月亮以及亲昵,疯狂,或者在稻草垛旁荡秋千。稻草垛守护着那时的爱情,冬日正暖,稻草垛也成了乡村青年的约会好去处。莫言说他喜欢在稻草垛下看书,安谧,有种“偷窥”的快感。

秋阳正爽,碧蓝的天空,大朵大朵的白云肆意游荡。儿时的我最爱躺在稻草垛上看天、看书,沾染满身稻谷成熟的清香。那时最爱看郁达夫、鲁迅,喜欢故都的秋景,喜欢鲁镇的热闹与凄寒……似懂非懂,但就是莫名地喜欢。麦苗已露青芽,满地满眼的嫩绿,即将霸占着整个冬季的生机。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寻找食物,扒拉着稻草垛,不慌不忙,似乎不饿,在找零食,脚踏秋的金黄,满身的黄。

每次我爬稻草垛,总要被父亲训斥,踩过的稻草垛稀松了容易漏水。父亲对稻草垛像命一样金贵。儿时,家里养牛,枯寒的冬季,稻草成了牛的口粮。把稻草辗成段,洒点水,拌上麦糠,牛们就吃吃津津有味,满嘴泛着白沫。严冬,猪圈、鸡舍都要铺一层稻草,给猪们、鸡们在皑皑白雪的寒季,勾出一方温暖,踏实,满足。

稻草在乡村一根都不会浪费,物尽所用。稻草垛是乡村的宝,是村民的希冀。温煦的,暖暖的稻草垛,在淡泊、闲逸的村庄里,散发出静谧、旷灵之美,敦厚朴实,默默守护农家的岁月,像时光的舞台,乡村的抒情诗。

古代,卖身人要在自己头上插一根稻草,表示该人家里地无一垄,房屋一间,粮无一粒,希望有人买他,不至于饿死,也唤作“救命稻草”。古往今来,稻草在乡村都是农人家境殷实的象征,有稻草垛,就是有粮,有饭吃。稻草垛也是勤谨的写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碌出一座又一座的稻草垛,更迭不已。

冬雪,暖阳。太阳醉人的光芒抽打着农人一年的倦意,安抚,慵懒。三五个老人,背倚稻草垛,家长里短,农耕往事。也有老人干脆在草垛旁,编竹筐,结草绳。来年春天都能排上农家用场。

乡间星罗棋布地稻草垛,独特,独立,如村庄的星辰,闪烁着村庄的轮回往昔,在炊烟袅袅的欢喜中,护卫村庄,烟火生息。金黄的草垛,在冬日的午后,依旧蹲在村庄的暖阳里,默不作声,看天,看云。

草屋,有奶奶的温度

在村庄,草屋几近绝迹。

但还有,大都特意留下的。现今的草屋,被设计成了艺术工坊,被装点成了特色民宿,抑或成了旅游中的某一怀旧景点。为乡土的记忆,为沧桑的质感,为时间的留念。

草屋的墙是河里的淤泥加麦糠搅拌,用模子做的土坯砌成的。屋梁用木头、芦苇杆加固盖实,上面用搅拌的泥浆封住,最后再有序地铺上麦秸,大功告成。麦秸裹掖着泥土的厚实,阳光下金灿温实。一座草房,麦秸屋檐,泥土芬芳的墙壁,那么自然温煦,有种生命般叠重的赏心。

儿时的老屋,门前有一小院,泥土地,但平整、光趟。院中有一磨盘,吃饭时,便是饭桌,闲暇时,也是孩童们游戏的乐土,乐此不疲地追逐、嬉戏。屋墙上挂着数不完的种子,也有红辣椒,玉米。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顺着墙角来回地啄,仿佛有吃不完的美味。

一开春,院中的那颗桃树,奢靡地绽放,艳到骨子里,不知那桃花为何如此嚣张地开着。老屋前,桃花下,坐一竹椅上,是前世抑或来生,美成一抹画卷。老屋依旧,淡淡地望着,吹着风,听着雨。燕子在老屋的屋檐下安营扎寨,有时也跑到屋顶,扑闪着翅膀,啄麦秸上残留的小麦,它轻轻地,生怕惊扰弄疼了老屋,小嘴轻盈飞快,在阳光的映射下,幽微,轻谧。屋后的大枣树像侍卫,庇护着草屋。在后窗看枣花,期待大红枣的成熟,丰满,圆润。算计着一杆下去能打下多少红枣。一前一后,一桃一枣,是美味,是庇护,更是一种安宁的情致。

仲夏,草屋内沁凉而简静,知了在房顶鸣叫,鸟雀在屋檐私语。夜晚的小院,成了人们夜聊、乘凉的绝好场所,一张凉席上席地而坐,一堆艾叶草点燃驱蚊,大家聊聊农事,说说聊斋,听听久远的往事。一个夏天就这么安然地过去了,不觉的一丝漫长。

隆冬,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庄。草屋,成了冬日的别样风景。摇荡的雪花与麦秸草厮磨,“沙沙”簇拥。韵致轻缓,和谐动听。银妆素裹一草屋,满世界的白,草屋看不见了麦草,厚厚的一层白,把草屋变成了幻境,描成了诗意的童话。屋檐下,冰凌成串,凝固在麦草顶端,一阵风吹来,冰凌跳跃,像琴键弹奏出悦耳的冬日之歌。

喜欢草屋,收藏了太多的儿时记忆。每每梦中,奶奶都会慈祥地在草屋向我微笑,记忆中的奶奶,仿佛和草屋一体,不分彼此,看奶奶就是去草屋。奶奶去世后,年久失修的草屋在暴风雨中轰然倒塌,不留痕迹。

现在想起那草屋,忆起奶奶,眼前又是那金灿灿的大枣,永远数不清的小鸡,和那独自妖艳的桃花。那青朦的印痕,似谜语猜不透,韵味悠然。

一个家的样子

回老家,门口石榴树上的果实密密匝匝,似灯盏,透着光亮。院中的柿树挂满了红艳艳的柿子,饱满圆润,把树枝压的低垂,煞是喜人。房屋是红砖瓦房,红砖院落,房前屋后皆是树木河流。院角是鸡舍,屋后是猪圈。母亲已有十多年没有养猪了,猪圈一直空置着,放些柴火,倒也原貌地保存了下来。河水清清,花草茂盛。家,一成不变,还是儿时的样子。

家,彷如牵挂的代名词。“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这是乡愁鼻祖张翰的思乡情。“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马致远的心境,五味杂陈,离人最是心酸。家在人们的心中幻化成了“邮票”的寄托,“港湾”的守护,“温情之夜”的期许。古往今来,家是最温暖的牵绊。

是的,现在的我,在城里有了房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奔波劳碌,为了妻儿,为了家。但城里的这个家,始终不是我想象中家的样子。家要烟火气十足,要家畜成群,要果树如盖,就像汉字“家”的构造一样。

多想有一个像林逋一样的院落,靠山依水,花鸟相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闹不燥。若有马拉帕特式的悬崖别墅,更妙,面朝大海,背靠群山,灵魂在此刻自由傲视,每天清晨都是春暖花开般的喜悦。

我想居一院落,石砌草屋,篱笆小院。院子不大,草木俱荣,院内一杏树,树下石桌,与友谈天喝酒,杏花白,苍茫空静,人画入神。春来桃艳,秋有桂香,在树下不急不慢地阅读、出神、遐想。与四时草木对话、颂吟,扮一株草,与风月缠绵。

月下小院,温润有度,青苔泛着淡淡的光,散溢着悠悠的动人故事。张生与崔莺莺,在红娘的牵引下,在院中相会,月光清甜,情人蜜意。沈三白和芸娘,小院的秘密,铺展在《浮生六记》的浓情文字里。我喜欢的老宅小院含蓄、轻美,像一个锦盒,装满我的欢喜与家人的故事,若隐若现,回忆起来花般透鲜,一片叶,一朵花,都是我们情愫的记录者。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诗人韦应物懂得家的气息,丝丝缕缕满是尘烟的质感。喜欢这种家的气息。和老婆闲聊,回家把老家的两亩闲田,建草屋,筑小院,养鸡鸭,种瓜果蔬菜。老婆欣然应之,我缝补做饭,养鸡赶鸭;你种菜植树,看书写字。想想都是那么美好,清浅中带一丝不拘地潦草,一切都氤氲在浅浅的雾气中,融融春光,满园青翠,独坐一院春。

谁构思了家的温暖温馨?心心念念,千里迢迢,只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家不论在哪?父母在,就有家的期盼。家不远,是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优雅、缓慢。

傍晚时分,霞光万里,母亲又要和她的鸡鸭们,在霞光里呢喃轻语啦,影子拉得很长,长进了我的心里,连同鸡鸭的叫声。

猜你喜欢
草屋老墙稻草
稻草熊
我们的教室是草屋
《老墙》
老墙
山村夜色
老墙
你为什么抓住“佛系”这根稻草
拜谒杜甫草堂
海草屋:老黄岛的故事
老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