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及实现方式※
——以塘坊乡木偶戏为例

2018-03-07 01:17何颖川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礼俗木偶戏民俗

何颖川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对人类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事物的功能决定事物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层面的人类财富,满足了人们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增强社会和谐程度和人们的凝聚力,对维护社会秩序起到软性作用,增强了民族所在文化的去的认同感。木偶戏作为塘坊乡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文化历史、艺术熏陶、仪式礼俗等方面的价值,对当地的文化、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塘坊乡木偶戏,就要剖析和认识塘坊乡木偶戏的非遗价值。

一、塘坊乡木偶戏价值作用

(一)维护社会稳定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维护社会稳定需要依靠军队、法律、执法机关,通过这些手段来保护基本的社会正常运行,但人们在遵守法律层面构建完毕形成的强制制度同时,还有精神文明的需求,文明度的提升会使人们遵守法律成为自觉行为。对塘坊来说,木偶戏是重要的文化艺术载体,重要节日都出现的木偶戏,其内容给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这些恭敬孝顺、胸怀天下、忠贞不渝的美好品质,使人们在长期的接触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和行使着戏中表演的内容,逐渐形成思维习惯,变成根深蒂固的价值行为。

同时,人们也有精神上的需要,对于农村来说,农闲时期是对文化艺术需要的高峰期,尤其是在正月这个佳节与农闲重叠的时候,村民在经过一年的劳累后,既希望庆贺今年的收获,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借观戏这个机会与亲朋好友相聚一起,在木偶戏台下边欣赏戏剧边与亲友交流,在此时享受团聚的美好。

(二)当地文明的重要载体

塘坊乡的历史文化及其文明整体保存较为良好,文明的物质、非物质内容较为丰富。建筑古迹是文明体现的最直观物质,塘坊乡的建筑古迹有保存良好的万寿桥,其直接作用虽然为过河通道,既桥的基本功能,但桥上方有顶,二侧有墙体包围并设有窗口,外形更像是一个有“屋顶”室内长廊通道,并有僧尼定期做法事,这个桥不仅从物质上保存的比较好,同时还具有非物质文化的历史价值;土地庙也是文明的继承地,塘坊主要的土地庙是三官庙和五通庙,这两个庙宇反映了当地客家人的信仰特点,神像在寺庙中威武生风,是当地村民心中平安和丰收的象征。

塘坊乡自然环境宜人,有山有田,横跨江西和福建二省的牙梳山,部分山脉位于塘坊乡,1998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自然保护区,牙梳山风景秀丽,植被丰富,村庄的田野种植水稻、白莲、西瓜,这些自然田园环境对塘坊的历史文化氛围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

除了古迹建筑和自然环境,塘坊乡还拥有丰富的乡村传统文化,例如当地丰富的民俗活动举花灯等。每逢重要节日都举行的活动,俨然在当地成为一种重要的仪式,构成当地文化的宝贵遗产,木偶戏是其中之一。塘坊乡木偶戏表演是逢年过节人们举行的重要活动,成为从古到今重要民俗和仪式活动的载体,它与其他民俗活动、自然风光、古迹建筑一起构成了塘坊乡的文明。这些蕴藏于木偶戏中的民俗、仪式价值,是当地文明的集中体现之一。

(三)当地人们情感和地域认同

地域的情感认同往往被理解为对故乡的喜爱和思念,故乡之所以值得人们记挂,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出生地,更是因为在故乡我们所接触的乡亲,所看过的事物,这些一点异地的经历,才构成了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不舍。每逢过年,不论男女老少,每家每户都会凑资邀请木偶戏表演,不是所谓的迷信,而是希望能够在来年祈求平安,纵使有人是无神论者,这种过年的庆贺方式已经成了大家约定俗成的仪式,可以说,在木偶戏中,塘坊人能够找到更多的年味,能够在出门闯荡的时候内心有一份美好而独特的家乡回忆,在外与亲人相遇时也会是他们必备的话题,木偶戏是当地人对家乡回忆的重要情感寄托,也是当地民俗对木偶戏上的认可,是塘坊独有地域特色和地域认同感。

二、塘坊乡木偶戏非遗价值的实现方式

塘坊乡木偶戏虽然具有这些价值,但实现这些价值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方式,不能让塘坊木偶戏在历史的洪流中止步于此。当地常住人民减少、传统的木偶戏受现代娱乐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及艺人的年龄断层是当前生存的恶劣环境是实现塘坊乡木偶戏价值的首要障碍,木偶戏的价值实现需要依托当地独有的非遗生存环境、现代的媒体传播手段以及社会和国家的力量。

(一)扎根当地民俗

塘坊木偶戏的发展与当地深厚的礼俗文化息息相关,木偶戏在当地礼俗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礼俗仪式中的起到程式性的作用,而礼俗仪式也给木偶戏更多的演出机会和发展空间,两者共生共存,如周朝的礼乐一般,礼乐共存,乐为礼用。

塘坊乡是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乡镇,居民生活集中,以大杂居,小聚居的方式生存,这样的生活环境让木偶戏的生存环境更为稳定,受外界影响较小。

民间艺术总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民间艺术的存活,是依托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信仰,民俗,与这些人们精神世界需求的相一致。塘坊乡木偶戏也是同样,这个木偶戏之所以能够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从民俗层面来看,是因为与当地民俗密不可分,将木偶戏作为“神戏”认可,是特殊节日的象征。

塘坊处于客家地区,信奉五通神、三观神等,所以,木偶戏的表演在人们敬神、奉神当中充当了礼乐的角色。木偶戏表演时经常与桥灯活动同时进行,桥灯在当地也是非常重要的活动,每年正月都要举行。桥灯是由几百节板凳组成的长桥,每一板凳或竹板上都放有三到四盏花灯,花灯队伍头部和尾部分别连着龙头和龙尾,所以从远处观看,可以欣赏到一条蜿蜒而红火的长龙。桥灯往往都有乐队伴奏,围绕整个村庄盘游,最后回到木偶戏表演的土地庙门口进行盘龙。在热闹的春节气氛中,木偶戏在终点,桥灯围绕村庄,烘托起整个过年热闹欢快的气氛。

塘坊乡木偶戏就是生存在这样一个礼俗文化浓厚的地方,这样的文化氛围使得塘坊人的礼俗仪式和习俗更加的纯粹,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加古老和传统的音乐仪式和民俗。传统的仪式和习惯构成了浓厚的民俗氛围,木偶戏就这样在民俗中与当地土地庙结缘,让村民在信仰和祭拜中将木偶戏嵌入他们的生活,这样的木偶戏承载了神性和民俗的特性,又与民间信仰密不可分。在这种情况下,木偶戏的价值并不能孤立成为单个的艺术来实现,而是要扎根民俗,与民俗互融,突出民俗和木偶戏发展共赢的特征,这样才能将木偶戏的价值最大化。

(二)发挥旅游文化价值

当前旅游业发展迅速,人们的旅游需求也不仅仅止于对于景物的观赏,对历史人文、当地民俗等的了解需求逐年加大,而艺术表演往往能够集中展示当地人文特征和历史风貌的旅游文化。塘坊乡民俗氛围浓厚,自然风景秀丽,作为景区是有有着优势的资源,木偶戏可以作为当地旅游的品牌之一,吸引游客提升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达到了宣传木偶戏的作用,同时与当地民俗文化融合,打造塘坊的民俗文化村,甚至可与福建省的木偶戏联合演出,举办展演,打造传统文化艺术品牌,吸引低龄儿童观看。当前,塘坊乡所归属的广昌县在每年7月的莲花节都会邀请塘坊戏班进行演出,在广昌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名气,利用这个好的开始,开发木偶戏的旅游价值,甚至还可以将木偶戏邀请进入校园,让同学们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培养从小对非遗的兴趣,扩大木偶戏在青少年中间的影响,为木偶戏的旅游文化价值的实现起到宣传作用。

(三)以新媒体为依托进行传承保护

非物质文化发展至今,很大程度上受到现代媒体的冲击,受众注意力转移使得关注传统文化的观众越来越少,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要以博物馆式的保存才能见世于后人,可以新媒体作为传播和交流的平台,发展成为能够流传于现代社会的木偶戏。

基于现代科技录音摄像设备,所有的有声、动态非物质文化艺术都可以被记录,在网络平台众多、自媒体发展迅猛的时代,塘坊乡木偶戏可以采用的模式主要有:建立表演信息库,记录表演内容,使塘坊乡木偶戏的声画影像得以保存;构建塘坊乡木偶戏的检索目录,以供观赏者按需查看;打造木偶戏产业价值链,木偶戏要借助新媒体进行推广,必然要在制作、传播、推广等环节精打细造、使之成为一个成熟的非遗文化产品,在制作阶段,可以邀请专家对木偶戏录制进行引导,完善木偶戏表演形式和内容,制作质量高的产品,并在传播过程中通过政府、当地人民的力量、以及专业平台推广等方式将木偶戏推广传播,增加活跃度,增强木偶戏的生命力。

木偶戏采用的新媒体类型也各式各样,除了微信、微博、当地官方网站、文化传播网站,还有各类爱好者、戏班成员、当地观众的自媒体也是木偶戏传播推广的窗口,在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源的时代,利用好文化主题的能动性,传达和木偶戏有关的情感,展现木偶戏中蕴藏的魅力,是木偶戏散发光芒的依托。同时,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及时感、趣味感、接近感,这可以拉近现代人们和塘坊木偶戏的距离,让人们更容易接受,身临其境感更加强烈。

通过新媒体的手段,让传统与现代结合,使木偶戏以新的形式展现历史原貌,让塘坊木偶戏在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踏步前行,使塘坊木偶戏的内涵价值真正实现。

猜你喜欢
礼俗木偶戏民俗
冬季民俗节
木偶和木偶戏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滋礼俗——毛把烟、砂罐茶
传统戏剧——木偶戏
民俗中的“牛”
CLOSE TOHEAVEN
木偶戏
木偶戏
墓与塔——南北朝丧葬礼俗的新变化
民俗节